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0日星期日

愛得專一:涮羊肉(唯靈)

愛得專一:涮羊肉(唯靈)

而今一年四季吃火鍋大行其道而且花樣百出姿采繽紛,可是以個人口味而言對北方風味的「涮羊肉」依然情有獨鍾。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間開洋葷在灣仔「北來順」破題兒第一遭吃涮羊肉,面對那一大堆醬料簡直手足無措,恍如老鼠拉龜不知如何入手。
其時粵菜食肆已開始用石油氣爐「打邊爐」,可是北方館子仍沿用傳統的炭火銅鍋,雖然在衛生方面有些問題卻是別有一番情趣。
吃「涮羊肉」的佐料有香菜、大葱、蒜、辣油。醬油、香醋、黃酒、麻油、芝麻醬、白糖……以供食客各隨口味自調醬汁佐食,鍋底卻甚單純,獨沽一味只有「口蘑豆腐清湯」,「口蘑」是「北口蘑菇」的簡稱,是指張家口以北所產的優質蘑菇,近十餘年已絕迹市場。
吃「涮羊肉」是把切得飛薄的生羊肉片在沸湯中涮兩下至堪堪僅熟蘸自調醬汁而食。區區吃慣西餐靠生的牛羊肉,更是半生熟便取出來吃份外鮮嫩美味。
北方吃涮羊肉十分專一,羊肉之外只有羊肝、羊腰、羊散蛋之類。在香港為了迎合市場口味不但有牛肉雞肉,連魚蝦也亦兼備,不過區區是「純羊派」從來不喜眾味紛陳吃得雜亂無章。
當年涮羊肉要待到秋涼方才上市,期盼經年然後得之倍添佳趣,其時物價廉宜,兩人開懷暢啖對酌所費不外廿元左右而已。

2015年9月18日星期五

西北漁火 點點粼光(蘋果日報)

西北漁火 點點粼光(蘋果日報)

蘭姨在大生圍養魚四十多年,丈夫陳先生最近退休,協助蘭姨經營魚塘。

【旅遊籽:文化地標】
識食當然食海魚,但草根家庭長大,自細多食淡水海鮮,從烏頭、鯇魚、基圍蝦吸取營養,食至牛高馬大才知部份產自新界魚塘,可惜香港養魚業步其他產業後塵邁向黃昏。新界西北魚塘更早是地產商口邊肥肉,他們近年魔爪露出,提出豐樂圍、南生圍發展項目,幸得環保團體負隅頑抗,鄉郊樂土才得以暫留。最近有漁戶與生態組織合作導賞無路可退的魚塘;攝影組合流浪攝多次為這點漁火留影,望能重塑昔日輝煌。漁火成了餘火,只是想保留一點漁鄉故事。

居港廿多年,去南生圍郊遊多次,最近才知我城西北一帶廣闊平地上,那東一忽西一忽、佔地過千公頃的水池是魚塘,包括元朗豐樂圍、大生圍、米埔及新田等,要數交通最方便的,是元朗大生圍。大生圍村自成一角,自有民情個性,住的多是退休漁民。村內僅兩層的矮樓整齊列陣。沿路走過,見住戶多不閉戶,跟鄰居在屋外小棚空地吹吹水,打麻雀度日,民風純樸如七、八十年代的公屋。村外有廣闊平原及魚塘圍繞,風景幽靜,散發獨特漁鄉風情。

【不懂剝龍眼 漁戶導賞教育下一代】

番禺人馮香蘭(蘭姨)在大生圍養魚已有四十多年,伶牙俐齒,近年定期跟觀鳥會合作做魚塘導賞,這兩年還要到大生圍村公所打點,頻頻撲撲,精力比年輕人更旺盛。「經營魚塘好辛苦㗎,分早晚兩更,有時仲要打理塘邊的果樹。」日日做到冇停手,仲兼職導賞員?「我個孫話我種的香蕉不是黃色,是暗綠色好奇怪。他們在石屎森林長大,連常識都缺乏,想教育下一代,等他們知道,新界還有班懵人在做蝕本懵事。」蘭姨笑說:「講多單你聽,夏天魚塘邊龍眼收成,有小朋友竟不懂食龍眼。原來屋企有工人去殼剝核!」我大笑兩聲後隨即中伏,蘭姨指向類似仙人掌的植物考我,我答不出,原來是未熟的火龍果。「過兩星期就熟,有紅肉有白肉。」烈日下採訪,聽得我口水直流。
採訪當日約十時到達魚塘,蘭姨跟丈夫陳先生已幾乎完成早更工作。原來漁民在天朦光泛魚肚白時已起床,起床第一件事是踏單車圍繞魚塘巡視一圈,觀察魚群有沒有異常情況,如氧氣是否充足。見一切如常就回家吃早餐,然後開展一天工作,先沿魚塘邊打草餵魚,盡量利用塘邊資源節省飼料費,是傳統智慧。為了讓魚兒更肥美,漁民還會餵飼麵包、公仔麵、花生麩和豆渣等,一切要爽手務求在日中前完成。
工作了整個早上,蘭姨仍中氣十足,給我做魚塘導賞,「我們進行混合養殖,幾種魚共養,主打烏頭,無他,元朗烏頭口碑佳,好賣且價錢靚。另外有四大家魚,鯇魚、大魚(鱅)、青魚、鰱魚。」魚類飼料各異,也因而生出不同口感,例如烏頭雜食,連公仔麵也吃,所以會帶鮮美油份;脆肉鯇食蠶豆,故肉質爽脆。
到晚上,蘭姨要再巡視魚塘,看看魚兒有沒有把飼料吃完。近日是收成期,漁民深夜還要在魚塘打大光燈,吸引魚群聚集,拋網捕魚送到市場賣。蘭姨慨嘆:「現在本地魚冇晒優勢,成本高,賺得少。」她數口精,各種魚糧每斤成本順口數來,「以前東南亞各地會運來高粱、麥糠、麻麩、粟粉等,每斤只是幾毫子,魚兒有各款食物。但今天飼料價格十倍提升,否則何須食那些翻炒麵包?」
蘭姨工作及做導賞時,丈夫陳先生默默在旁協助。他本任職司機,最近才退休,回魚塘幫手。「經營魚塘自由自在,風景又好,不用打工受氣。」但蘭姨並不是咁諗,「以前讀書少,如果唔係我都做第二樣,做『食Q』都好,起碼有最低工資。」蘭姨跟丈夫同村長大、青梅竹馬,廿多歲時因媒妁之言成婚。陳伯以前揸貨車混口飯吃,魚塘一直由瘦小的蘭姨跟老爺打理。「刮塘捉魚要用一百三十個門序(即網仔)織成的大魚網,我不夠力拿起大網。」當年魚網皆是手織,老爺出手為家嫂趕製六十五個門序小魚網,並且自行倒模鉛粒加重。現代魚網普遍用機織,蘭姨投訴質素不佳之餘,更指用鐵粒加重,會瘋狂生銹。不過早幾個月家族用了六、七十年的手織魚網被人偷走,她大呼激氣,心痛地說:「相都冇影過一張留念呀。」老爺把傳統技巧傾囊相授,如何清塘、鏟塘、曬塘,一做就半輩子,最後都沒有轉工做食Q。「冇辦法,老爺留下魚塘給我,要守業嘛。他在天上做大生意,我便在這做吓小生意,不想家業在這代消散。其實環境不算太差,起碼搵到啖飯食,養大群仔女。」

【不敵大陸魚 養淡水魚淪夕陽工業】 

新界北昔日可謂漁米之鄉,元朗平原造就本土漁農業。三十年代元朗種滿水稻,平原水質鹽份重,多種紅米,而山邊水質較清,種絲苗米,元朗絲苗在五、六十年代享負盛名。至於當地養魚戶就經營基圍,透過潮汐漲退將魚蝦幼苗引進淺水池塘,築圍養大。惜好景不常,面對內地漁農產競爭,六十年代農業式微,絲苗米風消雲散,另外河道水源污染,基圍環境變差,很多人由基圍轉養淡水魚,養魚業邁向黃金年代,當時每戶每月約有六、七千元收入。加上七、八十年代經濟起飛,人們願意消費,蘭姨都迎來小陽春。蒸鯇魚是當年酒席重要菜式,而且魚價比現時還要高,如烏頭每斤最高售三十多元,配合低價飼料,漁民收入和味。
當年新界有二千多公頃魚塘,魚穫佔本地市場百分之十五。直至九七後政府開放市場,大陸淡水魚湧港,港魚價錢大跌,有二十元一斤已要還神,加上飼料成本大增,養魚業進入夕陽,西北魚塘減至今天約一千公頃,僅供應百分之四的本地市場。按這半世紀經驗推斷,大概下一代已不知有西北魚塘及本地淡水魚。
「我帶了二十七、八團,每團三十人,每到尾聲我都會問,大生圍風景咁靚,有沒有人想做漁夫?你估有幾多小朋友舉手。」蘭姨搖頭大笑舉起一根手指。只是小朋友想做,大概父母都不會首肯,始終金融才俊才是人生勝利組。

傳統養魚技巧

清塘:漁戶在收成後,會把水全部抽走,以撈出塘底的魚,並方便水鳥食用塘底沒有價值的水產,如死魚小蝦,徹底清塘。
鏟塘:漁戶會用鏟泥機翻土,堆成新塘壆,塘底泥土肥沃,可助塘邊果樹生長。翻土去除垃圾及水藻,然後將殺菌的茶籽粉放於水塘中。如此養出來的魚就不會有泥土味。
曬塘:清塘後,讓陽光照射,殺滅塘內細菌。

龍友三人組 山野捕魚塘美景

小市民抵不住時代巨輪及發展商推進,想留住香港西北後花園的風景,只好用相片定格當下。由三個攝影愛好者Tony、露伊及聯C兄組成的「流浪攝」勤於翻山越嶺,熱衷發掘山野秘景。早前翻開舊相簿,發覺集結了一堆魚塘風景照片,三人遂把部份製成縮時效果上載facebook,分享消失中的魚塘風情。
這對兩男一女的「嬲」字組合,數年來保持熱血,全天候on call,遇有美景便於兩小時後出發,機動性極高。當日如是,三人剛放工就立即出發拍攝,希望捕捉當天日落景致。因近日天色清朗,三人已好幾天維持放工後拍攝的狀態,雖身體投訴,惟熱情不減,「真的不想錯失優美風景,而且甩底會被嚴重批鬥。」不是講笑,全程三人的確充滿火藥味,不斷舌劍唇槍、單單打打,已是慣常相處方式。三人常到人煙稀疏的荒山野嶺,吵吵鬧鬧的確好過零交流的死寂。

【大生圍蠔殼圍 拍日落倒影】

探路冒險是拍攝的樂趣之一,三人遊走不同魚塘,希望找到此行目標日落漁火的最佳角度。聯C兄建議,新手可前往大生圍,交通方便,村民又友善。而愛挑戰的可選蠔殼圍,此地跟南生圍有相同命運,部份魚塘已被收購荒廢,三人都希望在邊境平原豎起突兀建築前,捕捉眼前美景。當日我們在蠔殼圍尋得遼闊塘景,揀好角度後,三人甚有默契各自拍攝。
拍攝魚塘的最佳時間確是日落時分,平靜河塘如鏡面倒照艷麗雲彩。想拍得美妙構圖,可登上後山馬草壟,從高空拍下一塊塊不規則的魚塘,其漁鄉景致媲美外國風景,遠方深圳河對岸還有一字排開的冰冷高樓作襯托,更顯新界魚塘的簡樸靜美。聯C兄即時落腳架進行縮時拍攝,因天空與地面有光差,採用了漸變灰濾鏡平衡光線。如當日陽光普照,可用CPL偏光鏡有助減輕湖面反光,並讓四周景色更飽和。
縱美景撩人,最令三人印象深刻卻是魚塘民情,「每次去魚塘拍攝,尤其大生圍,村民都好親切。你知鄉郊地區多狗,有次在大生圍拍攝期間,突然聽到狗隻嗚咽。原來村民擔心狗隻干擾拍攝,暗中為我們捉住狗隻。」記在腦海的,都是些溫馨小事。「在郊外出身汗,面對開闊美景,人變得豁達一點,算是繁忙都市的一個心靈出口。」看眼前天高雲厚,日落漁火,確實趕稿壓力都暫且擱下。
入夜後,魚塘月色,星月拱照,又是另一種味道。可惜大群飛蚊撲臉,惟有及早離去。

候鳥棲息地 水鳥清塘底

小學生都知米埔濕地有生態價值,有珍貴品種候鳥前來過冬。其實新界西北的魚塘亦是香港拉姆薩爾濕地的重要部份,提供淺水生態環境讓候鳥覓食。每逢秋冬,香港觀鳥會都於新界西北魚塘籌辦生態導賞團,不單單是觀鳥,重點是了解魚塘及濕地如何孕育超過五十種雀鳥,如常見的鶚及白鷺。鶚會於高空盤旋,鎖定魚塘獵物後俯衝捕捉;白鷺會於塘邊淺水區覓食棲息,跟漁民是互不干擾的鄰居。
導賞團領隊鍾振傑(Johnson)指,魚塘有獨特生態圈,人、鳥、魚互惠互利,例如在抽水清塘之後,水鳥如白頸鴉、麻鷹可食用塘底沒有價值的水產,如死魚小蝦,協助漁民清理塘底。
十月秋意漸濃,飛往南方的候鳥陸續飛來補給,「在魚塘及濕地可找到珍貴的黑臉琵鷺,牠們屬瀕危物種。」魚塘還有豐富野生動物物種,除鳥類外,最特別是夏季現身的米埔屈翅螢,是香港獨有的螢火蟲。
不過隨着漁民退休後無人承繼,地主收回魚塘作其他發展用途,濕地範圍在這三、四年間日漸收窄。Johnson表示加上東南亞濕地同步減少,候鳥數量亦下降。香港養魚業式微,影響的又豈止餐桌上的選擇?生態原來也要找數。
記者:臧 諾
攝影:許先煜、楊錦文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



2015年9月17日星期四

「田中奏摺」和港警 (陶傑)

「田中奏摺」和港警 (陶傑)

警方刪改香港警隊歷史網頁,一九六七年五月的一章特別「敏感」。警方將暴動的「政治色彩」有所沖淡。例如新界文錦道戰役,新的網頁將「共產黨民兵」改為內地槍手。
此 一改動,有點弄巧反拙。首先,「共產黨民兵」本身並無貶義,客觀陳述,光明正大。一九六七年,中共極左路線當國,除了解放軍,確實還有一支民兵歸江青、四 人幫統領。如果網頁老老實實承認是「共產黨民兵」,了解中國的人,就明白並非官方的解放軍向邊境的英軍挑釁,而是下面的擦鞋仔奴才揣摩上意。
改成 「內地槍手」則不知所謂,因為現代社會「槍手」的意思跟美國校園亂轟槍的精神病患者或極右恐怖份子聯想成一件。「槍手」(Gunman)的定義與「民兵」 是兩回事。警方畢竟是武夫,舞文弄墨的語文機關,不是拿槍的人所精通,你叫饒宗頤拿一根手槍去打靶,饒老手震震的也打不中,也難怪。
刪改歷史、創 造歷史,為了政治需要,無所謂,尤其一個國家的愚民佔多數,但要改造得高明。譬如中國歷史教科書有所謂「田中奏摺」之說,指戰前有一個叫田中的日本政治 家,向日皇上奏:「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國征服,其他為小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於 我。」
所謂田中奏摺,是一九二九年左右的傳聞,刊登在南京報紙。了解歷史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偽造:行文語言有中國文言文行氣,出自中國文人之手。而 且日本並無「征服世界」的意圖,侵略中國,是企圖以武力強迫中國與日本共建「大東亞共榮圈」。「大東亞共榮圈」並非由日本永久佔領整個東亞,而是像「一帶 一路」,「走出去」,建立影響力,獲得東亞的資源和經濟利益。
中國的歷史書一口咬定「田中奏摺」是日本佔領全球的「五階段行動綱領」。日本史料檔 案並無焚毀,既然日本想征服世界,連美國也想佔領,麥克阿瑟當年一登陸,一定找得出來。但是沒有。但中國的歷史網頁今日說:「不管有無田中奏摺的方式形諸 文字,日本征服世界的野心也是基本國策。」
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沒有奏摺,即沒有「基本國策」的基本證據。
共產黨民兵,不是「內地槍手」。如果烏魯木齊一名維吾爾男子,持槍殺了三名武警,也是一名「內地槍手」,卻絕不是「共產黨民兵」。中文不好不要緊,人的基本常識缺乏,警方網頁,就變成「田中奏摺」。

誰要吃雜種?(高慧然)

誰要吃雜種?(高慧然)

要不是有網民眼利,突然發現食用多年,大大隻大象嘜頭的「金象牌頂上泰國香米」不知何時變成了「金象牌頂上茉莉香米」,大概不會有人知道,原來在香港,預先包裝的食用米,是毋須註明來源地的。
金 源米業出了「嚴正聲明」,指上述包裝米「主要成份仍為泰國茉莉香米」,但為了迎合消費者口味,以達致更高品質要求,故棄純種而取雜種,自行用其他產地的米 進行調校。有趣的是,金源米業並無詳細說明除了泰國米外,其他米的品種、種類及比例,只是強調「絕無中國米」,不知是太重視中國米,抑或太輕視。
每 天吃進肚子的東西,卻不須註明來源地,實在太荒謬!泰國茉莉香米隱約帶着天然的茉莉清香,米色晶瑩,口感爽滑。泰國茉莉香米是泰國的驕傲,泰國外貿部規定 只有純度達到92%,才可稱作「泰國茉莉香米」。為照顧米商利益,現有的庫存中純度在70%到92%之間的米仍可使用「泰國茉莉香米」之品名,但必須標明 各種大米的混合比例。
由此,起碼可以知道兩點:一,泰國政府對食米的監察嚴謹過香港政府;二,「金象茉莉香米」之所以不能使用「金象泰國茉莉香米」的品名,是純度不夠,而絕非純種泰國茉莉香米的口感不夠好。
我是消費者,想清楚知道米的來源地,若屬雜種,可以知道米的種類、數量及比例嗎?



2015年9月15日星期二

不合理現象合理化(高慧然)

不合理現象合理化(高慧然)

米線連鎖店「譚仔三哥」其中一間分店被拍到有女工蹲在地上,直接在坑渠蓋上切蔬菜。切碎的菜散落在地下及坑渠之上,那女工切完後把那堆菜拿起。相片畫面惡心程度爆燈。
「譚仔三哥」痛快承認事件屬實,理由卻相當荒謬:女工負責煮米線,鋪頭太忙才幫手切菜,所以不知道菜不應該在地下坑渠上切。店方已把女工調去另一間分店接受食物衛生訓練。
一個人,即使一輩子未切過菜,也不會把菜直接放到坑渠上面切吧?這個不用專業訓練也知道,因為這是常識。相信女工以及「譚仔三哥」負責人煮菜給自己或家人吃的話,一定不會在坑渠上切菜。可以給出如此荒謬的答案,證明不是個別員工的問題,是這家連鎖店根本不打算尊重顧客。
比這更荒謬的,是顧客的反應,證明他們的確不需要被尊重。「三哥」熟客吳先生認為現在的食肆衛生情況都不太理想,「出得街食預咗會污糟。」另一食客陳小姐說,「畀得呢個價錢預咗會唔太乾淨。」,很多鋪頭都在後巷處理食材,「睇唔到當冇嘢。」
高昂的鋪租完全扭曲了香港人的價值觀,「三哥」一碗米線加飲品,大約港幣四十多元,對基層巿民來說,並不算太便宜,只可以說不算太貴。可是居然有食客認為吃不太貴的食物不應該有衛生要求,把不合理現象合理化。奴性至此,看來香港人口大換血行動接近成功了。



2015年9月12日星期六

中國人的尊嚴(高慧然)



中國人的尊嚴(高慧然)

一班中國乘客在曼谷機場因航班延誤而鬧事,雖然航空公司安排了餐點和酒店,但中國人拒絕接受,認為維護自己作為中國人的尊嚴很重要,於是高唱中國國歌,提出三個條件:一,要求機場道歉;二,要求改搭波音747;三,要求每人獲1000元人民幣賠償。
鬧 事的中國人強調自己很有錢,但仍然要爭取1000元,因為這1000元代表了尊嚴,而尊嚴很重要。爭取尊嚴當然是要付出代價的,據悉中國當地的旅遊公司已 經將這批人列入黑名單,以後拒絕他們報名參加旅遊團。中國人外出旅遊,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獲得個人遊簽證,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自由行的。拒絕他們報團, 基本上剝奪了他們再外出去其他國家唱中國國歌宣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權利。以後,只可以長期留在中國境內,享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和尊嚴。
如 果說世上有兩種邏輯,一種是邏輯,另一種是中國邏輯。那麼世上也有兩種尊嚴,一種是尊嚴,另一種是中國尊嚴。中國人在他們自己國境之內,視很多不合理現象 為正常現象,空域受管制,民航機延誤是常態,但中國人不敢在國內鬧事,到了外國,飛機一遲飛,他們的尊嚴就受損了,心靈就受創了,只有人民幣能夠安撫他 們。
中國人出了國門,特別強調維權兩個字,動輒權利受損了。不了解中國國情的話,還以為他們來自甚麼人權大國。


中國遊客因航班延誤鬧曼谷機場 高唱國歌

文匯網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9-06]

【文匯網訊】據南方都市報報道,5日,幾段「中國遊客大鬧曼谷機場」的視頻出現在網絡上引起網友熱議。視頻上一些中國遊客似乎在泰國廊曼機場因航班延誤進行抗議,並高唱「義勇軍進行曲」。一段視頻中,一位小伙用機場的話筒發言稱:我們要波音747來接我們,還要賠錢1000塊錢……提到的原因是「三個小時 的晚點」。現場有旅客附和說「我們的尊嚴很重要」。還有旅客附和說,「我們都不缺錢的人,人民幣好值錢。」小伙繼續說,「但是這個錢我們要不要?」旅客齊 聲回答稱。「要!」
微博網友@皇家拖拉機SAMA上傳視頻並稱:「航班延誤,泰國機場工作人員強行驅趕中國遊客,中國遊客集體唱起了國歌。這次事件,不是泰國對我們遊客不尊重(原文如此),而且不把中國放在眼裡。」
據「jesse旅行家」發佈的《中國遊客大鬧曼谷機場始末》一文中稱,「九月四日下午,原本北京時間下午 5:50由曼谷飛往重慶的航班,被告知不能按時起飛,具體原因據說是來機遇暴雨不能按時到達,先說晚點三小時,後又說飛機需要檢修確定為凌晨三點登機。」 隨後,約260名中國旅行團遊客發生分歧,一部分願意到酒店休息等登機,一部分則要討說法,要機場方面答應三個條件,否則不到酒店也不登機。三個條件大概 是:一要機場方面公開道歉;二要乘波音747回家;三要賠償1000元人民幣。
「一位領隊說,剛收到市旅遊局通知,將通過旅行社簽證出國的未登機人員拉入黑名單,今後任何旅行社不得接受他們的跟團申請。一位導遊還透露,其實最後三十個人又發生了分歧,部分人員願意登機回家,但由於錯過了允許登機的時間,被機長拒絕了。」
據「泰國生活導航」的消息稱,起哄的原因是中國遊客的航班延誤晚點了,並且說已經被泰國警方帶走,但更多的詳情還得等官方的公佈。

最長的一天 (陶傑) / 《日本最長的一天》:窮途末路的人性掙扎/林兆彬



最長的一天 (陶傑)

當「和尚手撕日本鬼子」、「三個尼姑殲滅一營日軍」的所謂「抗日電視劇」瘋魔中國大陸,你心中暗笑之餘,就要看日本歷史劇情片「日本最長的一天」。
回 顧這段歷史,搜集政府檔案,根據日本戰敗投降前三星期的日誌,將當時的真實處境呈現:東條因太平洋戰爭遇挫下台,元老鈴木貫太郎臨危被推出來收拾亂局,鈴 木想快點結束戰爭,日皇裕仁亦有此意,但軍方的激烈愛國派反對,少壯愛國士兵醞釀兵變(對,「極右」的意思,就是極端強烈的愛國,二者是同義詞),陸軍大 將阿南惟幾憤而切腹,日皇的投降詔書,錄音片可以突破阻撓,公開廣播。
「日本最長的一天」拍得一精緻,二冷靜,三真實,喜歡歷史的人,不會單方面 只聽信一方的版本,必須也聽「另一邊故事」(The other side of the story)。譬如中日戰爭,中國這方面到底誰才是「中流砥柱」,不要只聽中國人爭論,看日本的戰爭史料檔案最公正──每一場戰役,日軍死傷於哪一支中國 武裝之手,是國軍還是共黨游擊隊八路軍之類,日本沒有利益衝突,日方的紀錄,不會偏幫哪一方,所以反而最可靠。
「日本最長的一天」揭示的事實:日本帝國當時雖然強大,但決策的一幫人,到底也是人。人有人性,人性有弱點。「軍國主義」不是單一的整體,譬如一九三七年的首相近衛文麿,出身貴族,侵略中國,近衛不主張長久佔領,也不想擴大,只想以軍事侵略迫中國簽工業建設的經濟合同。
但軍人全面奪權,連貴族首相也要下台。然後軍人內的海軍:山本五十六、米內光政都親美,反對挑戰美國。但陸軍卻發瘋,擠掉了海軍勢力,後來鈴木以元老聲望出來組閣,為時已晚。
看 「日本最長的一天」,人的弱點,人為什麼會犯錯,看了有得着,好過看「手撕日本鬼子」,手撕鬼子?沒有的事。只有當你吃完中國的手撕雞,拉肚子,坐在日本 廁板上,完了事,記得在旁有足夠的廁紙,讓你手撕。 


【終戰70週年系列】《日本最長的一天》:窮途末路的人性掙扎/林兆彬


近年,其實有多套日本電影作品,嘗試從不同角度反思日本過去發動戰爭的過錯,並宣揚反戰訊息。繼《永遠的0》《山本五十六》之後,《日本最長的一天》(にほんのいちばんながいひ)亦即將在香港上映。
故事改編自昭和史研究學者半藤一利的小說,是繼1967年之後,第二次被搬上大銀幕。講述在太平洋戰爭末期(1945年),英、美、中三國所發起的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並表示如果日本不肯投降的話,盟軍將進攻日本。所謂的「最長的一日」,是指昭和天皇向鈴木貫太郎內閣宣告日本要無條件投降,引起日本陸軍少壯派軍官的不滿。在1945年8月14至15日,他們企圖發動政變,奪走天皇宣告無條件投降的錄音唱片「天皇玉音」,阻止日本投降。
電影沒有戰爭場面,亦近乎沒有配樂,只用寫實、平舖直述的敘事手法,集中描述這班掌握日本最高權力的決策層,如何面對是否投降的選擇,以及他們內心的各種矛盾心情。電影片長136分鐘,只靠文戲支撐,唯一不多於一分鐘的戰爭畫面是由紀錄片剪輯而成的。電影群星雲集,一段接一段的文戲,劇力萬鈞,非常緊張,充滿沉重的壓迫感,再加上陰暗的色調,讓觀眾看得喘不過氣來。
一場內心的戰爭
戲中大約有四條主要的劇情線,分別講述昭和天皇(本木雅弘 飾)、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役所広司 飾)、首相鈴木貫太郎(山崎努 飾)以及陸軍少佐畑中健二(松坂桃李 飾)這四個人如何面對已近乎絕望的戰況,究竟選擇投降抑或是本土戰爭。
電影一邊正面描寫的各個政治力量的互相力角,一邊聚焦描寫幾位重要角色的內心掙扎,其實那是另一場「戰爭」。宏觀與微觀層面的描寫,兩者同樣兼顧得不錯,探討一個人面對著窮途末路,內心會出現甚麼人性掙扎。
發動侵略戰爭的關鍵人物昭和天皇,在電影開初已經明白到無法挽回局面,要知所進退,認為要儘早結束戰爭,以減少人命傷亡,因此才會「委派」想法相近的鈴木貫太郎組閣,以77歲高齡出任內閣總理大臣,去執拾這個爛攤子。
雖然表現得含蓄,但明知道前面是絕望的殘局卻要繼續向前行的內心掙扎,不斷在電影裡出現。選擇投降抑或是本土戰爭,對於這幾位被命運選中的歷史人物來說,這個決定是非常之艱難,他們的決定影響千千萬萬條人命。選擇投降的話,天皇、陸軍、海軍、政府高層都有可能立即成為戰犯,要面對公審和處刑,國家會被盟軍接手管理,失去國體。選擇本土戰爭,是七傷拳,雖然難以扭轉敗局,但可以增加盟軍的損傷,以及增加日本的談判籌碼,但卻要犧牲無數性命。
役所広司飾演的陸軍大臣阿南惟幾,是其中一個最關鍵的人物。有趣的是,役所広司在電影《山本五十六》中飾演希望盡早結束戰爭的山本五十六,但今次在《日本最長的一天》中飾演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夾在陸軍強硬派和內閣中的投降派之間,忠義兩難全。起初,他偏向支持陸軍內的強硬派,但最終覺悟,放棄支持下屬策劃的政變行動。作為陸軍大臣,只好選擇切腹,並拒絕介錯,承擔所有責任。
松坂桃李飾演的陸軍少佐畑中健二,是瘋狂、熱血的右翼分子的代表人物。面對著窮途末路,他們還記得發動戰爭的初衷嗎?他們最終擇選了一條不歸路,寧死不屈,不惜透過下克上,發動政變,去捍衛所謂的「日本國體」,實現他們信奉的「廣義愛國精神」。究竟他們是為了私心抑或真心為了國家?在戲中,昭和天皇曾經以拿破崙作為例子,給了觀眾一個答案。
以戲論戲,電影前半部份對白較多,比較沉悶。而在電影尾段,講述鎮壓政變和廣播局播放員反抗的那些情節,交代得略嫌太快。主要演員的陣容強大,還有松山研一和戶田惠梨香客串,或許是製作團隊為了吸引日本的年輕人入場觀看的策略,希望籍此向下一代宣揚反戰訊息。

2015年9月9日星期三

玻璃天花板 (陶傑)

玻璃天花板 (陶傑)

在大海裏毫無選擇、溺斃的小孩,是一回事;成千上萬的精壯男人,在布達佩斯擠擁着,許多還有新型的手機,連匈牙利和波蘭都嫌棄、硬要指定去德國或英國定居,是另一回事。
德國帶頭不設上限收容,忽然聲稱這是償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造成許多人戰亂流離失所的道德責任。聽上去,當然很偉大,但波蘭匈牙利卻不收容,波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蘇聯德國的宰割,波蘭人四出逃難,也得到過美國收留,今日波蘭卻反對收容,波蘭會不會缺乏所謂的「同理心」(Empathy)?
至於匈牙利,奧匈帝國是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也為世界帶來過大麻煩,為什麼匈牙利卻關門,是否也很冷血?
至於瑞士,一貫排外,對四周的動盪全無動於衷,請瑞士收容,當然免開尊口,那麼瑞士也是個冷血無情、種族主義的法西斯國家?
左膠最會在道德高地講大道理訓斥他人。如果歐美出兵剿恐,他們說「戰爭不能解決問題」,反對動武──按照他們的大愛邏輯,一九三九年希特拉吞併捷克波蘭、侵佔荷蘭法國,盟國如英美,不應抗禦,因為戰爭是以暴易暴,不能解決問題。日本全面侵華,以左膠的道德高地,應該奉和平救國的汪兆銘為大愛之神,因為汪先生當年也認為,中日不應該硬碰,要和平對話、理性溝通。但是「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他們也參與慶祝,搖旗歡呼,也有這種人的一份。
左翼之值得你內心鄙視,就是他們貌似仁愛、其實掩藏的橫蠻和偽善。德國以歐盟首富自居,可以大發慈悲收容五百萬伊斯蘭「難民」,然後在柏林波恩加建清真寺,種族平等,文化包容,將來可以將阿拉伯文列為德文之外的官方語文,但德國的平治、寶馬、西門子,絕對不會在企業管理的高中層聘用這些人。
然而在此之前,歐盟護照的持有人可以去法國英國。今天德國收容八十萬,五年後其中的六十萬可以遷移倫敦。首相金馬倫不是傻瓜,他看出德國的麥克萊夫人故意在跟英國鬥氣,所以英國即刻通過:我不跟你發瘋,退出歐盟,兩年後公投。
美國大創意家喬布斯,是敘利亞的後裔。但是,美國這一次,也不肯中門大開,美國說:要考慮國土安全問題。奧巴馬是冷血法西斯?不,左膠才是白痴。
勿相信左翼眼淚水裏藏刀的廢話,相信你自己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