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星期一

《屍殺片場》怨氣觀後感(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屍殺片場》怨氣觀後感(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要講呢套製作費3百萬日元、結果票房卻超過28億嘅《屍殺片場》,唔可以唔先由「屍殺戲院」開始講起,幾乎所有無品觀眾我都響今次個戲院內一眼見哂:食嘢超大聲唔再講,飲完汽水仲要放肆咁大聲嗝氣;不停有人討厭劇情、傾電話、情侶響前面因為要搏懵而郁身郁勢、仲要唔止一條友睇睇下戲無啦啦響前面舉高隻手──係咪因為套戲感覺胡鬧,所以就可以用特別胡鬧嘅態度黎睇套戲?結果而家睇戲幾乎每一次都要開聲叫人自重,即係次次搞到騷擾果個又無癮、被騷擾果個又無癮,套戲幾精彩觀影感受都係要打番個八折。
之所以前面寫咁多無謂嘢除咗發洩其實都係有原因嘅,因為講《屍殺片場》其實都有少少橋要穿:前面37分鐘長鏡頭嘅「喪屍直播」,其實係為後半部份作舖排,如果你係完全唔知劇情入場睇的話其實都會有驚喜──雖然話時話前半部份係有太多好明顯嘅穿崩位,作為一個有正常智商同觀影經驗嘅觀眾,係無可能察覺唔倒套戲有問題,所以當我前後左右一堆廢青都響度嘈嘈閉問「點解唔閂埋度門」、「又會咁橋攞倒個斧頭嘅」,我真係想爆粗講一句:咁撚無知不撚如死撚咗佢啦。
其實以前也也嗚都叫跟過下啲電影製作,最近跟製片謝魯四學嘢後更加知多咗電影拍攝過程各式各樣嘅執生故事,但正常蝦碌嘢盡量都係會響剪接過程之中執走哂,於是《屍殺片場》就以「喪屍電視台開台鉅獻:全程30分鐘一鏡直播到底」黎將鏡頭前面不停出現穿崩合理化,再順帶將超長Long Shot果種艱難拍攝過程變成電影嘅賣點:呢個一石二鳥、令人拍案叫絕嘅設定,真係抵佢成功。
《屍殺片場》其實戲外嘅劇本好簡單,只係約莫簡介一下人物關係就算,因為重點係成個戲外戲拍攝過程:前半部份幾乎每一個穿崩同唔合理部份,都要靠後面嘅劇情解釋番,更難得嘅係每一個位都能夠引爆倒笑料出黎,所以見倒啲人成日開口埋口「劇本完整性」,從來劇本完唔完整唔係睇情節複唔複雜,而係能唔能夠將你想帶出黎個中心思想同故事黎個完美配合。
呢套戲另一個激賞嘅地方係演員表現,幾個戲裡戲外角色表現都恰如其份,對拍電影懶有要求嘅偶像小生、平時內儉但一拍戲就會上身嘅導演老婆、醉酒佬、傻仔副導、光頭傻仔燈光師全部你睇完戲後諗番起都有一種回心微笑嘅感覺。
但真正堅揪嘅卻係飾演導演嘅濱津隆之同女主角秋山ゆずき 。前者其實係一人分飾三角:一個顧家嘅好爸爸、面對各種拍攝現實而煩惱嘅導演、戲中戲入面為達成心目中鏡頭而不惜一切嘅變態導演,唔同角色間係要相互呼應(例如一開鏡歇斯底里鬧男女主角,就係將現實對演員嘅鬱悶發洩響戲中世界入面),而濱津隆之實在係做得相當出色。
至於秋山ゆずき呢,一鏡到底其實個重點就係佢,有咩出錯最終就係要由頭黎過,壓力可想而知;然後仲要追趕跑跳碰一直唔停之餘、仲要狂喊狂叫,只可以講一個服字。近年日本出色嘅女演員真係愈來愈多,唔少仲要係偶像派出身嘅添,實在難得。
《屍殺片場》英文名《One Cut of the Dead》、戲中戲《Roll of the Dead》、當然係向George Romero致敬;有趣嘅係劇本原案《Ghost in the Box》名稱其實都頗有意思;此外戲入面耐唔耐都有啲「我爸爸都無打過我」之類嘅梗,不過對電影影響不大;不過翻譯將製片搵無名導演拍戲果句「快、平、質素ok」變成「 平、靚、正」就有啲無厘頭了。
全片仲有一個位我認為美中不足嘅係,將前期策劃、監製、製片功夫太過簡化之餘,甚至故意將佢地塑造成一班只求效果、唔理團隊辛酸,呢種人物片面化其實唔係咁好,就算係想咁寫都應該多少少描述背後原因──但當然,呢個亦可能係同濱津隆之一樣,導演甚至編劇將自己響現實世界嘅怨恨發洩響作品身上都唔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