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駁「普教中」的謬論(馮睎乾)
上周日我已指出,教育局網站張貼的「學者」宋欣橋的文章,論證粗疏,漏洞百出,不管是否代表教育局立場,這篇文章也不該拿來「貼堂」給老師參考。今天此文仍未下架,日前又有另一位叫李輝的「學者」發表偉論:「香港人口語無疑問是廣東話,但書面用的是現代標準漢語,對應的口語是普通話。」這位「影響因子」是陳文敏200倍的港大教育學院副教授,更把普通話稱為香港的「1.5語言」,「不是第二(語言),也不是第一,是介乎第一與第二之間」。宋欣橋用「母言」一詞代替「母語」,西方語言學者已聞所未聞,誰知天外有天,李輝竟杜撰出「1.5語言」這個名堂,請問是哪個門派的「學說」?
宋欣橋的〈淺論香港普通話教育的性質與發展〉一文,謂粵語不能稱為母語,眾口交詈;但我讀畢全文,發現這個講法還不算是最嚴重的問題。母語定義,係人都知,唔到你指鹿為馬,但宋欣橋有一段話,涉及中文教育,似是而非,很可能誤導中文科教師,原文如下,一字不刪:「普通話教育實質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教育,準確地說,普通話教育就是現代漢民族標準語的教育。在內地,普通話教育還是國家通用語言的教育。普通話教育的目的是在我們掌握粵語或者其他漢語方言的同時,掌握一種在中國人之間、海外華人之間相互溝通沒有障礙的通用語言。從語言教育的角度看,普通話教育就是漢族人母語基本素質的教育。普通話水平的高低標誌着漢族人接受漢語母語教育的水平。」
以上一段話,短短數行,反複寫了五次「普通話教育」,四次「漢民族/漢族」,言語累贅,似洗腦多於說理──把普通話由「共同語」推到「標準語」的高度,繼之以什麼「基本素質教育」,再引申到教育水平的「標誌」,一連串句子純屬滑坡式推論,一字記之曰:屁。大家來圍觀宋先生的漢語,你認為他的文章「標誌」着什麼水平的中文呢?若下一代用普通話學中文,寫出來的東西都有宋先生的水平,我真係恭喜你呀。
你說「普通話教育是國家通用語言的教育」,我沒異議,但任何正常學者也明白,中文教育決不等於「共同語」的教育。常識題:香港人學習普通話的用處是什麼呢?答案:方便跟大陸不同地區的人溝通。換言之,能聽會說普通話,跟國內同胞溝通無礙,就是普通話教育的唯一目標。但我們不能說接受了普通話教育,即接受中文教育,或「標誌」中文水平高。今天巴黎一個乞兒的法文也很地道,古時雅典一個僕人也能說柏拉圖的希臘語,但我們不能由此判斷他們的語文水平是高是低。學普通話,就是學一種通行全國的口語,不應該跟語文學習相提並論。
常聽見人說,普通話有利於中文寫作,因為以普通話為母語者,能夠「我手寫我口」──李輝正是這種論調。憑常識也知道大錯特錯。除非你是出口成章的大文豪(聽說普魯斯特口說的法文,確實像他筆下的法文,山沓水匝,蜿蜒千里),否則書面語跟口語必有距離。即使你的母語是普通語,下筆時若有話直說,不加修飾,肯定囉囉嗦嗦,雜亂無章,這樣的中文如何見人?文章好壞,取決於寫作者思路是否清晰、知識是否豐富、語言是否準確、性格是否有趣,至於他本身說什麼話,用哪種語言學習,根本沒有關係。
香港政府曾委託教育大學研究「普教中」的成效,報告已在前年發表,結論:沒證據顯示普通話教學比粵語更有利於中文學習。根據2016年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香港接受普教中的學生,閱讀平均分是569分,而並非接受普教中的學生,則有571分。不要忘記,接受普教中的學生,多數學業較佳,而現在居然比另一組人低分,那麼普教中的壞處也就不言而喻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