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鯨魚之死,政府難辭其咎 馮睎乾十三維度

 




鯨魚之死,政府難辭其咎
近日出沒西貢的鯨魚,今早證實死亡,有港媒引述船家,稱看到內臟也流出來了。這條不幸游到香港的鯨魚,背部早有傷口,儘管漁護署、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均指出,傷痕非近期受傷所致,但幾日前有人發現,鯨魚傷口有擴大跡象,疑被船隻的螺旋槳割傷。
那些刻意坐船靠近鯨魚「打卡」的人,以及做所謂「觀鯨團」生意的船家,固然最應該為鯨魚之死負責,但袖手旁觀的港府,實在也難辭其咎。不錯,漁護署確有呼籲市民不要騷擾鯨魚,「政務司」司長也聲稱會派出水警船巡邏,一發現有觀光船靠近鯨魚出沒的海域,就會勸導離開。但問題是,這樣講有用嗎?
幾日前看新聞,仍說西貢碼頭有船家提供出海觀鯨服務,收費按小時計算,人均索價百多至二百元;亦有船家公然對記者說,一見到鯨魚就會駛近。(注1)利之所在,無良船家根本不可能被政府勸退,何況他們心知肚明,就算滋擾鯨魚也是沒後果的。
查《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香港確有法律禁止騷擾鯨魚,如第4條說:「任何人除按照特別許可證行事外,不得狩獵或故意干擾任何受保護野生動物。」違者最高可判監禁1年及罰款10萬元港幣。但怎樣才算「故意干擾」,法例並無清晰定義,而警方也從來沒有執法。
然而漁護署《觀豚活動守則》早已列明:在海豚 500 米範圍內,每次只容一艘觀豚船;當海豚在船的正前方100 米內,船隻應減速或停船,以免騷擾海豚。這套觀豚守則雖非法律,但政府若有心護鯨,應該盡早向執法部門發出指令,並向公眾廣泛宣傳:若觀鯨人士故意駛近鯨魚,相距少於100米,即可能干犯「故意干擾野生動物」罪,警方可拘捕檢控。
查外國新聞,不時會見到有人因「故意干擾野生動物」被檢控,例如2013年7月,在英國漁港帕德斯托(Padstow)海域,有多達25艘小船騷擾一群海豚長達三個多小時,導致一頭海豚死亡,事件轟動英國,後來有兩個船家被警方控告,罪名成立(注2)。又如2018年7月,加拿大一個導遊沒有跟鯨魚保持100米距離,翌年也被定罪,罰款2000加幣(注3)。
翻看近日新聞及網絡照片,時見鯨魚被多艘船隻近距離包圍的畫面,有專家亦指出,鯨魚上水面覓食的行為發生變化,相信是人為滋擾所致。由此可知,「故意干擾」已攤在公眾面前兩個星期,而干擾也明顯對鯨魚造成傷害,聲稱「一日解決一個問題」、最喜歡靠警察治港的李家超,為什麼拖到鯨魚被玩死也沒行動呢?
只要港警以對付「国安犯」的決心,蒐證控告其中一個滋擾鯨魚的船家,馬上就可殺一儆百,觀鯨者必鳥獸散,今日鯨魚就未必會死了。順帶一提,殺鯨凶手也包括那些吹奏「觀鯨」的媒體,例如「大公文匯網」微博,在7月14日第一時間向大陸網民宣傳鯨蹤,標題是浮誇的「西贡现鲸踪引出海热 网民:感动震撼到流泪」(注4)。鯨魚死了,你有沒有流淚?

2023年7月29日星期六

習近平之亂:高層亂,官場亂,內政外交亂顏純鈎

 


20200729
習近平之亂:高層亂,官場亂,內政外交亂
將來的中國歷史,將有一個特殊的分期,叫做「習近平之亂」。中共歷史上,前有毛澤東文革之亂,後有習近平管治之亂,前後互相輝映。
中共人大常委會開了一個會,習近平簽了一個主席令,免去秦剛的外交部長職位——人大常委會奉旨免,習近平煞有介事簽。從前任免部長,都沒有主席令這回事,以後是否都要走這個程序?如果不是,為何獨厚秦剛?如果都這樣,又有什麼依據——這是體制之亂。
秦剛做了半年駐美大使,沒有寸功就升外交部長,做幾個月,沒有寸功又升國務委員,剛做滿半年外交部長,又莫名其妙被撤職查辦,坐火箭升,坐火箭墜。王毅原是秦剛上司,秦剛被撤,王毅又回來接秦剛之職,偏偏秦剛不做部長卻還做著國務委員,國務委員高於外交部長,客觀上王毅變成秦剛的下級。可是王毅又是外事辦主任,外事辦主任與國務委員誰的官職大,那又沒有人知道了——這是官職之亂。
秦剛被撤了外交部長又保留國務委員,究竟犯事屬於什麼性質?按理,若性質不嚴重,應該撤高階職位,保留低階職位,以觀後效,現在反過來,撤了低階職位保留高階職位,意味他不能做小官,只能做大官?國務委員都兼實職,現在國務院只有秦剛一人擔虛職,傳統上外交部長都由國務委員兼任,王毅又因秦剛霸位而半天吊——這是賞罰之亂。
一國外交是國家的面孔,為秦剛這一檔鳥事,中共國搞得灰頭土臉,駐美大使被人當面奚落,外交部發言人恨不得找個地洞借土遁。日後秦剛若再出來當官,好事者必窮追他這一次霉運的來龍去脈,他還怎麼做外交?若秦剛不出來任事,習近平還得再簽一次主席令,撤去他國務委員之職——這是外交之亂。
國內的經濟之亂﹑官場之亂﹑社會之亂﹑文化之亂,那就不必提了,僅僅外交之亂,已經把中共國逼到墻角,而這一切內外之亂,源頭就是習近平一人之亂。習近平處理內政外交,就是亂搞,搞亂一處不收拾,又到別處去搞,每到之處,都是秋風掃落葉,一定要搞得周身唔聚財才罷休。捅了漏子,也不負責收拾,把爛攤子放著,借口那是「千年大計」。世上沒有人知道千年以後是什麼局面,因此這些爛攤子就不能算在習近平帳上。
為什麼要保留秦剛的國務委員之職,因為若將他的官職全免了,那就證明習近平用人不察,缺乏知人之明,被一個「兩面人」騙得團團轉,還將他當作心腹委以重任,一天到晚盡做「倒自己米」的蠢事,他就會被視為無能之輩,落下千古罵名。
保留秦剛的國務委員,意味秦剛的問題還沒有定論,他可能復出,也可能不復出,是生是死,有待習近平拍板。習近平在想什麼沒有人知道,先過了這一關,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莫測高深是老毛的作風,自中共進城後,老毛就深居簡出,不肯隨便見人,因此被召見者往往身價百倍。早年在延安窰洞,下屬見老毛都不經通報,彭德懷就試過撞破老毛床上好事。到文革中,劉少奇要見老毛,盼星星盼月亮,幾乎像小奴才。老毛又喜歡引經據典,說一些含義模糊的話,讓底下官員去猜,越猜越心驚。
習近平樣樣要學老毛,可惜半桶水,本想莫測高深,可惜到處捅漏子。權力無邊大,隨心所欲亂搞,沒有搞亂敵人,只搞亂了自己,這種亂搞又搞亂的本事,果然無人可及。
秦剛犯的絕不是小事,若是小事,犯不著如此大動干戈,但他在外交領域,表面上也沒什麼差錯,唯一可能的,是在陰謀活動方面。我猜秦剛還不至於做間諜那麼「低莊」,因為他出賣國家情報,不能得到比外交部長更大的好處。至於與情婦的關係,眾所周知,那在中共官場根本是小菜一碟。
秦剛是紅二代,中共黨內最有可能敢動習近平「奶酪」的,只有紅二代這一幫人。他們雖然都靠中共佔了大便宜,但沒有人會將自己的家族利益歸功於習近平,相反的,習近平上台後亂搞,使他們的未來凶多吉少,要改變未來的厄運,唯有搬走習近平。
胡錦濤在人大會場被當眾架走,台上新舊高官都面無人色,而驕橫慣了的紅二代,必不會「骨」一聲吞下去,秦剛若涉事,應該與反習有關。食碗面反碗底,本來勢不可饒,但要揪出幕後一長串,又不得不恩威並施,這是撤了部長又保留國務委員的原因。國務委員沒有實權,又暗示留了一條後路給他,要死要活,只看他交代的是否徹底。

《掃毒3》與《第一滴血3》方俊傑

 

《掃毒3》

《掃毒3:人在天涯》(電影:第1101篇)


看《掃毒3:人在天涯》,一路想起在戲院看《第一滴血第三集》的感受。
那是1988年,史泰龍還是全香港最受歡迎荷李活巨星的時候,不過,前幾年上畫的《龍拳虎威》,即《洛奇》的第四集,已經漸見不復當年之勇;同一時間,另一大隻佬巨星阿諾舒華辛力加,憑《未來戰士》、《獨闖龍潭》、《鐵血戰士》等賣座作品,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史泰龍不敢怠慢,在《第一滴血第三集》,落足彈藥,基本上由頭打到尾,不是炸彈爆炸,便是機關槍掃射,殺人如麻。
那一年,我十歲,快升中學,在佐敦或尖沙咀的戲院看《第一滴血第三集》,有種「唔知打嚟為乜」的麻木。雖然,還是會在額頭紮一條紅色毛巾,扮史泰龍,但已經再沒有一份會為他的生命安危而擔憂的肉緊。取而代之的新偶像,是《虎膽龍威》的布斯韋利士,一個會為無鞋著踩到玻璃而嗌痛的普通警察。
十年前,看陳木勝執導的《掃毒》,最惋惜是去到結局,莫名其妙地在澳門賭場來一場大混戰,接近失控狀態,白白浪費了之前辛辛苦苦設下的布局。然後,換了班底,拍出故事上完全沒有關連的所謂續集《掃毒2:天地對決》,場面更加龐大,重金造了一個中環站的場景,讓汽車可以剷入港鐵站追追趕趕。只是,劇情更加不合常理,還說代表香港出戰奧斯卡,讓人有點難過。
票房真的很出色?隔幾年,又再推出第三集《掃毒3:人在天涯》。今集,大部分故事發生在金三角,說到泰國軍方出重兵剿滅毒梟基地,順理成章地,又戰機又飛彈,動作場面更加巨大。再加上之前的幾場槍戰與飛車,不計較劇情,只想看見嘭嘭嘭的話,敢說必定收貨。只是,我竟然無動於衷,有種感覺,無論郭富城好,劉青雲好,古天樂也好,死了哪一位,也只會不痛不癢。突然之間,覺得《掃毒》原來已經相當出色。
《掃毒3:人在天涯》是一套有關臥底警探與罪犯之間亦敵亦友關係的電影,明明是港產片其中一樣強項。不喜歡《無間道》,也沒有理由忘記《龍虎風雲》,臥底周潤發跟劫匪李修賢情如手足,但為了職責所在偏偏要出賣對方,令人動容。理論上,《掃毒3:人在天涯》中,郭富城跟劉青雲的感情也類似。Sorry,我沒有辦法感受得到,只是記得,一大堆飛彈,在眼前爆開,郭富城也可以若無其事,真夠骨骼精奇。就似《第一滴血第三集》的史泰龍,很英雄,但沒有血沒有肉。
觀眾是否還需要《掃毒3》這類過分重視所謂娛樂性的電影?我不肯定,我只能說,《龍虎風雲》結局,警方圍剿劫匪,火力跟《掃毒3》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不過,我願意翻看《龍虎風雲》一千次,也不會有慾望重溫《掃毒3》多一次。《職業特工隊:死亡清算上集》的動作場面夠精彩了吧,但北美票房成績遠遠及不上《奧本海默》,一套沒有連場誇張動作的傳記片,很值得所有電影投資商或製作單位好好反思。看完《掃毒3》,我甚至有點為幾位影帝難過,角色被塑造得如此空洞,演技再好,也未必能夠起死回生。我是他們的話,可能會羨慕扮演奧本海默的Cillian Murphy。太遙遠?像梁朝偉,揀一個MV來拍,可能也更容易守護到自己塊招牌。

2023年7月27日星期四

《元素大都會》影評|水火相融愛的故事

 《元素大都會》影評|水火相融愛的故事

《元素大都會》劇照

性格火爆的Ember與為人感性的Wade在《元素大都會》開展水火相融的故事

影評: 熊秉文

迪士尼與彼思眾多動畫長片裡,《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和《玩轉極樂園》(Coco)無論在題材和動畫技法上,都是近十年內最獨特和出眾的兩部代表作。相比之下,他們近年某些動畫成績只算是中規中矩。新作《元素大都會》(Elemental)大玩水、火、土、風四大元素,炮製出一個意想不到地感動的愛情故事——當真愛來臨,就算是水跟火都可以相融為一。

最初看到《元素大都會》這個中文戲名,以為跟《優獸大都會》(Zootopia)有關,但其實後者是迪士尼自家的製作,兩者的導演、編劇、監製和動畫製作團隊都沒有任何關連。可能因為《優獸大都會》叫好叫座,所以電影公司借用了「大都會」的氣勢,令大家誤以為是同系列而進場。

《元素大都會》劇照《元素大都會》劇照《元素大都會》劇照

親身經歷細膩感人

二十多年前,火人BernieCinder從家鄉「火之地」移民到「元素城」,初時遭到原居民——水、土、風元素的仇外與排斥,但總算在當地定居,並開設了街坊小店「火之家」。Bernie打算待女兒Ember長大後,把小店交給她接手打理。Ember是一個性格火爆的女生,某日,她看店的時候,受不了顧客的脾氣,衝到地下室發火洩憤,卻令地下室著火,引爆了水管,更招來了市政府督察Wade的到來。Wade為人感性,與Ember的個性完全是一大對比,二人明明是水火不容,卻不經不覺引爆出愛火花。

導演彼得孫把自身的經歷,發展成為《元素大都會》的故事——他的父母於七十年代,從韓國移民到美國,就像故事中的火人家庭一樣,面對著連番的考驗與適應。彼得的妻子是美國和意大利混血兒,可想而知對他的家人來說,是何等的衝擊。難怪《元素大都會》裡火女子Ember和水男生Wade的愛情故事那麼細膩而感人,導演借水和火兩大極端的元素來比喻那種看似沒可能發展的愛情關係,確實相當貼切呢!

愛裡凡事都有可能

在愛情以外,《元素大都會》提醒我們要對自己坦誠,特別是追求自己的夢想時,要忠於自己。Ember有自己的天分,也渴望把天分加以發揮,但她知道父親對她的寄望,只能放棄自己的夢想。Wade的出現,除了令她經歷愛情的魔力,更提醒她對夢想的堅持,有些事情,在愛裡凡事都有可能。

跟以往不少迪士尼的動畫長片一樣,這次同場放映動畫短片《卡叔有約》,是《沖天救兵》外傳動畫短片系列《德仔日記》的延伸作品。卡叔與德仔在沖天冒險之後,過著簡單的生活。某天,他收到居住在療養院的Meyers來電跟他約他見面,心情緊張的卡叔怎樣預備約會呢?也許,《沖天救兵》裡卡叔和太太的愛情故事實在太過經典和感人,也是該片的核心精神和動力,這次竟然說卡叔要跟其他女士約會,坦白說,實在一下子有點難接受呢!


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李家超見李顯龍「高下立見」】【學者:香港連競爭對手也不如】

 


【李家超見李顯龍「高下立見」】
【學者:香港連競爭對手也不如】

香港新選制下的首位特首李家超,剛結束訪問新加坡行程,並與總理李顯龍會面,兩地實力比較再引發討論。但從多各方面數據觀察,自2019年開始,新加坡經濟和政治實力已大幅抛離香港,連最基本的領導人履歷,香港也望塵莫及。最近不少人引用國際巨星Taylor Swift宣布下年抵亞洲開騷,只選日本、新加坡,但香港無份,亦可反映香港在國際上被冷落。

李家超作為首位紀律部隊出身的香港特首,曾被質疑學歷低,僅中學畢業。他擁有的關於公共政策和管理的碩士學位,只是參與警隊和澳洲查理斯特大學所舉辦的自學計劃而取得。至於李顯龍則獲豐富全球頂尖學府履歷,包括劍橋大學數學系「資深蘭格勒頭銜」(即尖子中首名)、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學位等。

另外,李顯龍最新內閣在2020年經歷「大換血」,注入7位年青新人,其中6位是剛在全國大選中當選的議員,選用獲民意支持的新血,為籌備未來人才準備。相反,李家超政府內閣被形容為「武進文退」、非傳統精英任命,至少4人是「武官」出身,包括李家超、陳國基、曾國衞和鄧炳強,但4人因在推動《港區國安法》扮演關鍵角色,正受到美國制裁。

澳洲悉尼科技大學國際研究學院副教授馮崇義,向本台分析指,雙方學歷比較可見兩地政府國際視野有別,特別提及港官過於側重「效忠」北京,有官員更被美國制裁,令香港聯繫世界的吸引力、能力和機會大減,如今「香港已稱不上是新加坡的對手」。

事實上,多個具標誌性的國際指標亦反映香港跑輸星洲。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新加坡去年首次擠掉香港,成為亞洲第一,今年香港仍無法改變此結果。

曾為世界第一港口的香港,航運量、空運量與新加坡呈現「此消彼長」的形勢。香港貨櫃碼頭吞吐量連年下跌至全球第九,而新加坡緊迫於上海,保持「二哥」地位。香港8成航運公司總部撤港遷至新加坡、上海。

馮崇義認為香港長遠或「連區域樞紐也算不上」,皆因香港獨特性衰退下,鄰近的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正擴大開放,爭奪國際工業、港口功能地位,恐香港的傳統地緣優勢、競爭力會跑輸鄰地,即使開擴東盟市場亦備受挑戰。

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

若非窮途末路,何必借基辛格過橋?顏純鈎

 


若非窮途末路,何必借基辛格過橋?
秦剛失踪搞得全世界譁然之際,習近平卻不惜工本招待基辛格。菲律賓的杜特爾特更等而下之,只是敲敲邊鼓,也證明中共外交上可用的資源,已接近枯竭。
兩個過氣政客,對中共還有什麼價值?基辛格早已邊緣化幾十年,杜特爾特下台後,菲律賓新總統走親美路線,大老粗杜特爾特已徹底退出政治舞台。這兩個「傍友」訪華,當然不是他們主動要來,而是中共出錢把他們請來,讓他們充充場面,暖一暖太冷清的門庭。
為招呼基辛格,習近平親自接見之外,還設豪華宴席殷勤款待。中央電視台在宴會前特地展現了宴會廳的豪華程度,那種排場志在讓西方政要眼紅,可惜民主國家政府不可如此浪擲民脂民膏,人家只會當笑話看。
基辛格絕頂聰明,少年得志,在他叱咤風雲的外交生涯中,的確改變了世界。他的核威懾理論道出核武競爭的本質,他參與的美中解凍,改變了美蘇中「三國演義」的世界格局。自此蘇共走下坡,中共躲過一劫,而美國取得數十年主宰世界的權柄。
當然,中美關係解凍,並非基辛格的功勞,而是毛澤東的大手筆。中共當年與蘇共交惡,受美蘇兩國夾擊,痛苦不堪,也只有毛澤東那種曠世梟雄,才敢大破大立,借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的小動作,撬動地球。基辛格只不過在老毛的大開大合中,充當一個穿針引線的小角色,沒有毛澤東,就沒有基辛格的風頭。
老毛從來不按牌理出牌,當年中蘇交惡,已發展到兵戎相見的地步,而美國是世仇,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的利害衝突化解不開,中共受美蘇兩個大國的左右夾擊,周身唔聚財,只剩下老毛發明的「第三世界」概念,把亞非拉一些小國拉攏在身邊,以減少孤立的窘境。
老毛化解中共的外交困境,採取中國傳統「遠交近攻」的智慧,利用美蘇矛盾,向美國拋出橄欖枝,中美一解凍,蘇共就成孤立之勢。這正如諸葛亮到東吳舌戰群儒,說服吳國一起抗擊魏國一樣,巧妙利用第三國的利害,達到壯大自己克制敵國的目的。老毛「聯美抗蘇」改變了中共的國際處境,也使在文革亂局中的國內局勢,得到一點正面的刺激。
老毛這一招戳到蘇共最痛處,又投美國之所好,又安定自己的軍心,這才是高屋建瓴的大謀略,才是改變世界格局的大手筆。
習近平厚待基辛格,根本是「冇果樣整果樣」,整色整水,不知所謂。基辛格在美國朝野只是閒人一個,風中殘燭之人,中共接送的車隊後面,要緊跟一輛救護車,可見危在旦夕。討好基辛格沒有一點實際效益,為他花那麼多錢,唯一好處只是告訴大陸人,說我們還有一個美國老朋友,如此而已。
與其說是安慰中國人,不如說習近平在自我安慰——拜登不跟我好,我還有基辛格呢。國務卿布林肯來,習端坐正位貶低他,財政部長耶倫來,習連見都不肯見,但習偏偏高規格招待基辛格,這不是在搞外交,這是在賭氣。
中共不讓國防部長李尚福見美國防長奧斯丁,基辛格一來,頭一個見的就是被美國制裁的李尚福。基辛格與國防事務風馬牛不相及,他見李尚福有什麼好談?中共玩這種小家子氣的把戲,志在羞辱美國,平衡自己挫敗的心理。
最不靠譜的當然還是基辛格,一輩子搞外交,訪問中國一百次(習近平說的,存疑),還看不穿中共的伎倆,自動獻身,被人用到盡,汁都撈埋,證明一早就老懵懂了。
基辛格來了又去,不知中共這一趟花了多少冤枉錢?中國納稅人的心血又一次泥牛入海無消息。上次法國馬克龍來,據說花了一千億,馬克龍說幾句空話讓習近平開心兩天,一回頭又與北約同進退,視中共為主要威脅。馬克龍以歐洲獨立性取悅歐洲政客,又從中國撈了不少經濟好處——馬克龍白佔便宜,習近平吃啞巴虧。
那邊廂,美國國會剛剛通過法例,不准國防部使用將台灣納入中國版圖的地圖,那是什麼意思?那意味著美國在承認台灣獨立外交地位的路上又往前走一大步,這一步不花一分錢,可正打在中共的七寸上。
習近平慣於以錢砸人,可惜錢都用得不得其所,花錢買空歡喜,這不是搞外交,是小孩子玩泥沙。基辛格訪華,沒有人會當一回事,回到美國又遭朝野鄙視,一生英名一朝喪,老而不死是為賊。

2023年7月22日星期六

《BARBIE 芭比》影評|真人版劇情簡單卻寓意深遠,與 KEN 集爆笑可愛趣怪於一身

 《BARBIE 芭比》影評|真人版劇情簡單卻寓意深遠,與 KEN 集爆笑可愛趣怪於一身

BY 何德
  • 21 JUL 2023

今個暑假的重頭作之一,由女神瑪歌羅比(Margot Robbie)與男神賴恩高斯寧(Ryan Gosling)主演的《Barbie 芭比》終於上映。在強勁的宣傳攻勢下,觀眾都很想投入那粉紅色的世界,作為一齣喜劇,它集笑點、歌舞與各種趣怪的構思,但同時又在說一個尋找與成長的故事。深信這個不一樣的 Barbie,一定會受任何年紀的女生所喜愛。

《Barbie 芭比》影評|真人版劇情簡單卻寓意深遠,與 Ken 集爆笑可愛趣怪於一身

完美的芭比樂園生活,Barbie 卻誤闖真實世界

從《Barbie 芭比》的預告就知道,瑪歌羅比飾演的主角 Barbie(事實上,樂園中大部份女性都叫 Barbie、男性都叫 Ken)身處於粉紅色的夢幻芭比樂園。她的每一天都一樣完美,與一群只會樂觀不會憂愁的人偶朋友玩樂。直到一天,她發現自己開始思考死亡,身體也出現變化,讓她決心要走到真實世界解決問題

《Barbie 芭比》就像是《綠野仙踪》的故事,小女孩走進異世界,但對 Barbie 而言,真實世界卻十分殘酷,尤其是她的小女主人已經成為難搞青少年,現在根本就不喜歡她。最終她發現原來真正主人是女孩的媽媽 Gloria (艾美莉卡弗利拉 飾),結果反而帶了這對人類母女入芭比樂園。

《Barbie 芭比》影評|真人版劇情簡單卻寓意深遠,與 Ken 集爆笑可愛趣怪於一身

另一邊廂,與 Barbie 一起到過真實世界的 Ken,完完全全被人類的父權體制而震憾,結果就帶了幾本書回去芭比樂園搞革命,決心要將地方變成父權社會!結果全部 Barbie 都被洗腦,成為了 Ken 的附屬。而剛殺到的主角 Barbie 與 Gloria 母女,就決心要撥亂反正,最終形成 Barbie vs Ken 的對決。

瑪歌羅比演繹「完美」,賴恩高斯寧落力搞笑

女主角瑪歌羅比,自然是電影的中心人物。雖然電影公司之前曾考慮過 Amy Schumer、Gal Gadot 等人選,但無可否認,瑪歌羅比絕對是最佳人選。她的外型是最典型的金髮美女、親切可人,於是在戲中的角色同樣是典型的 Barbie。而且 Barbie 這個角色十分有趣,看似不需甚麼演技,但其實又有很多轉折與內心戲。

瑪歌羅比入行以來都有種花瓶形象,但她都一直努力尋求突破。特別喜歡她在《冰之驕女》與《巴比倫:星聲追夢荷里活》的演出,證明她有演技有實力。今次飾演的 Barbie 本身就是金髮蠢花瓶,後來卻流淚、醒覺、決心找回自我,由頭至尾都十分有說服力。

至於男主角 Ken 就由賴恩高斯寧飾演,他的角色更加有趣,一直身為 Barbie 附屬品的他,後來卻找到尋回自我的方法。Ken 在戲中承擔起大量笑位,但想不到賴恩高斯寧喜劇細胞如此豐富,自信又可憐的表情與行徑,往往都令觀眾大笑,只是略嫌賴恩高斯寧已有點老態,不夠「完美」。

故事簡單卻寓意深遠,反思女權、男權世代

《Barbie 芭比》是一齣喜劇,故事看似夢幻、童真又簡單,但其實看深一層,它有不少寓意與意思,值得觀眾思考。導演姬達嘉域(Greta Gerwig),找來了另一半諾亞鮑伯(Noah Baumbach)齊齊擔任編劇,作為荷里活最著名的新世代創作情侶,交來的故事當然不簡單。

由 Ken 帶著真實世界的父權思想,入侵芭比樂園開始,已讓觀眾看見我們現實中的父權制度。但反過來,當 Ken 向 Barbie 訴心聲,其實都在諷刺女權不能過份一面倒,兩者要有個平衡。至於由 Gloria 口中講出的現代女性心聲,雖然真實,但就略嫌太直白,說教味濃。

電影一開頭明顯是向《2001 太空漫遊》致敬,到中途又大玩《22 世紀殺人網絡》,又會於對白中向某些名人抽水,連瑪歌羅比都是其中之一,可見兩位編劇不甘讓電影平凡,希望老影迷、熟悉美國文化者都開懷大笑。《Barbie 芭比》政治正確之餘,有時又會諷刺這些思想,而戲中連女性身體、身份認同等等都有談及,讓人真心佩服。

《Barbie 芭比》影評|雲集巨星演繹歌曲,結局轉折略嫌太急

雲集巨星演繹歌曲,結局轉折略嫌太急

《Barbie 芭比》其實在服裝、歌曲上也見心思,作為 Chanel 代言人,瑪歌羅比一身 Chanel 裝已看得女士們眼晴發亮。而所有角色在戲中都不停變裝,極為漂亮而時尚的打扮,正是帶出了玩 Barbie 的精粹:不斷扮靚!另外電影亦邀得Dua Lipa、Lizzo、Nicki Minaj、Karol G,甚至是 Billie Eilish 合作,因此戲中都能聽到這些巨星們的歌聲。

《Barbie 芭比》雖然整體上都有趣而充滿玩味,但戲中總是出現了很多著名作品的影子,像是《綠野仙踪》、《真人Show》、《魔法奇緣》等等,但劇情與推進上,卻不及這些作品。尤其是當去到結局,Ken 與 Barbie 都醒覺,就來得非常突然,而事實上電影都沒有清楚交代到他們醒覺的原因。

《Barbie 芭比》影評|真人版劇情簡單卻寓意深遠,與 Ken 集爆笑可愛趣怪於一身

筆者認為,《Barbie 芭比》故事上比較失色的是角色成長與彼此關係的描繪,即使是一對人類母女,由分歧至和好的過程也不明顯,這一點較為可惜。然而整體來說,《Barbie 芭比》確是是讓一個玩偶 IP 玩得精彩的例證,加上超強勁的宣傳攻勢,相信票房會取得重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