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0日星期日

反日反鬼反馬咩!

係香港,見過好多大中華膠,對呢啲人嘈過好多次,關於反日的問題,年年月月指出中國人對日本人是帶有嚴重天朝的擴張主義,講左十幾年,好多FRD都變成UNFRD。

近年事情變得越來越嚴重,中國的習總上台後,要重建中國的天朝大國夢,要擴張和對外殖民。今年還搞甚麼閱兵儀式,窮兵黷武。

香港南丫海難,梁振英政府都被迫要取消煙花表演,當時左中右包括大中華膠都有嚴詞指責不要再舉行煙花匯演,多麼正氣。天津大爆炸,事件不清不楚,中國政府堅持繼續舉行閱兵,香港的大中華膠很多都沒有出聲,有啲民主派中的中華膠還是會出現閱兵呢,中國大災難又同時舉行大盛事,參加的人除了為利益外,都是中國民族主義掩蓋一切,是非不分!

近年香港不斷左右爭論,左派一口咬定本土就是歧視排外,但好像左膠自己沒有先天的問題。但一到反日,這班大中華膠就全部現形,在抗日的歷史上,大中華膠錯到離哂譜,日本有人篡改歷史香港政黨和糞青發哂顛,中國政府利用公權力年年月月篡改歷史,同一班民族主義份子視若無睹,我講左好多年,這種差別對侍和選擇性憤怒是完全錯誤的,背後的原因也就是左膠一直不肯面對中國民族主義。

中國民族主義,左膠一直認為好像沒有太大問題,對不起,是天大的問題,在對日問題上,讀錯史,對錯誤的人憤怒,也直接令到他們作出錯誤判斷。日本有上十萬人反戰,他們視若無睹,堅持高舉反對日本軍國主義,日本那有軍國主義,左膠的問題在每年的反日中明顯地出現,他們敢面對嗎?

2015年8月27日星期四

軍演前夕金仔攞着數 抗日爭功中共益台獨(練乙錚)


《信報》2015年8月27日 練乙錚
軍演前夕金仔攞着數 抗日爭功中共益台獨
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北京作好準備大事慶祝,戲肉是軍演,據說陣容強大前所未見,擺出來的硬件大部分更是首次亮相,極富震懾力。然而,時運不濟,8.15前夕,天津發生大災難,搜救工作未完結,經濟又出大問題,股市崩盤,滬指跌破3000點心理關口,人民幣也搖搖欲墜。
民眾人心惶惶,好在可以借反日發洩發洩。不過,北京為之付出的代價也真不少。在台灣,中共的「抗日中流砥柱」論,惹毛了部分藍營元老,連最重視兩岸關係和諧的馬英九也憤憤不平。此外,國共爭功,綠營乘勢提出「抗日不關台灣事」的說法,挑戰國民黨「外來政權」的大中華歷史觀。國際上,還有……
北韓乘機攞着數!
北京閱兵的準備工夫密鑼緊鼓之際,北韓在朝鮮半島挑起事端,導致兩韓短暫開火,雙方先後宣布進入「準戰時狀態」,情況很嚇人。不過,北韓這次變臉奇快,上談判桌不鬧彆扭,而且沒兩天工夫就破怒為笑,還為己方埋地雷炸傷南韓士兵向對方道歉,完全順攤。毫無疑問,北京為此又賠上一大筆。這是筆者的「陰謀論」。何也?
金仔蠢不蠢很難說,不過,得三代真傳,抓時機從靠山撈好處的本事爐火純青。這次他眼見中國領導人為了慶祝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事鋪張搞軍演,觀禮請帖發到全世界,西方大國反應未見熱烈,卻偏偏遇上大陸社會經濟出問題,天津危化爆,股滙齊瀉,影響所及,怨聲遍全球,於是覺得有機可乘,趁勢在「38線」發難!
很明顯,若事態擴大而北京袖手旁觀,南韓總統朴槿惠絕對不會願意與北韓領導人在北京同台看閱兵。買少見少,沒有南韓,「反日閱兵統一戰線」成何體統?北京一急,自然鬆手,重金買怕,金仔於是得其所哉。見「危機」消退,青瓦台欣然宣布朴總統會到北京看軍演,不忌與宿敵同台。三方皆歡喜,大家看金仔「無事生金」的本事高強不高強?
大陸剽竊抗日功績國民黨反彈
中共偏離馬列,變身極端民族主義者,自然不可以再效法毛主席一再感謝日本侵華讓共產黨唾手得天下,而必須篡改歷史事實,把自己說成是抗日英烈。這次70周年慶典的籌備工作,幾年前已經開始,而且一早便以「中流砥柱」四個字為自己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角色「定調」。誰知道,調子這麼一定,就惹惱了國民黨統派中的反日系,包括曾經參加過1938年的廣州戰役、1939年10月的皖南戰役及其後的中國派印度遠征軍、後任台灣中華民國國防部長及行政院長的郝柏村,以及現任總統馬英九。
郝柏村今年7月接受BBC訪問,公開批評中共,稱其自命「中流砥柱」及其後提出的「兩黨共同領導抗日」的說法「不公道」:「毫無疑問,正面戰場是決定性的,敵後戰場只是補助性的;從比例上說,正面戰場95%,敵後戰場5%。」馬英九則更在今年「七七事變」紀念特展上指摘中共:「八年抗戰,中共有參與,可是參與的比例卻是非常的有限。最近看到一些大陸的報道,又再強調抗戰是由中共所領導,這點我們沒有辦法接受。」【註1】最近,大陸拍的一部政治宣傳片《開羅宣言》的海報,竟硬生生把當時(1943年)代表中國出席中、美、英三國元首會議的蔣介石的頭像換成了大大個的「毛澤東玉照」,馬英九就更冒火,指斥那是「大笑話」。
事實上,在台灣的國民黨及其支持者,除了像連戰家族等少數「搵銀統派」至今在此問題上裝聾作啞之外,都十分不齒中共剽竊抗日功績的劣行;中共的做法,無疑增加統派民眾對中共的戒心,不利以後的統戰。儘管如此,中共卻不得不在大陸民眾面前吹噓自己的「抗日功績」,因為如果大陸人知道抗日主要功勞是國民黨的話,便會產生疑問:「為何如此一個為民族立大功的政黨,你要把它當成敵人打垮?」如果答案是「國民黨腐敗、專制、與民爭利」的話,大陸人更會反問:「那你共產黨幾十年來不是更腐敗、更專制、更與民爭利嗎?」可見,抗戰時期中共的角色是她今天的死穴,不得不用謊言掩蓋。
當年中共躲在敵後安全角落裏坐大,把保衞960萬平方公里土地、5億人口的任務推給國民黨,今天卻煞有介事裝模作樣與日本「爭奪」總面積區區7平方公里的幾個無人小島,如此「寸土不讓」,好愛國耶!
兩種台灣史觀:大中華 v 多元開放
大凡一個主要由多民族或移民組成、經歷過不同宗主國統治的地方,民眾當中的國族身份認同都非常複雜,一時的統治者若試圖用政權力量抬舉某種「主流」身份、抑制其他認同的話,往往會形成衝突,甚或產生悲劇,特別是如果「主流」身份並未為當地大多數人接受,而統治者的手段十分粗暴。今天中國的西藏,滿足這裏說的所有4個條件,所以問題特別大,以致習近平月前在西藏「自治」50周年的有關活動裏提出「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口號【註2】。沒想到這句口號反令中共露兩點,十分難看:建國60餘年,邊未治;邊上至今不穩的,除了西藏,還有別處,而且可能更麻煩,所以不作第一優先處理。
其實,邊上未穩,何止中共的60餘年?西藏於元朝併入中華帝國版圖(這裏不議論元帝國是否中華帝國的一個時段);其後經歷大明、大清、民國和中共合共700餘年的外來政權專制統治,都未得「穩」,更難言「治」【註3】。
台灣的情況,與西藏有相似之處,同樣是受多個外來政權統治,包括南明鄭氏、荷蘭、大清、日本、國民黨,後者是大中華的一個現代分支。人口則由不同梯次的移民構成,400年來,血緣已經相當複雜;筆者的幾個台灣朋友,身上都含部分原住民或日本人基因。嚴格而言,漢族有效統治台灣,是從1945年才開始的;這是因為南明鄭氏政權短不堪言,鄭成功的生母更是日本人;而滿清割讓台灣之後,政權由日本輪替,直至二戰結束。
日本人統治台灣,是把台灣併入自己的版圖,成為日本的一部分,不是像英國以「殖民地」的名和實管治香港那樣;而那段日治時間,長達50年(1895-1945)。分屬大中華分支的國民黨統治台灣,亦是和日本一樣,把台灣當成是本國國土的一部分,時間也同樣是50年——從1945至2015的70年,減去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李登輝統治的12年和陳水扁的8年,70-12 - 8 = 50(李從1988當到2000,是繼小蔣的那2年,自己的首任6年和連任4年 -- 1992年修憲,總統任期從6年改為4年)
所以,台灣本土派堅持台灣的多元歷史觀,不能接受大中華正統史觀,是有其深刻背景原因的。可以說,台灣人認同大中華的歷史理由,並不比認同大和文化強。如果從歷史的時序、以先入為主的觀點看,台灣的人最應認同「原住民國」,然後依次是大清、大和,最後才是大中華。若說台灣人背棄大清、歸附大和是一種背叛,那麼歸附大中華,同樣可說是一種背叛。
我們在香港,幾代人讀的歷史、接受的史觀,都是大中華歷史、漢本位史觀;從內視的角度看,這沒有問題(香港本土派也許不同意筆者這個說法),但從香港外視台灣,就會失真、偏頗,結果是同情國民黨的多,明白當地本土派的少,甚至完全不能接受;對台灣的態度,跟大陸人很相似。例如,對一些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人,香港的人多視之為數典忘祖,甚或罵作漢奸賣國賊。這種立場觀點,與昨天《明報》刊登的一篇在台大陸留學生楊森(不是香港民主黨的那位)寫的批評李登輝的文章的立場觀點很吻合【註4】。
此外,我們對台灣近年的歷史教科書爭議、政權性質、兩岸關係爭議(例如有沒有「九二共識」)等等,看法也是未盡客觀中立。而最新的爭議,就是台灣與抗日戰爭的關係問題。
本土派台灣二戰史觀抬頭
國民黨內主流派及其支持者的看法邏輯是:中國舉國抗日,台灣既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所以台灣也是抗日力量的一部分,所以紀念抗戰勝利,台灣有份而且應該。台灣本土派的觀點卻是基於當時的事實:台灣自1895年從大清版圖割讓出去,變成日本領土,中國抗日,台灣是日本的一部分,自然不會抗日,因此也沒有什麼理由紀念抗戰勝利【註5】。
持後一種觀點的最佳代表就是李登輝。本月,他在一份日本雜誌上發表文章,也是從講事實開始,這樣說:
「我曾是帝國陸軍的士兵。自舊制台北高校升學至京都帝國大學,然後在大學時志願進入陸軍,被分配到高射炮部隊。我所經歷過的是大戰末期熾烈的戰鬥。1945年3月10日,在東京大空襲之際,部隊的小隊長戰死了。由我代理指揮。那次因燒夷彈的碎片劃過鼻子而負傷了。1945年8月15日,身為一名高射炮部隊見習士官,我在名古屋迎來了終戰。我也聽了玉音放送(玉音放送,指的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放送協會播送的「昭和天皇終戰詔書」)。
「直至70年前為止,日本和台灣原本就曾經『同為一國』。因為曾『同為一國』,故不存在有台灣與日本打仗(抗日)這樣的事實。我志願進入陸軍,而我的兄長李登欽則志願進入了海軍。當時我們兄弟倆無疑地是以作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的。」
為此,李登輝遭國民黨統派及其支持者強烈撻伐;他卻認為那番話不過是說出事實【註6】。
其實,在台灣,由於幾十年來都由國民黨統治,大中華意識長期壟斷思想界,本土史觀難以抬頭,情況跟香港不差很遠。文革之後,中共為了管治需要,從馬列毛的國際共產主義走上極端民族主義路線,歷史上卻沒有為民族立過什麼大功,毫無說服力,於是只得從國民黨那裏剽竊抗日功績。國民黨馬英九、郝柏村等人遂發動批評反擊,卻因此興起一個「台灣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無角色」的命題;有關的爭論佔據了媒體空間,讓不少史觀過分單一的台灣人上了一節另類歷史課。中共得罪國民黨統派,又平白讓台獨史觀抬頭,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原來,對待歷史,不老實、必受罰。

2015年8月26日星期三

中國模式神話不再 危機重重(黎則奮)

2015年8月26日 政治經濟學 

中國模式神話不再 危機重重(黎則奮)

中國「暴力救市」失敗,人民幣「暴力貶值」後又引發亞洲貨幣貶值潮,所謂人民幣邁向市場化的正常調整,也不足以說服歐美操控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讓人民幣提前加入SDR(特別提款權),從而在國際上增加人民幣的需求,有助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連習近平經濟學主軸的「一帶一路」國際發展戰略亦可能因中國製造業日漸掏空和進出口貿易萎縮勢將成為國際大白象工程而令人卻步;加上南北韓局勢突趨惡化,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編按:香港時間24日晚11時55分兩韓結束馬拉松式會談,達成協議,平壤解除準戰時狀態);習近平在天津大爆炸哀鴻遍野下仍然一意孤行,搞什麼擾民傷財的70周年抗戰慘勝大閱兵,窮兵黷武,客觀效果只會增添鄰近國家和地區對曾經聲稱「和平崛起」的中國霸權疑慮,一切負面因素驟然而至,全球金融市場又豈能不翻江倒海,跌個七零八落,四腳朝天?

「黑天鵝」雖已出現,但世界還不至走向末日。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模式」已經破產,「中國道路」前景黯淡,荊棘滿途,說明世界經濟從來沒有所謂do-coupling這回事。在全球一體化下,世界資本主義生產模式依然主宰一切,只是在不同時期,因着不平衡發展,各領風騷十數年而已。

 中國的基礎工業薄弱,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報告也承認落後西方先進國家至少100年,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神話全靠人口紅利、廉價土地和(後期)國家投資,但以加工出口貿易為主的工業,並沒有為中國建立自己堅實深厚的工業基礎,一個國際知名的品牌如日本的新力、樂聲、南韓的三星也沒有,與人口只有8000萬、但能誕生2300個世界品牌的德國相比,更是瞠乎先後,足令國人羞愧。 

去年中國經濟規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不少看風駛𢃇只看表面的所謂經濟學家,奢言中國最快可於10年內超越美國。如今看來,固然是井蛙之見,更說盡蒼生,因為盲目看好中國以至鼓勵資金人才內流大陸,不但教人焦頭爛額,得不償失,也有違趨吉避凶之道。

 30年來一直看好中國經濟的張五常5年前已開始轉趨悲觀,看淡中國前景,主要是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停滯不前,甚至有倒退的跡象。張五常是新制度經濟學派的巨擘,主張自由經濟,當然認為全面開放、取消外滙管制、人民幣與一籃子商品掛鈎和私有產權徹底落實,可以進一步解放中國大陸的生產力,有利中國經濟持續發展。 

不過,自認不諳政治的張五常,看不到中國經濟的潛在危機,不是資本主義生產模式典型的生產過剩(Over-Production)和消費不足(Under-Consumption),而是權貴官僚資產階級已在中國形成,根深柢固。中共搞的既不是資本家/企業家可以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反而是以官商勾結、尋租活動為主的特權經濟,不斷扼殺私人企業的生存空間;又不是搞以保障全國普羅百姓權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是任由廣大人民備受壟斷市場的國家官僚資本和私營企業加重剝削。 

如今為了「暴力救市」,還動用人民養老保命的社保基金入市,擔沙塞海,完全無視客觀的經濟法則,數十萬億元財富大量消滅後與製造業和零售消費萎縮,勢將導致失業人口暴升的中國,其反映前景的股市(上證指數)現時只值2000點左右,根本無可救藥。不顧後果的連串量化寬鬆措施,已使廣義貨幣M2的供應暴增至140萬億元,人民幣的真實貨幣價值,與人為操控的官價大有距離,如不貶值,早晚也會催生黑市。最荒謬又真實的是,主掌財金政策的官僚口是心非,身體最誠實,一邊說人民幣仍是強勢貨幣,一邊就讓資金外逃,貨幣供應愈多,流走的資金只會愈快愈急。 

在某個意義上,中國的經濟危機是自己製造的。「暴力救市」失敗,無關市場參與比份微不足道的外資,而是國家資金支撐的內地金融大鱷;人民幣「暴力貶值」亦是濫發貨幣和財金官僚急欲加入IMF取得特別提款權的結果;資金外流更不用說,還不是紅色官僚資本春江水暖鴨先知? 

要救中國不是沒有辦法,但要用怪招。左的方法是繼續印錢,或向富裕階層徴收重稅及將反貪腐充公的資金以由下至上累退比例分給全國人民,人人有份,必定可以增加消費,刺激內需和投資,撐住股市,持續經濟發展。右的就是取消打貪,全國恢復黃賭毒,製造就業,刺激經濟,解決勢將出現的龐大失業問題。但兩個辦法都違反以紅二代為核心的統治階級之既得利益,即使成效顯著,肯定也不會採用。

讀屎片 林夕(常言道)







讀屎片 林夕(常言道)


都說別把政治帶入校園,多餘。
首先,是什麼人什麼組織率先以政治理由干預學院自主的?官報對候任人展開批鬥,此舉政不政治?由職業是政治家的市長委任的校委會成員,就當他們沒有政治任務,難道就沒有政治背景沒有本身政治主張?多餘。
其 次,這個校園不是幼兒班,是自由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搖籃,政治遠離校園,那某些學院是不是都應該關門打烊結業?如果從學生到教師都絕口不談政治,又不得有 個人政治立場,某些論文還可以怎麼寫?靠政治撈到好處的人,當然更熱衷於去政治化,最好將這兩個字抹黑成毒藥屎尿,無人敢碰,那麼,所有政治潔癖症病患 者,都順理成章變成順民,任其魚肉。同樣理由,幼兒班中小學生不談政治,政治又要遠離大學,大學生畢業後為口為樓奔馳,更上層樓後又有了家累,是不是更不 適宜靠近政治?政治撈家看到這裏,簡直就要咧嘴奸笑了。多餘。
再者,大學生肩負社會進步的使命,若處處都是政治地雷,有些題目不可以研究,某些論文一定不能忠於自己思想下筆,連想也不能想,擔心會影響將來前途的話,社會新聞法律心理哲學還有什麼好學?如何學才不會沾到政治髒水?多餘。
很簡單,不想政治影響院校學術自由,反而是任由政治議題自由進出校園,任由師生大談政治,各自表述政治立場,像傾訴自己心事那麼平常,而不會影響到前途出路,不會受到不公平待遇,如此,校園就免於政治化。
想 遠離政治,就像你不肯面對現實,現實卻已盯上了你,在你面前放一面鏡子。現實是,昨天港大校委會開會期間,又有一行二十人,自稱退休人士,在校園示威抗 議,以陳文敏有政治聯繫有政治立場為理由,不能當副校。又是退休人士,仿佛強調退休,就無任何政治瓜葛,立場中立,仿佛中立就最有說服力,最單純為香港 好,多餘。
這幫人聲稱為捍衛百年港大聲譽,希望學生有好前 途,喊的口號舉的橫幅是「國賊漢奸走狗」,要求解散「學生會暴徒」,革除他們的學席。有這等水平的示威者,把政治引入校園,校譽想保得住才怪。退休人士又 批評學生,不明白家長的苦心,都是讀屎片,學生要明白學校家長和校委都是為學生好。多餘。
如果大學生還抱着都是為我好這一套,你好就是我好,你講、我信,你要我坐我不應該站起來,這樣的大學生,應該還要帶屎片尿片才好出街。有主見就是讀屎片?聽任校委家長安排就有前途?這個就會進步?多餘。

linxiapple@gmail.com

2015年8月22日星期六

算不算是道德欺凌?(高慧然)






算不算是道德欺凌?(高慧然)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公佈「巿民對香港讓座文化的看法」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5.1%受訪巿民認同「乘客普遍垂下頭使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是本地乘客不讓座的原因。於是某報記者實地觀察,發現果然有年輕人低頭玩手機,無視一個抱孩子的女人存在。記者對着那年輕人影相並且指責他,可是他不為所動。記者下車後隨機訪問一位68歲長者,長者氣憤表示,被讓座的機會不到一半。
老實說這種調查和訪問令人反感,讓座與否不該成為道德壓力。純粹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每一個付款乘客的權利和責任是相同的,幼童及長者更享有票價優惠。健康狀況良好者,有義務照顧老弱病殘孕,但這個不能成為一種強迫行為。因為別人不讓座而舉機拍攝,這種行為比不讓座者更不道德,有甚麼資格站在道德高地指責對方?
有時候我們很難從一個人的外表去判斷對方的健康狀況,而且即使對方健康良好,但也許工作非常辛苦,可能已經連續站立了八九個小時,直至放工,終於有機會在公共交通工具坐下來,不想讓座,或者沒有體力讓座,為甚麼就應該被記者影相呢?
如果「強迫讓座」成為一種趨勢,成為一種道德欺凌,讓座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2015年8月16日星期日

給那些殺樹的兇手(畢明)




給那些殺樹的兇手(畢明)

大學畢業回港,故鄉銅鑼灣的房子父母移民時已賣掉,無家可歸,月薪八千,寄住在巴丙頓道好友家。接壤柏道的一段般咸道太熟悉,出入相見,就是石牆上的榕樹。篤定、世故,善良。早上出門,夜深回家,他們總在那裏,從不遲到早退,服務態度之優無出其右,劉華都要like。謝恩搬出後,一直住在薄扶林,就愛那區多「林」,與榕樹還是常相見。
樹永遠站在同一處,靜靜的,不張揚。它的靜,對照都市的喧鬧,人們的神經質。它付出氧氣、樹蔭、葉香、葉縫斑駁的陽光、盤根錯節的頑強,樹紋蒼勁的生命力,讓世界變得安穩。樹上有一切的生命,一切生命的經過,一切生命的超渡。
連經過了樹梢或樹叢的風,都是不同的。
「他們一同在巴丙頓道看了一所房子,坐落在山坡上。」《傾城之戀》的白流蘇和范柳原,如果沿巴丙頓道斜路走下,就來到般咸道,西裝與旗袍喁喁散步,夜靜,月明風清,經過熟悉的石牆,上面有四棵被斬了首的斷頭榕樹!撞鬼,多煞風景。
張愛玲創作於1943年的故事,般咸道的細葉榕一家大小已在,飾演文藝的背景,還是孩子還很年輕,少年不識愁滋味。他們不知道茁壯成長百年之後會被無辜斬死,身首異處,死不瞑目。歷無數寒暑百年日曬風吹,默默慈祥地為幾代人遮蔭擋雨,遠至62年潑辣的溫黛近至12年前的九號風球杜鵑都沒令它們倒下,如今天才橫溢用屁股思考的路政署和樹木辦勇武地把它們謀殺,一夜滅門,百年生命毀於一旦,昨夜頭七,冤魂未散。
“Plants are intelligent. Plants deserve rights”,是的,植物權益。有動物權益,也是時候正視植物權益。《Brilliant Green:The Surprising History and Science of Plant》的作者Stefano Mancuso是植物神經生物學家(plant neurobiologist),他提出多個案例,指植物樹木不單機智,還有感知,於是合該有權益。人非草木,人對草木花鳥有情,原來草木也有情,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每天被罵的植物會比被讚的頹喪萎靡。世上對動植物保育愛護的文化程度,反映了該地文明和人文的高度。以前香港人移民美加澳,就是斬樹建房的野蠻行為惹人嫌惡,砍了人家社區的樹,天然的公共資產,不是你有沒有權。
Stefano Mancuso作為權威植物專家,用了幾十年時間研究植物,發現它們的根部像人的腦袋,會思考,有智能懂得找最有利的方向和資源,又會趨吉避凶。樹木植物經常和周遭的鄰居吹水,釋放不同的化學物交換情報,危險時吹雞,請大家戒備,對陌生植物和近親自己友也認得兼親疏有別說不同語言。你以為他的研究講到去Ted Talk是傻佬一名?偉大的達爾文是最早指出植物除了有智力還是有感覺的,最懂大自然的達先生是“one of the first scientists to break from the crowd and recognise that plants move and respond to sensation”,植物不是無痛無感的死物。 Mancuso促請人類尊重植物更因為那是人類自身生存的保育,“We depend on plants, thus plant conservation is necessary for man conservation”。
這概念和環保組織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的理念不謀而合。他們最近推出了一系列廣告,喚起全球對自然資源的保育和關注,還找來重量級荷里活巨星如Julia Roberts, Harrison Ford、Kevin Spacey、Edward Norton、Penélope Cruz等等以第一身聲演Mother Nature、水、土、花、海、雨林、紅木、珊瑚礁等等,說明自然資源彌足珍視,指出人類的渺小,傲慢和對地球造成的破壞,足戒。其中身為大地之母的Julia Roberts說「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需要大自然」,其實樹木不需要人類,人類需要樹木。你死佢都唔會死。影帝Kevin Spacy是雨林,他訕笑有天人能製造空氣嗎?樹可以。
Shel Silverstein經典的兒童書“The Giving Tree”被《時代雜誌》選為永遠推介之物,令人心疼落淚的小書說人永遠對樹不停攫取,不停剝削。小時候天真,小男孩愛在樹下玩,爬樹捉迷藏吃它的蘋果,累了在樹蔭休息。大了,“climb and play”滿足不了,要錢,拿它的蘋果去賣;要屋要船,斬盡樹的枝幹滿足自己造屋造船他去。到老了,再來找樹,樹一無所有,剩下殘軀老樹墩守在那裏等他再來,見到老朋友抱歉說我無什麼再可以給你了。一個無條件無償付出愛的故事,有點像《快樂王子》,愛你至剝光骨頭。樹不停賦予,人貪得無厭。
到文明和進化領悟,叫香港人懂得愛樹了,像秦牧《榕樹的美髯》說「老榕樹呢,它們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穩重而又飽歷滄桑的老人」,你想敬老護老嗎,路政署和樹木辦當冷血的劊子手見樹就斬。看如今石牆無盡的蒼涼,情何以堪。我最怕老人傷心,特別淒涼,何況不得善終?
胡恩威在他的面書怒筆憤書:「香港今天官僚恐怖主義特別厲害;吓吓以法非法執法;以安全以市場以非法執行非理性的方便暴政;六百年老村,消!百年老樹,斬!農地,收!uber,拉!鉛水,毒!副校,拖!房價,升!本土,殺!把本土與中國對立就是中港離間計;官僚主義者最會用的就分化大法;以本土分化中港;以土地分化香港;以市場分化市場;以法治分化法治。」看得我血在燒!今天,悼念般咸道石牆枉死的亡魂,冤有頭債有主,人們不會忘記每個屠夫每隻兇手,我倒想問,你哋執法咁勇武,唔去斬死晒啲電話騙案同拒載的士罪行?! 

日本消防大學(高慧然)

日本消防大學(高慧然)

日本亞洲通訊社的附近就是東京都赤坂消防署,天津大爆炸後,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去消防署跟日本的消防員聊天,發現他們搜集了很多天津災場的信息,在分析火災起因,日本消防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ありえない」(不應該發生)。
徐靜波撰文道,日本消防員認為,爆炸時火焰高達100米,顯示救火過程出現了問題,因為一般化學品爆炸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規模,而且,一般的消防員根本不應該去救化學品引起的大火。後來「南方周末」的現場報道印證了日本消防員的分析,果然是一般消防員去救火,而且用了最不應該用的射水方式。而在日本,只有化學專業消防隊員才被允許進入化學品火災現場,一般消防員被禁止進入。
徐靜波對日本消防員的專業能力心悅誠服,認真了解之下,才得知日本原來有消防大學,消防頭目必須要消防大學畢業或經過高級研修,一般的消防員,則必須進入各地政府辦的公立消防學校,接受六個月的閉門訓練。
消防大學以培養災場指揮者為主,開設科目包括救助科、救急科、危除物科、火災調查科等等。由於災場指揮者相當專業,在各類不同性質的災場均表現得有條不紊。徐靜波甚至舉了一個他親眼看到過的例子,來證實日本消防員的專業能力。
天津消防員大量喪生,對救災無補。救災需要的是專業,而非愚勇。

八號差館bye bye 差館上街得個名(蘋果日報)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黃凱欣提到差館上街的「差館」指的是1870年建成的「八號差館」。
八號差館bye bye 差館上街得個名(蘋果日報)

【街道搜查】棍毆、拳打、腳踢、被胸襲,「你哋冇做錯到!」人無恥果真天下無敵。警民關係惡劣非近日才發生的事。19世紀中期,香港警隊成立初期,大眾對警察一樣有戒心。「差人」這稱號也由那時一直用到現在。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黃凱欣提到「差人」的由來普遍有兩個說法。有說由於曾被繙譯為香港差役;另有說早期治安欠佳,警察多用高壓手段,控制壞分子,一般較惡和粗魯,像舊時代的衙差,所以被稱為「差人」。警署也因而稱為「差館」。上環太平山街一帶,就有一條「差館上街」(Upper Station Street),以往真有一Station在附近,那就是八號差館,位置其實在今天的「普義街」,也就是從前的「差館街」。
差館上街其實是一條與差館街相連,向半山伸延的斜路。人口密集的華人平民區太平山街一帶衞生環境一向惡劣,1894年更發生鼠疫。香港政府為了止住疫情,把該區所有樓宇清拆,重新發展。八號差館也不能倖免,要被「逼遷」。太平山區重建工程於1898年左右完成,原來的差館街易名普義街,而該區就空餘差館上街之名,無差館之實了。

記者:葉青霞




2015年8月15日星期六

越南牛河 清湯熬製密技(蘋果日報)

安南牛肉湯河粉,牛肉薄薄的,以筷子輕按浸在熱湯中至七成熟,嗒落有牛香,肥瘦兼備。 $98(安南)
越南牛河 清湯熬製密技(蘋果日報)

越南牛河(Pho Bo),是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後衍生的產品,它結合了中國河粉、法國牛骨湯與牛肉片,加上越南香料,造就了一位充滿個性又帶地道風味的中法混血兒。這位混血兒最初出現於街頭,後來進入餐廳,再由越南難民帶來香港,演變成本地最受歡迎的越南美食之一。
說到正宗的越南牛河,越南人認為湯底才是靈魂所在,這靈魂要清澈不混濁,帶牛香又不能太油膩,還隱隱帶有香料的餘韻,這正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味道。
有人說最正宗的越南牛河在澳洲墨爾本的勇記,又有人說最好味的在法國巴黎Pho 14,又有人說在胡志明市的Pho Hoa吃的牛河最具風味……但對於越南人黎玉容(容姐)而言,最好味的越南牛河是出自她的廚房。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容姐,一九九七年由越南嫁來香港,住了一年後與丈夫何先生返回越南生活,因太熱愛烹飪,每日均為家人公司的夥計下廚煮午餐,任何越南菜均難不到她,為了讓兩名兒子回港讀大學,二○○六年毅然回流香港,去年在深水埗開設「第一郡Q1」越南餐廳。若你打算到其店吃越南牛河,可能會讓你失望,因為店內沒有越南牛河供應,「牛骨湯是越南牛河的靈魂所在,用上牛骨和牛腩以細火熬足最少十小時,其間還要不時搯走湯面的污濁物,湯底才清澈帶牛清香。要熬這湯底實在是太耗時及花人手,對於我們小店而言實在難以應付,加上那片生牛肉必須用上靚貨,做出的越南牛河又不可能定價太貴,惟有放棄。」

南北越不同 在於一粒冰糖

要熬出牛味濃的湯底,時間是關鍵,材料亦絕不能馬虎,像湯底出名精采、金庸題字大讚的「火車頭越南餐室」,煲八十公升的湯便用上四十斤牛骨、二十斤坑腩、五斤洋葱,還加上薑、白蘿蔔等熬足十小時,「用牛筒骨是因骨內有骨髓,其味帶甜又不油膩,至於配料像洋葱必須先以焗爐焗香,配上白蘿蔔可增添湯底的甜和香,薑則去除牛膻味。」火車頭老闆李先生解釋。
「熬完牛骨湯底後須加入香料再煮兩小時,不過香料配搭則是各家各法,當中必定有八角、草果及肉桂,其他的便是隨個人喜好或是家傳秘方而定。」容姐解釋。不過有一種配料就印證着南北越的分別,那就是冰糖。「南越人愛好帶甜的湯底,所以一般會加小量冰糖吊出牛香亦帶出甜味,北越則不加冰糖,我一試湯底便知道廚師是南越人還是北越人。」
湯底以外,配菜亦可看出南北越的分野,越南河一般配以芽菜、九層塔、青檸及辣椒,原來這是南越人的吃法,北越人則只會加青檸及辣椒,「南越地方的農產品豐富,我們食乜都要菜,食河粉會佐以大量的芽菜(當地會將芽菜略灼)及九層塔,而北越可能農產品較少,飲食文化又受福建和潮州的華僑影響,只會配青檸及辣椒。」雖然住在香港的越南人多來自北越,理論上會跟隨北越口味,但香港人實在太嘴刁,故本地的越南牛河則跟從南越的食法。

熱湯浸牛肉 七成熟最滋味

越南牛河做得好,對牛肉都很有要求,越南會採用當地黃牛,味道較重、肉質具口感。「不要以為黃牛肉韌,味道較差,其實越南的黃牛運動量較多,在天然環境下生長,吃嫩草,牛味很濃,肉質較瘦較有口感。在香港靚牛肉的選擇極多,大部份會用本地、美國、澳洲、加拿大的肥牛代替,而我覺得安格斯肉眼最有牛味,肉質又夠嫩滑。」「安南」越南餐廳的總廚羅江妹解釋。「安南」曾被食家大師姐在專欄中評為本地最好的越菜館,這兒的牛肉薄薄的,肉色鮮紅,有光澤,以筷子輕輕按浸在熱湯中,即由紅變啡,浸至七成熟,放入口,嗒落有牛香,肥瘦兼備,「湯底一定要熱先可以將生牛肉灼熟,湯必須要達攝氏一百度,讓生牛肉的肉汁滲入湯中,加重牛湯的香味,亦像吃牛扒般,讓食客控制其生熟度,吃出最理想的口感。」
在吃越式牛河時,偶然會看到有人隨手加進魚露,或用來蘸牛肉,這吃法絕不正確,因為魚露鹹,會影響湯底及牛肉的鮮味,部份越南人會以甜醬和是拉差醬蘸牛肉吃,「我在澳洲居住時,當地的越南餐館便附上這兩種醬料來蘸牛肉。」火車頭李先生說。
一碗越南牛河對容姐、羅姑娘這兩位越南人而言,簡直是代表着她們的故鄉,容姐:「我們早餐、午餐都會吃河粉,像越式牛河、雞絲湯河、扎肉河,各適其適,夜間才吃飯類。」容姐還建議吃越南牛河時宜先呷一口湯,嚐一嚐湯底的鮮甜鹹香,再吃那片灼至七成熟的生牛肉,品嚐到牛肉的真正鮮味,隨後才吃河粉、配料。「在越南還有人打入生雞蛋,這是越南牛河的另一種食法。」無論加醬料蘸牛肉,還是在湯中加入雞蛋,越南牛河的那抹牛香,絕對令嗜牛一族難以忘懷。

牛河越南話點讀?

Pho指河粉,發音大概是拉長了的「否」;而Bo則是牛,發音近似「播」。

何謂一碗完美的越南牛河?

湯底清澈味濃

是牛河的靈魂,一般剛覆蓋河粉略現牛肉,其牛味濃而顏色清澈,牛骨湯以細火熬足十小時,然後加香料再煲兩小時。

牛骨湯細火熬十小時

加香料再煲兩小時

牛肉浸至七成熟

有生牛肉片及熟牛腩片,一碗約重80克,以熱湯將生牛肉浸至七成熟。

河粉帶米香薄且幼

一碗用上約350克河粉,多以新鮮為主,帶米香,粉身薄且幼,粗度少於一厘米,有些外國餐廳會以乾河粉代替。

必備配料提升香氣

用以提升牛河香氣,正宗的只有洋葱、葱、鵝蒂,有些店會加芫荽及炸蒜片。

大量配菜伴食

多吃菜是越南的飲食習慣,吃時下大量芽菜、九層塔。一般不設醬料,但有店以是拉差醬及甜醬來蘸牛肉吃。

正宗食法

越南牛河 隨難民落地生根

越南牛河的文獻記載不多,相信是十九世紀的產物,當時法國人佔領河內,越南人便將河粉加入法國人喜愛的紅肉湯,再放入牛肉,以博取法國人的歡心,後來於一九五○年左右傳到西貢市。隨着南北越統一,大量越南船民湧進世界各地,越南牛河於一九七○年代開始於世界國地落地生根,由於各地物資的不同,演變出迎合不同口味的越南牛河。

火車頭越南餐室

灣仔謝斐道272號杜誌台地舖

安南

銅鑼灣希慎道33號利園一期4樓
記者:區佩嫦
攝影:劉永發、陳永威
編輯:吳碧霞
美術:吳子豪

西洋菜肉餛飩(李純恩)

西洋菜肉餛飩(李純恩)

下午回家,看見菲傭正在包西洋菜鮮肉餛飩,頓時饞了,立即請她趁新鮮下了十隻,當作下午點心。
前兩天晚上看網上視頻,正好介紹上海一家半夜三更經營的餛飩店,極是誘惑,打開冰箱,家裏的餛飩已吃完,很是惆悵,好在這是家中常備之物,菲傭一看吃完了,自動自覺就會再包了補貨。
上海人包餛飩喜歡用薺菜肉餡,因為薺菜有一種特殊的鮮香,但這只限於野薺菜,以前生於江南鄉下田埂路邊,隨處可摘。在我小時候,城裏人騎着單車挎隻籃子帶把剪刀,出城到鄉下地界,不一會兒便滿載而歸。只是後來野薺菜越來越少,都人工種植了。薺菜一不野,鮮香大減,乾乎乎不好吃了。所以我還是喜歡用西洋菜作餡,菜鮮水份足,跟鮮豬肉拌而為餡,包出來的餛飩特別好吃,前兩年「大婆牛肉麵」還未全綫消失之前,我家的菜肉餛飩在店裏比牛肉麵還好賣。那也確是美食之物,所以家中常有。
上海人餛飩可作正餐,可當點心,午飯晚飯吃,每人幾十隻,便是正餐,午後或消夜吃,每人十來隻,便是點心,可沖醬麻油湯熱食,也可以加芝麻醬辣椒油冷拌,製作簡單儲存容易,家居常備,救急救難解饞,功德無量。

吃飯講規矩 三大霸氣店(蘋果日報)




吃飯講規矩 三大霸氣店(蘋果日報)

「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唔夠㗎。」多年前,劉德華的廣告金句深入民心。消費者付出金錢,想獲得合理而良好的服務,被認為是理所當然。不過,有些餐廳卻相信有麝自然香!她們招呼欠奉、失驚無神又休息,甚至是規矩多多、麻麻煩煩,卻有本事其門如市,引得人食過翻尋味,究竟她們有甚麼魔力?

記者:何嘉茵
群記清湯腩,是大埔賣清湯腩名店,外面永遠企滿排隊人龍。店設有十大規矩,不設雙拼;不可加單;不會加湯;下午時1時才營業;星期日例休;一定要等位;不會派籌;兩點後爽腩只有淨賣,不能跟麵;收工時間寫明是晚上8時,但通常6時多便賣完收檔;隨時休息。巴閉之處是其清湯腩湯底,每日用至少30斤牛骨熬過夜,濃到有一層膠質浮面,清香而不油膩。牛腩部位選擇多,有爽腩、坑腩、蝴蝶腩、肉眼筋,連較罕有的面珠肉、牛鞭都有。不定期開店,都是因為好牛腩難求,老闆占士着緊出品,當天來貨品質不理想,寧願休息一天。

地址:大埔墟大明里26號地下
韓之美食,位於元朗的韓國家庭小店。極有性格的韓籍老闆娘阮向淑出名惡死,自設兩大規條——不准吃剩東西和玩電話,若犯上其中一條,必會遭她痛罵。繁忙時段,甚麼都要自動波,枱上放了一壺可隨意添飲的麥茶,餐具也放在膠盒裏,用者自取。不過,其實阮向淑極有人情味,非繁忙時間,愛和客人談天。店內雖沒有矜貴用料,但不少是罕見的韓國家庭菜,如蛋花飯焦粥、雞蛋卷等等,店中設有一個放滿前菜的雪櫃,有泡菜、黑豆、鹹魚仔、較少見的海帶莖、生魷魚等等都是韓國貨,共十三款之多,價錢實惠。

地址:元朗安興街30-40號B安輝樓地下7號舖。
榮記粉麵,在銅鑼灣的車仔麵名店,在小巷街邊檔起家。店子出名規矩多,風格跟澳牛不相伯仲。規矩如下:不加腩汁要落單時說,否則恕不退貨;落單後不可改餸;不可加單;每人最低消費30元;每人最多只可叫4個餸。想叫多個餸,另可選擇大雜麵,有6款指定餸。店家抱一副「唔憂做」態度,但由於食物出色,客人亦甘願「犯賤」。必吃是雞翼尖、墨魚嘴及豬腸。

地址:銅鑼灣糖街27號A地下
記者:何嘉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