2018年11月6日星期二

憶金庸:獨裁乃中國災難根源(文:劉進圖)

憶金庸:獨裁乃中國災難根源(文:劉進圖)



查良鏞先生離世,所有金庸迷都痛心懷念,只能藉着重溫他的作品,稍抒胸臆。我從小看金庸小說長大,由此培養出對中文寫作的興趣,後來投身新聞行業,有幸加入查先生創辦的《明報》,一晃眼便20多年,可說與查先生的文字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得悉查先生仙遊,心情波動不已,唯有重溫他的舊作,從中稍得慰藉。
《袁崇煥評傳》道德境界最高
個人認為,查先生的作品中,道德境界最高、時代氣息最厚的一部,並不是那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而是附錄於小說《碧血劍》書末、寫於1975年中的《袁崇煥評傳》。這部短篇著作解開了一個歷史謎團:為何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冤枉忠臣,錯殺大將袁崇煥,自毁長城斷送江山。
金庸指出:「崇禎所以殺袁崇煥,並不只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那麼簡單……崇禎於十二月初一將袁崇煥下獄,到明年八月十六才處死,中間有八個半月時間深思熟慮。他曾幾次想放了袁崇煥,要他再去守遼,因此有『守遼非蠻子不可』的話,從宮中傳到外朝來。既然有這樣的話,當然已充分明白皇太極的反間計。」
「然而為什麼終於殺了他?顯然,崇禎不肯認錯,不肯承認當時誤中反間計的愚蠢。殺袁崇煥,並不是心中真的懷疑他叛逆,只不過要隱瞞自己的愚蠢。以永遠的卑鄙來掩飾一時的愚蠢!」
「只要專制獨裁的制度存在一天,大家就只好碰運氣。袁崇煥和億萬中國人民運氣不好,遇上了崇禎。崇禎運氣不好,做上了皇帝。他倉皇出宮那一晚,提起劍來向女兒長平公主斬落時,淒然說道:『你為什麼生在我家?』正是說出了自己的心意。他的性格、才能、年齡,都不配做掌握全國軍政大權的皇帝。歸根結底,是專制制度害了他,也害了千千萬萬中國人民。」
「袁崇煥死後二百三十六年,那時清朝也已腐爛得不可收拾了,在離開袁崇煥家鄉不遠的地方,誕生了孫中山先生。他向中國人指明:必須由見識高明、才能卓越、品格高尚的人來管理國家大事。一旦有才幹的人因身居高位而受了權力的腐化,變成專橫獨斷、欺壓人民時,人民立刻就須撤換他。」
「袁崇煥和崇禎的悲劇,明末中國億萬人民的悲劇,不會發生於一個具有真正民主制度的國家中。把決定千千萬萬人民生死禍福的大權交在一個人手裏,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中一切災難的基本根源。過去我們不知道如何避免這種災難,只盼望上天生下一位聖主賢君,這願望經常落空……孫中山先生不但說明了這個道理,更畢生為了剷除這個災禍根源而努力。」
「在每一個時代中,我們總見到一些高貴的勇敢的人,為了人群而獻出自己的一生……從高貴的人性中閃耀出來的瑰麗光彩,那些大大小小的火花,即使在最黑暗的時期之中,也照亮了人類歷史的道路。」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