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0日星期三

陶傑:你亮劍,他也亮盾牌 中國, 政經趨勢



陶傑:你亮劍,他也亮盾牌






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一復出,即刻雷霆宣佈:擱置吉隆坡與新加坡的「新隆」高鐵工程,另一條「東海岸鐵路」,在中國的資金參與之下,馬哈迪也要嚴厲監察。
「新隆」高鐵將兩地 350 公里距離的陸地交通只縮短一小時以上。吉隆坡新加坡之間的航空,是亞洲最繁忙的通道,馬哈迪也要擱置,何況另一條更為莫名其妙的東海岸鐵路。
這兩大鐵路工程,皆在納吉期間拍板。東海岸鐵路由中國交通建設承建,而新隆高鐵,中國鐵路總公司也有份競投。這兩條鐵路都被中國視為「一帶一路」、延伸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的戰略交通第一段,可謂許勝不許敗。
問題是納吉任內的「一馬基金」,以國家擔保借貸,令國債超過一萬億馬幣,比前任阿卜杜拉的七千億上升近一倍。馬哈迪競選時已經說明:上台後會重新檢視這兩大鐵路工程,確保一無貪污,二不得將馬來利益出賣給中國。
馬哈迪看見斯里蘭卡出賣土地海港換來一百年巨債的案例。中國的「一帶一路」向沿途國游說,著眼「為未來投資」,而不是應付目前的需要。
譬如斯里蘭卡南部城市漢班托塔,「一帶一路」資金包起了一個新建的深水港、一個國際機場,以及未來幾個工業區。
然而,在這個斯里蘭卡南部的城市,目前完全沒有需要。剛建成一個新機場,每天只有一兩班內陸機。中國承包斯里蘭卡是買斷了整個國家的前途,為將來大量中國人和中資湧入舖路。
況且向斯里蘭卡提供的資金不是白送,而是借貸。斯里蘭卡政府背上沉重的債項,最近將漢班托塔港的七成權益,以 11 億美元的低價出售給中國政府,年期 99 年。
馬來西亞的東海岸鐵路,由北起向南繞達半島東岸的關丹港,再折西橫貫半島之後,終點鄰近西岸的巴生港。
在巴生港不遠,又有一個皇京港,又是「一帶一路」感到非常有興趣的目標。因為皇京港踞伺馬六甲海峽,西望印度洋。據有此港即可下制新加坡,上控馬六甲海峽的運輸渠道。



投資 550 億馬幣的東海岸鐵路,一口氣囊括了大馬東西岸兩個港口 ,中國資金深度參與。然後是鐵路沿綫配套投資,其他工程,將由馬華公會的許多華商奪得合同。馬來許多華商在中國有生意,當然早已心向另一祖國。此所以這次大選,馬華公會的口號是「投國陣,等於支持中國」。
馬哈迪不是傻子,他畢生的志向就是要保障馬來亞人的最大利益。馬哈迪以抗華制中為己任,早年與李光耀對峙,他知道今日的威脅,比李光耀時代的華人富侵略性,強大千倍。
馬哈迪的新政府知道斯里蘭卡案例,加上「南韓危機」,令馬來西亞不得不得審視甚至推翻此兩大鐵路工程。馬哈迪的經濟顧問認為:接受中國資金,扼緊兩大鐵路,由吉隆坡到新加坡的高鐵,加上東海岸鐵路的兩大港口,連同其他配套利益如地產發展,必令馬來西亞未來成為中國的半個殖民地。
中國的先例,一旦認為南韓的政策不順其意,即刻發出「制韓令」,命樂天超市和韓星全部下架,以商迫政,以金錢為餌,套牢一個國家的意志,使其成為附庸。補回 600 年前鄭和下西洋未竟的一課。
今日南韓斯里蘭卡,明天日馬來西亞。
馬哈迪復出救國,意即在此。他一進駐首相府就嚴正指出:在前任手上,馬來西亞幾已毀滅。這一番重話,在視野高遠的這位大馬政治家口中說出,當非誇張。
新加坡則緊張馬哈迪是不是藉此擠壓新加坡,因為新加坡那邊已經準備建高鐵的總站了。但馬哈迪不惜賠款 5 億,也要叫停新隆高鐵,隱隱然也一石二鳥,警告新加坡在中國「一帶一路」的擴張之下,新馬唇亡齒寒,有共同利益。
馬哈迪聲稱在任只兩年,時間緊逼。老人家不會等,而是迅速出手。除了叫停兩大鐵路工程,他還會審訊納吉的貪污。在另一方面,在餘生之年制訂一套強大的反貪污機制,例如令馬來西亞的反貪污局不再向首相負責,改向國會負責。
此所以馬來西亞的新局勢,會成為亞洲典範、國際警鐘。而馬哈迪一上台所說:「支持中國一帶一路」,他委任了 95 歲親中的郭鶴年為「五人顧問委員會」中的其中一人。然而今後可能會證實,馬哈迪沒有騙你,他支持「一帶一路」,不過是不包括馬來西亞的「一帶一路」。





2018年5月29日星期二

《鎌倉物語》-貧賤夫妻百事愛





如果宮澤賢治的《銀河鐵道之夜》是帶領死者靈魂回歸天國的哀傷列車,那麼《鎌倉物語》連結的不光是今世與來生的黃泉之路,更像是幽靈之於人類之間,充滿歡笑與淚水,一段段放不下的執念,與名為命中註定的幸福。
改編自《幸福的三丁目》西岸良平原著漫畫,山崎貴執導的《鎌倉物語》描述亞紀子(高畑充希 飾)在嫁給住在鎌倉的懸疑小說作家一色正和(堺雅人 飾)後,生活中充滿了層出不窮的驚奇。在鎌倉這個城鎮裡,人類與來自其他世界的存在,似乎相處地和樂融融。直到亞紀子因為意外事故不幸身亡,一色決定赴往黃泉改變他們夫妻之間的命運...。
鎌倉,真的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國度」,距離東京只要一個小時的車程,卻像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有山有海有島有大佛有電車有海街四姊妹,現在鎌倉還多了一個能與魔物、幽靈、妖怪共存的奇幻感。而《鎌倉物語》則是繼《神隱少女》《被遺忘的新娘》《煙花》後,又一部致敬《銀河鐵道之夜》的電影,宮澤賢治筆下對於雙親充滿疑問與窮苦的喬凡尼、一心想跟隨喬凡尼卻又落河死去的卡帕內魯拉,似乎各自對電影中的一色正和與亞紀子,只是相約永不分離的好朋友,成了赴黃泉也要拯救你的賢伉儷。本片無不令人想起日本國民作家的經典代表作,而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充滿童話氛圍的《銀河鐵道之夜》,來到《鎌倉物語》則是外在是大場面的奇幻大片,內在又再次回歸日本傳統幸福思想的家庭物語。
從《幸福的三丁目》《寄生獸》《永遠的0》再到《鎌倉物語》,山崎貴「多數」的電影總是追尋著生為日本人,以個人或家庭利益為導向的幸福,不同於《名叫海賊的男人》莫名拍成男版晨間劇的前作,本片則是回歸山崎貴之於日本CG名導地位,以及笑中帶淚的拿手好戲。票房早已突破30億日圓的《鎌倉物語》,130分鐘毫無冷場的流暢、支線與主線互補的完美交織,如果能搭上這班通往黃泉的江之電,何樂而不為呢?
描述墨西哥亡靈節的《可可夜總會》、韓國佛教文化冥府十王的《與神同行》、地獄六道輪迴的《地獄哪有那麼嗨》,各自以「生前的罪」與「死後的罰」作為人類對死後世界的想像與省思,不是笑到流淚就是哭到不成人形。唯有《鎌倉物語》是一部笑中帶淚,在歡快的節奏中將「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作為電影最大的武器,讓命中註定成了有點可愛,且又回味無窮的奇幻之旅。
「緣分還真是不可思議。」
雖然本片主打妖怪與黃泉之國的強大CG,《鎌倉物語》更勝一籌的反而是讓將近20個出場人物,以毫無多餘的「支線」作為支撐主線的輔助,打造一部極為流暢而不打結的人物關係。電影中主要支線有:一色的對於父母婚姻的質疑、靈異搜查課的辦案、靈魂出竅、責任編輯的轉生與婚姻、窮神的造訪,而這一連串有如Hint的支線,以及包括納戶的畫、夜市的盤子、窮神的物品,最終全都會回到一色前往黃泉拯救亞紀子的主線。
《鎌倉物語》是一部充滿不可思議的電影,不僅在台詞上出現超過4以上的使用,說文解字「不可思議」四字,來源為佛教術語、數字單位,原指佛的智慧與神通、10的64次方,現為事物神祕奧妙,令人難以理解、想像之意。這似乎恰巧與身為作家必須將想像力當作武器的一色,將不可思議轉化成實質且可數,以愛之名詮釋神通廣大大的鶼鰈情深
「我只要和老師在一起,就算貧窮也無所謂。」
日劇《四重奏》將夫妻比喻成「可以分開的家人」,來到本片則是回歸日本傳統男主外女主內、妻子是支撐丈夫的存在,電影中也找來《東京家族》《家族真命苦》的老夫妻檔橋爪功、吉行和子,再度飾演相依到老的夫妻,鞏固日本對於家庭幸福的想像。因此,你願意為了家人付出多大的代價與努力,成了《鎌倉物語》所要傳達的幸福論,對比遠赴黃泉的一色正和,其責任編輯本田則是與死神要求幽靈申請,寧可遠遠守候也不願就此分離的執念。
此外,《鎌倉物語》同樣再現日本晨間劇所宣揚「即便再苦再窮也要很幸福」的思想,高畑充希也算是再度當上晨間劇女主角,擁有天真且堅強的個性,當人們不歡迎「窮神」時,唯有亞紀子的善良最終讓他獲得好報。靈異搜查課的富裕太太被殺的案子,加上本田太太為房租而困擾,透過三組相互對照的夫妻檔,貧賤夫妻百事哀一詞倒也成了因家庭而異的詮釋。
「如果還有來世的話,希望下輩子還能當老師的妻子。」
本片的技術層面,可以說是《幸福的三丁目》加上《寄生獸》的集大成,不光是擁有能夠還原鎌倉古色古香氛圍的搭景,會心一笑的溫馨橋段,還以為是《幸福的三丁目》的新續集。而大量的綠幕與CG,可以說是日本電影少見非動作片的高成本特效,即便妖怪的設計似乎過於奇幻而非寫實,倒也呼應物語二字的童話氛圍。
《鎌倉物語》肯定是近年來集結的最強大卡司。對於喜歡看日劇的觀眾,本片充滿許多熟面孔,不光是《幸福的三丁目》班底堤真一、藥師丸博子、三浦友和、神戶浩,老派演員的加持以及中生代最強綠葉笑果、世界上最可愛的死神安藤櫻,就連天頭鬼的配音更找來古田新太,光看配角就已滿足,更何況還有最萌夫妻檔高畑充希與堺雅人。作為新生代演技最受矚目的高畑充希,完全展現她從影以來最萌的演技,尤以其最為擅長將眼淚鎖在眼眶打轉的哭戲,搭檔經驗老道的堺雅人兩人充滿絕配般的火花。早已歷經無數喜劇與顏藝洗禮的堺雅人,一色正和早已和堺雅人完全劃上等號。
「不論對方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貧窮,你願意與他結為連理,照顧他一生一世嗎?」《鎌倉物語》就像是將常見的婚禮誓言,透過一色夫婦之間的情感,讓「誓」不只成為口頭表示的我願意,而是不可「折」成兩半的「言」語,這不也是純愛的一種嗎?




2018年5月25日星期五

10大驚嚇港產片 有一套林子祥做主角仲堅過《凶榜》(香港01)






















10大驚嚇港產片 有一套林子祥做主角仲堅過《凶榜》

撰文:
最後更新日期:
講到港產恐怖片,大家一定各有心水,要揀10套堅揪勁驚的電影,對筆者來說也有難度,所以今次挑選準則好簡單,唔理口味喜好,只有三個原則,一個人唔敢睇,睇完會瞓唔着,瞓着都會發惡夢,就算大家想向筆者挑機,甚至拆招牌,無問題,先在呢10套驚嚇港產片中,求其搵套未睇過的欣賞一下,不過先旨聲明,細膽或者有心臟病人士,就唔好亂試,甚至連這篇文章都要慎入,切記,切記!
第10位
《見鬼》
既然要挑戰膽量,當然由淺入深,先來一套《見鬼》,鬼后李心潔的成名作,導演是彭順、彭發兄弟2002年作品,簡單講句就是換完眼角膜後見到鬼,故事其實不太重要,反而驚嚇位全部來自日常生活,搭升降機撞鬼、搭港鐵又中伏,甚至在燒味檔有女鬼舔叉燒,睇完套戲真係要好好消化一下,夜晚搭港鐵都有點寒意。
《見鬼》相信不少朋友也睇過,在日常小節中營造詭異氣氛。(網上截圖)
第9位
《異度空間》
2002年哥哥張國榮主演的作品《異度空間》,片中的鬼魅,其實全是心魔作崇,飾演心理醫生的哥哥,幫經常見鬼的林嘉欣走出陰霾,但他卻能醫不自醫,少女用剪刀剪手,跳樓自殺的畫面,至今仍是記憶猶新,最可惜是這部出色的驚嚇電影,亦是哥哥的遺作。
《異度空間》講緊心魔,但見鬼情節一樣好恐怖。(網上截圖)
第8位
《猛鬼出籠》
之後講套年代久遠點的作品,是1983年黎大煒執導的《猛鬼出籠》,主演是蕭玉龍及劉兆銘,由兩名CID遇上怪漢斬人揭開序幕,之後就例牌的出現冤鬼索命,呢齣電影較為血腥核突,而且死得人多,基本上主角身邊人都死清光咁滯,最後要出埋四面佛先搞得掂,講到尾都係帶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訊息。
《猛鬼出籠》死剩主角一個,真係幾慘烈。(網上截圖)
第7位
《艷鬼發狂》
這齣是《猛鬼出籠》的姊妹作,《猛》片收得翌年即推出續集《艷鬼發狂》,只保留了主角蕭玉龍的角色,故事圍繞一間凶宅發生,女鬼要搵替身,兼且向負心漢大報復,層出不窮的鬧鬼場面,驚嚇度十足。
《艷鬼發狂》之中亦是少少鹹、多多趣。(網上截圖)
第6位
《鬼掹腳》
洪金寶在80年代,除了拍攝過一連串港產鬼片,也曾經執導過恐怖片,其中一齣是1988年的《鬼掹腳》,最驚嚇是一片沼澤中,原來藏着因浸豬籠而死的水鬼,冤魂不息,不停殺人發洩,片中由陳友、張堅庭、午馬主演,在驚嚇中亦不乏笑料。
《鬼掹腳》恐怖得來亦有很多笑位,好像女鬼甩頭這一幕。(網上截圖)
第5位
《靈氣迫人》
又是一齣凶宅的鬼故事,主演是周潤發、葉蒨文及黃百鳴,麥潔文飾演的女鬼,要重現一次當年她被殺的兇案情景,最記得是片中從衣櫃中一襲飄起的紅色長裙,還有自動郁動的茶几,而片中主題曲《夜夜痴纏》,更成為了電台禁歌,留下都市傳說。
《靈氣迫人》故事圍繞凶宅發生,咁多年睇返都驚。(網上截圖)
第4位
《猛鬼佛跳牆》
于仁泰在1988年的作品,故事講述董驃一家入住凶宅,當年曾發生屋主斬殺全家再自殺而死,陰魂不散,要重演兇案搵替身,片中最驚嚇是牆紙後的公仔畫,及董驃被鬼上身後唱大戲,至今仍被不少戲迷奉為經典。
筆者最記得《猛鬼佛跳牆》搣開牆紙一幕。(網上截圖)
第3位
《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
恐怖熱線相信無乜人未聽過,而大頭怪嬰就是來自一個聽眾電話及都市傳說改編而成,嚴格來說,觀眾其實睇唔到隻鬼係邊,但詭異恐怖的氣氛,讓觀眾仿如置身鬼故事當中。估計有不少人也看過這齣經典恐怖片,在此就不詳述,自己上網睇啦。
都市傳說大頭怪嬰改編而成,以詭異氣氛取勝。(網上截圖)
第2位
《凶榜》
余允抗在1982年執導的作品,主角是秦祥林及余綺霞,夜間大廈保安遇上連串怪事,同事一個個離奇死亡,其中王青被狗骨噎死一幕最為經典,最後揭發原來是魔鬼作怪,而余綺霞更懷有魔胎,電影結局時秦祥林手持利斧,準備斬殺魔嬰的畫面,為電影留下駭人的懸念。
《凶榜》排到第2位,經典恐怖片不用多講。(網上截圖)
第1位
《再生人》
講到排第1位的《再生人》,大家一定會問,為何可以力壓其他9齣驚嚇度十足的港產片,莫非片中的冤鬼好凶猛?又或者有好多血腥鏡頭?以上通通唔係,這齣仲驚過《凶榜》的電影,真係搵隻鬼睇下都無,片中只係有陰森森,神功戲所用的木偶公仔頭,而就是這個木偶貫穿全片,牽涉到一宗1955年的兇案,而木偶頭就是殺人兇器,在陰差陽錯下,林子祥飾演的Ray正在為一場時裝表演做場地準備工作,又想加入傳統木偶元素,偏偏他借用的木偶充滿邪味,之後故事發展,原來Ray正是當年的死者投胎轉世,在接觸木偶的時候,開始恢復前世記憶,不但重遇兇手,而且一步步重演一次當年的兇殺案。這齣1981年翁維銓執導的作品,除了阿Lam,演員還有張天愛、謝賢,他們的關係留待戲迷自己重溫,但要提醒一句,呢個木偶公仔睇一眼都會入晒腦,小心發惡夢。
《再生人》故事圍繞木偶發生,沒有鬼魂邪魅,卻牽涉到前世今生。(網上截圖)




2018年5月22日星期二

如果有「對外推廣粵菜協會」撰文:謝嫣薇(Agnes Chee)

如果有「對外推廣粵菜協會」撰文:謝嫣薇(Agnes Chee)



【翻尋薇】
三藩市名店Saison的老闆兼主廚Joshua Skenes與太太來港,朋友在「家全七福」請飯,想讓他們嚐嚐何謂傳統粵菜,於是找我幫忙寫菜單。於是寫了:乳豬、金錢雞、雞子戈渣、仙鶴神針、炸子雞、鴿蛋竹笙扒蘭度、蟹肉片兒麵等等。席間,邊吃邊跟他們解釋:「金錢雞,這道菜其實是沒有雞肉的,只因為以前的社會較窮,人們吃不起雞,所以取了這個菜名自我安慰。金錢是指所有材料的形狀,而緣起是將所有下欄貨循環再用來做燒味」、「雞子戈渣,是已故廣州美食家江太史的名菜,做法是將上湯、雞子和雞蛋做成生胚,放進冰箱凝固以後,要炸之前取出切成菱角狀,沾粉去炸。這道菜的要求,是必須做成一口炸的湯」、「片兒麵,其實就是雲吞皮,拿去輕炸過,再煮成麵食。陸羽的做法則是炸得較透,變成腐皮一樣,風味完全不同」。

外國名廚盛讚皮脆乳豬

Joshua對於七福的乳豬讚不絕口,對於皮脆效果很讚嘆,追問為何這皮能做得這麼柔軟,又香脆?來回溝通下,才明白他說的柔軟,是指咬起來不韌,一咬就有即化的效果。於是,又跟他解釋,粵式乳豬,有分「光皮」和「芝麻皮」兩種,處理方式略有不同,口感就不同,吃起來脆口帶韌的,是「光皮」;「芝麻皮」,我們現在吃的是後者,製作難度較高,主要是要掌握火候,以高溫令豬皮爆出小泡呈芝麻狀,就會有酥鬆的口感……
朋友最愛戲稱我是「對外推廣粵菜協會會長」,只因為每次帶外國名廚去吃粵菜,看他們吃得讚嘆又滿足,心裏就會很有成就感。無他,這些年常在外國出席盛大的飲食頒獎典禮,一次又一次,心裏都會有種感慨:為何中菜的發展會落於人後,無法跟國際接軌?當曾經極為冷門、名不見傳的秘魯菜、北歐菜都能發揚光大,在世界食壇佔有一席位讓全球饕客趨之若鶩之餘,並且藉着飲食塑造新的人文觀、價值觀,無法不去反思:中菜的影響力又在哪裏?當中國人最引以為榮、在國際上最具知名度的廚師大董,仍在致力於「提升中菜」,其他的料理,已經在發揮改變世界的力量,這就是發展步伐的明顯分野。關於背後原因,千絲萬縷,但我想,任何改變,都應該由自己做起,就讓我從最熟悉的粵菜開始吧……事實上,付出的同時,個人的收穫也不少。比方說,帶法國菜教父Alain Ducasse去吃大班樓,他吃了鹹檸檬蒸聖子之後,綜合他在別的地方吃過的粵菜菜式,有感而發:「粵菜的海鮮,很愛用漬物去提升和輔助鮮味啊!」咦,對啊,仁稔、鹹檸檬……都常用在粵菜的海鮮菜式上,陳皮不是漬物,但也算同類型素材,追求一樣的效果。教父看到的不只是做法,而是捉到概念。他為我夾菜時,會非常自然地把擺盤做出來,當中沒有停頓,邊夾邊擺,十秒八秒完成後,一看,由衷讚嘆這份應付裕如的法國菜美學薰陶。從此以後,讓我即便是為別人夾菜、或是在早餐的自助餐桌上取食物時,對於擺盤的美感,額外留神。
像我一樣會為中菜感到心急的朋友,雖然不多,但也有。好友張聰是法國百年高級瓷器品牌Legle(麗固)的合夥人兼創意總監,好幾年前,他為了提升中菜規格、希望透過儀式感帶出中菜的內涵、藉此做出中菜的fine dining,親自設計了一套瓷器,取名為「如意系列」,透過跟不同知名食府合作「如意宴」,至今已辦過滬菜、粵菜、北京菜的版本,成效不俗。2017年亞洲最佳女主廚May Chow,一年前開了一家叫Happy Paradise的破格中餐廳,以她西方教育的思維去詮釋粵菜,令人耳目一新,創意背後滿載一股熱血——有一次,她在七福吃飯,聽到七哥分享說古老粵菜「玉簪田雞腿」,很考廚師的炒功,因為要靠田雞腿肌肉的收縮,來纏緊釀在中間的蘭度——她當下聽得興奮不已。後來她告訴我,她跟很多人分享過這個故事,同時心疼,為何中菜有那麼多智慧那麼多故事,卻不曾宣揚開去?
如果真有「對外推廣粵菜協會」,我覺得有更多申請入會、有人競逐會長,就最好不過!組織是虛構的,我這個會長也是流的,但對於推廣粵菜的感情百分百真摯。美好的生活需要熱情,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撰文:謝嫣薇(Agnes Chee)

食評人、飲食旅遊專欄作家,作品散見於中港台星馬主要媒體。電郵:yanwei@agneschee.com


2018年5月21日星期一

好意思講「內地法規」? (林夕)

好意思講「內地法規」?  (林夕)




再有香港記者採訪時遭暴力對待,這次不是被莫名其妙的「老百姓」毆打,是公安對記者叉頸、壓地上反鎖,戴上手銬回衙門。上次汶川的「老百姓」尊稱記者為「老師」,這次不但沒有被道歉這台大龍鳳,記者老師更被認罪,被悔過,否則不能取回被奪去的記者證。
上次事發時,政府要「進一步了解」勉強說得過去,萬一冤枉了「老百姓」就罪大惡極了。這次公安一錘定音,反咬記者妨礙執法,港府還要了解什麼?官員以一句:「對事件感到奇怪」和稀泥,實在奇怪。
按過去類似事件,港府回應有敷衍三部曲,第一,案情尚待了解,第二,對任何暴力行為都不可以接受,第三,我們官員或記者出外辦事,都要尊重當地法規。
這三部曲都可圈可點,如果暴力事件發生在內地,經了解後真相大白,亦會模糊化為「任何暴力事件」,於是亦不會單獨譴責評論任何個別案例。然後入鄉隨俗,按當地法規辦事,即是受到任何暴力對待,唔駛旨意港府保障記者採訪權利,連譴責一下「不能接受」的暴力行為均屬天方夜譚。
尊重內地法規?依內地若有若無的法規,記者被抓後,不能有律師甚至第三者在場,保障法律權益,被打傷後也不能即時接受治療,寫完「悔過書」之後,才能放你去檢查療傷,港府任由記者自生自滅。正如唐唐說:「任何人都應該守法,無論去到邊度都要受當地嘅法律嘅守法嘅行為。」所以香港記者遭遇不守法的公安,亦打死無怨,意思應該就是這樣,要守法,就不要執行記者天職,別採訪探索真相,要守法,坐定定抄新聞聯播當新聞稿就可以,那麼也不必北上,港媒也不必設有駐內地記者。
港官好意思講內地法規,可恥又可憐,更可笑是,推銷大灣區者常常丟出一大賣點當寶,彷彿很有吸引力: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公佈兩批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當中涵蓋教育、就業、創業和日常生活等範疇,令在內地港人,包括青年人在相關領域享有內地居民的同等待遇。
內地居民有什麼待遇?真老百姓遇事要維護權益,按內地法規找律師,內地維權律師也自身難保,一個個被抓捕,這種居民待遇,怎麼會是個賣點?說這話的人,是不是該向港人寫「悔過書」?


【越陌度阡】從農第一課(蘋果日報)

【越陌度阡】從農第一課(蘋果日報)




【越陌度阡】
多謝編輯留一個欄目給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耕種的技術和故事,坪原猴投身有機農業這一行已二十多個年頭,如果以出生於農家計起,至今已半生人都沒有離開過農耕。多年來有不少朋友跟我學習耕種,都會問我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農夫,你猜我會怎樣回答呢?「勤力、耐心、不怕苦、興趣、學習、理論……」我會說上述的都重要,但是我覺有一個異常特別的因子,就是「感應」。要成為最好的種植者,「觀察自然」與「感受自然」是一個抽象又重要的終極課題,它可讓你因地因時作最好的計劃,微調更好的種植方案,這可能是最難獲得的技能。可幸的是,我的鄉野出身及父母教育,讓我輕輕的跨越這一步。
香港以前也有望不盡的田園風光生活,使鄉下人自小便有如此的「自然感應」能力。早有雞鳴晚犬吠、春有晨霧冬霜臨,菜園漢澆水理田,養禽人飼雞餵鴨,田地、鄉村、山野都是孩子的學習場所,跟着長輩兄弟生活,學會種菜栽花砍柴游泳的謀生能力,隨季節轉換,讓大地打造出鄉童的一身銅皮鐵骨,也塑造了他們對自然的感應。不同家庭長大的鄉童會擁有不同的技能,有點像Marvel漫畫內的英雄角色,養鴿子的同學除了養鴿,又會知道那裏可取鳥捉蛇;父親養熱帶魚的便懂在溪湖捉魚捕龜,這些突出又浪漫的技能,日後再跟大家談他們的故事。而「耕菜園」的孩子就比較單純一些,下田幫工勞動雖能鍛煉農民子弟,但每天澆水、除草、收割、包裝搬運,艱辛的田務讓孩子們都不愛下田,孩子多懂理田,但不一定愛種菜。
我家跟其他「菜園」孩子有些不同,父母不大讓我們兄弟下田幫忙日常工作,只會在過年過節農忙時幫一下,以免荒廢學業。可能因為如此,我反而比較喜歡在田中蹓躂,看蟲看蛙看野花,一點也不討厭田野,直至我升讀大學後也依然喜愛蹓田。回顧之下,每天夏雨冬霜的蹓田,讓我自然便知甚麼季節有甚麼蟲,甚麼泥土養甚麼雜草,那些雲霞代表那種天氣……比方說一段長時間的熱旱天氣,如蚜蟲、瓜實蠅、臭屁蟲便會大爆發(今年便是),這些觀察和感應對我來說可算是培養出來的直覺,但其實又可以從科學的角度解釋,因為持續的高溫有利蟲子生育,而旱天會鼓動牠們遷徙,兩者相加即成災禍。可是對慣於都市生活的朋友,今年與往年天氣的細微變化是難以分辨的,就算你有常識也未必有經驗預早察覺,不能提早預防。那就是「技術」、「理論」、「心」的隔閡了,老農夫有感應和技術,但不知背後的理論;教授們空有一堆資料及理論,但未能掌握田野的「聲音」。我這二十年的工作便是把他們聯繫起來,希望有興趣「農藝」的朋友不再用瞎子摸象。如果你自問經常栽種,到處上課,又會引經據典,谷歌維基農業知識一番,但田園境況仍然羞澀,那快快多到真正的野外田間走走,掌握最後的鑰匙。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

2018年5月20日星期日

苦瓜頌(蔡瀾)

苦瓜頌(蔡瀾)



談苦瓜吧,人生已經夠苦,廣東人把苦瓜叫為涼瓜,頗有詩意,夏天啖之,苦苦地,好像有一陣清涼。
苦瓜又叫半生瓜,照字面解釋也許是全熟了不好吃,太熟變黃,半生時碧綠,極美。半生,也可以說是到了人生的一半的時候,才慢慢欣賞苦惱之中帶來的滋味,愈吃愈覺得這種苦味比甜酸和辣更深一層,喜歡上了,代表我們已經可以吃苦,人生已經安逸。
愛上苦瓜,就要找最苦的,市面上的苦瓜多是長條形,瓜上的疙瘩很粗很大,呈淺綠至深綠。疙瘩越小越苦,像沖繩島的,苦得很,但是最苦的,莫過於台灣鄉下找到的野生苦瓜,一顆顆手掌般大,炒後來吃,苦得人整張臉都皺起來,不吃過不知道厲害。
不是要老了之後才能欣賞,我友人的一個小兒子,自幼喜食,吃苦也可能是天生的。但這種味覺的基因,在西洋人身上就遲鈍了,從來沒聽過洋人喜歡吃苦瓜的故事,沖繩自古以來不屬日本,連日本人也不欣賞。
苦瓜有降血糖、消炎退熱,明目,抗癌,治糖尿的作用,甚至可以用來美容,傳說它能滋潤潔白皮膚,切成薄片敷在臉當面膜。
中國人一說到草藥就好像什麼都治得好,但這要吃上成千上百斤才有功效吧,照我們日常當菜吃的份量,不會有明顯的效果。
還是說苦瓜的烹調法吧。
依古人的智慧,苦瓜和豆豉的配合最佳。什麼都不必下,連蒜頭也可以免了,油熟後,撒豆豉去爆香,倒入苦瓜片,兜幾兜就能上桌,苦瓜又爽又脆,喜歡吃軟的,倒水進鍋,待水滾,上鍋蓋,焗它一兩分鐘,就能軟熟,豆豉也更加入味。
吃肉的話,牛肉和苦瓜的搭檔也是完美的。這道菜可以用蒜了,炒牛肉時先用蒜爆爆,再下苦瓜,每每覺得肉太硬,那是因為你選擇的牛肉部份不對,到肉檔指定肥牛好了,這種肉怎麼炒也不老。如果火候能掌握得好,向肉販要一塊包住牛肺部的肉,叫封門腱,切成薄片,速炒速起,肉味就更濃了。生炒苦瓜,撈起備用,待封門腱炒好,再把苦瓜放進鍋中兜兩兜,就能上桌。
至於鹹味,通常在油熟時下鹽溶之即可,但你會發現牛肉和潮州魚露配合得比鹽好,也較鹽更錯綜複雜,這都是前輩教的,錯不了。如果你想有點甜味,那麼味精可免,下一點點的糖,不會死甜,比下什麼雞粉更妙,反正所謂的雞粉,也不過是味精。
比味精更厲害的「師傅」,就是糖精了,當今的食肆裏新派菜,有一道所謂的話梅粉苦瓜,冰鎮後上桌。反正是把苦瓜片成薄片,用話梅粉捏它一捏,放在冰碎上,即成。客人一吃,酸酸脆脆,苦苦甘甘,大聲叫好。但,要知道的所謂話梅粉,就是大量的糖精,拌什麼都好吃,但多食無益。
涼拌苦瓜,還有一種叫《人生》的菜,那就是糖醃的「甜」,醋拌的「酸」,苦瓜本身的「苦」,還有辣椒醬拌的「辣」了。像芥末墩一樣,分四撮上桌,就叫《人生》了。
另一種最家常的配搭,就是雞蛋。苦瓜炒雞蛋,是沖繩菜的代表作。也可以蒸成餅狀,切成方塊上桌,若要變化,可用鹹蛋黃炒苦瓜。
不但是肉類,苦瓜和海鮮也配合得好,把蛤蜊浸水,別學古人放生鏽的刀,撒點指天椒碎下去好了,哈蜊即刻把砂吐得乾乾淨淨,然後下苦瓜去煮湯,這道湯苦苦甜甜,非常好喝。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最家常的黃豆排骨煲苦瓜湯,百喝不厭。更厲害的是用螃蟹了,把螃蟹切開,用豆豉炒它半熟,再將苦瓜切成厚厚一片片,鋪在螃蟹上,先用猛火,再轉文火去燜它一燜,上桌時香味撲鼻,這時想吃苦瓜多過吃螃蟹了。
另一道苦瓜的燜菜,是用石斑扣,所謂扣,是廣東人的叫法,為連在魚肚至魚腸的那個部份,要大尾的石斑才有,大塊苦瓜燜之,一流。
所有的瓜,都適合用來「釀」,客家人的釀豆腐菜中一定有釀苦瓜,把魚肉剁碎製成泥狀,用它來釀進苦瓜中蒸熟來吃。味道要濃,有一秘法,那就是在新鮮的魚茸之中,加入馬友鹹魚茸。
做法數之不盡,當今人流行把蔬菜鮮榨成汁來喝,台灣人老早就有,他們的苦瓜是很特別的白色,叫為白玉苦瓜,榨汁加上蜜糖調味,又甜又苦,白玉苦瓜的苦味不劇烈,很受女性歡迎。
我自己炒苦瓜時,最喜歡一道叫「苦瓜炒苦瓜」的,那就是把苦瓜分成兩份,一份汆水,讓它柔軟,一份就那麼切片去炒,效果鬆脆,當然也得下一把豆豉更好,這兩種不同口感的苦瓜,非常特別,本來嘛,看名就夠特別了。


2018年5月19日星期六

「響17年」停產了(高慧然)

「響17年」停產了(高慧然)




日本酒廠三得利宣佈大受歡迎的「白州12年」將於今年六月停產,而「響17年」則將於今年九月停產。酒迷震驚之餘,卻也不能不佩服日本人的執着。
兩隻酒的停產原因都是原酒不足。兩隻酒分別為單一麥芽威士忌及調和威士忌,在巿場被熱炒,後者炒賣價更高達三千多港幣,卻仍然需求遠大於供應,所以不得不停產。
有人說,日本人太誠實,所以會陷入財困。然而,這不正是「日本製」及「made in Japan」格外受推崇、信賴的原因嗎?在唯利是圖的地方,越炒越紅的酒怎麼會停產?只會越賣越多,有人敢買就有人敢賣。日本人是不屑做這種事的,別說賣假酒,用同廠不同年份原酒稍作調整都不屑。「白州12年」就是「白州12年」,「響17年」就是「響17年」,生產不出了,就不生產了。不只是賣酒的日本人有這種堅持,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有這種堅持,某年北海道薯仔欠收,大熱的薯片便缺貨了。日本人不會「隨機應變」用另一個產地的薯仔代替。人無信不立。日本人真正明白這道理,所以做人做事必先過得自己這一關。
日本威士忌大熱而停產的不止這兩支,「山崎10年」、「白州10年」、「響12年」、「竹鶴12年」、「富士山麓18年」等等,都遭遇同一命運,日本人停產一隻酒,會花更多精力推出另一隻酒,酒迷不用擔心,不要問,只要等。 

2018年5月17日星期四

影評 《死侍2》: Deadpool 2 爆笑狂「抽水」彩蛋驚喜 考驗觀眾電影熟悉度

影評 《死侍2》: Deadpool 2 爆笑狂「抽水」彩蛋驚喜 考驗觀眾電影熟悉度

英雄電影很多人會追求特效,不過相信去看《死侍》的觀眾大部份也為了他如何打破第四牆跟觀眾談話,也期待他抵死啜核的笑話。小編覺得第二集絕對比第一集更好看,也更好笑.

第 0 秒已開始爆笑

今集笑位絕對比上集更多,緊密程度有如周星馳的回魂夜 ,基本上由一開場第 0 秒就開場有笑位,這個笑位相信是 Marvel 的 Fans 都會懂得笑,真的有點賤。不過跟星爺的戲有所不同的是,戲院內的笑聲是東一堆、西一堆,因為此戲的抽水範圍非常廣。有不少的經典電影、對白、超級英雄人物甚至諷刺對家 DC 的 Gag ,如果你不常看電影或留意近幾年的超級英雄片,你也許不懂笑出來,有識 Gag 是瘋狂得你要認識演員的名字,或他演過甚麼角色,你才會懂得笑。所以進場看的觀眾,可以當作是一個電影熟悉度的試驗吧。

雖三級但不嘔心

如果男士們帶老婆或女友去看,他們又沒看英雄電影的話,你不用擔心她們會覺得無聊,雖然很多人笑她會「黑人問號」,不過基本的笑位還是非常足夠。此片三級的原因除了很多粗口後,還有一些血腥曝力的鏡頭。不過不用擔心會看得作嘔,導演把畫面處理得恰到好處,不會像《力王》那樣爆肚跌腸,頂多是斷肢亂飛,而且是處理得很好笑。

劇情比上集更緊密

除了笑位外,看英雄電影也想追求官能刺激。雖然此片打鬥及 CG 不如 AVG 3 ,不過還是看得非常過癮。尤其是死侍的「隊員」各有異能你會很期待他們的打鬥,不過最終令你笑翻肚。今次的劇情舖排比上集好太多,流暢爽快沒有悶場。有笑位有打鬥,又有浪漫再帶少少傷感,其實整套戲比 AVG3 更立體。如果不是 Super Hero 迷,AVG 3 不能令你熱血起來而失望的話,相信 Deadpool 2 一定合你口味

抽水位解說

死待 2 有大量的笑位及抽水位,以下是小編比較深刻的幾個
1. 開場音樂盒
音樂盒造型,是 Logan 電影中他死亡的姿態。
2. DC 大抽水
死侍遲到借口 fighting a “caped badass”. Fortunately, “his mum was named Martha too”
這是諷剌 Batman VS Superman 一戲中,兩位英雄打生打死,結果因為大家母親都名叫 Martha 而改變了結局。
“you are so dark are you from the DC universe “諷刺 DC 電影色調風格
3. 稱呼 Cable 作 John Conner
這是電影《未來戰士》的角色之一,笑他是從未來回來

4. MCU 抽水位
因為剛好 Cable 的演員 Josh Brolin 也是演 Thanos ,所以死侍有一刻叫他 Thanos 實在爆笑; 而當 Cable 失手時,被死侍笑他基本上是沒有攻和箭的 Hawkeye (就是沒有用) 。死侍稱 Domino (幸運女) 為 Black Black Widow 及 Dopinder 為 Brown Panther ,是一些膚色上的笑話,Cable 的 「Winter Soldier」手臂
5. X-Men 抽水位
坐著 Professor X 的輪椅出來。初斬下腳時大叫 「i can’t feel my legs」,年青 Professor X 在戲中講過的對白。
6. 殺掉自己的黑歷史
Deadpool 最後拿著時光機救了不少人,甚至回到 Wolverine 第一集中,殺掉那個醜爆的 Deadpool 造型。其後回去殺掉「自己」,當時《綠燈俠》因為成績太差,影響 Ryan Reynolds 的星途,所以他回去殺掉正在讀劇本的自己 (演員身分)。

7. X-force 的隱型人是畢彼特
因為畢彼特是 Cable 的演員名單內,後來因為未能合作而客串演出那數秒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