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殺片場.影評】 喪屍追逐戲成真 台前幕後靠執生
新晉導演上田慎一郎導演的《屍殺片場》,只用了約21萬港元超低成本製作,在日本公映後,贏得廣大口碑支持外,票房更迅速突破一億港元大關,算是「刀仔鋸大樹」的經典例子。到底因為是喪屍片題材真的「長拍長有」,抑或是影片另有過人之處?
撰文:區日謙
如果只觀看電影初段的37分鐘,確實令人懷疑喪屍片是否只要夠恐怖、血腥和暴力便足以吸引觀眾入場?故事講述「戲中戲」導演日暮隆之(濱津隆之飾)帶領劇組人員在廢棄濾水廠中拍攝低成本喪屍電影,連續NG了40多次仍不滿意男女主角的演出,當大家都疲憊不堪時,真正的喪屍突然殺出來,見人就咬。
劇組人員陷入恐慌逃生之際,導演日暮竟然手持攝影機,跟着被喪屍追逐的男、女主角及女化妝師三人,堅持繼續完成這千載難逢的滿意作品,並沿途為喪屍打開本來已經關上的門戶及車門,為拍攝「37分鐘一鏡到底」的打喪屍絕地求生戰實況,完全漠視人命安全。
《屍殺片場》電影劇照
喪屍片基本設定自然不會缺少斷肢、斬首及漫天飛濺的血漿,要多恐怖有多恐怖。喪屍數量多寡反映了製作規模,不論是本片或其他低成本喪屍片,只有數隻喪屍,或是韓國賣座電影《屍殺列車》中,出現擠滿一列車的喪屍;而2013年畢彼特主演的《地球末日戰》(World War Z),則是地球被無數喪屍佔領—遊戲的規則仍是人類給喪屍窮追猛打,被咬上後就會受到病毒感染突變,而殺死喪屍最佳方法便是「斬首」或「打爆」頭部。據說,喪屍電影或電腦遊戲之所以深受歡迎,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簡單地把喪屍角色設定為「非人化」或「物質化」,變成可隨意殺戮肢解,不帶道德考慮,從而發洩情緒。
《屍殺片場》電影劇照
《屍殺片場》的氣氛和其他喪屍電影不同,觀眾沒有給殘酷殺戮鏡頭嚇怕而尖叫,相反笑聲不絕於耳,特別電影內喪屍角色被斬首肢解時,更樂得坐在旁邊幾位女士們笑得活像戲內喪屍般抽搐不已。
原來《屍殺片場》是部喜劇,37分鐘過後,字幕升起……鏡頭一轉,背後的故事是新成立專門播放喪屍劇的電視頻道,聘請專拍低成本「紀錄片」及「卡拉OK」的導演日暮,聘請他拍攝開台首部37分鐘的現場直播電影《One Cut of the Dead》,並找來數個千奇百怪的業餘演員。電影臨開拍前,飾演瘋狂導演和女化妝師的演員缺席,只好由日暮導演和來探班的太太晴美臨時頂上,誓要完成37分鐘直播無間斷的「神聖任務」。開鏡後影片拍攝過程錯亂橫生,直播節目又不可能中斷,演員及劇組人員只好硬着頭皮,東奔西跑到處「執生」。原來編好的劇本,也只能遷就實際情況,不停作出變動。
《屍殺片場》電影劇照
電影院觀眾看着「蝦碌」過程,比看搞笑鬧劇更令人開懷。事實上,《屍殺片場》導演上田慎一郎也是在欣賞一齣兩段式舞台劇時忽發奇想,寫下電影故事大綱的。他想表達電影製作團隊背後的辛酸,特別是資源緊絀,時間迫切下,只好忘我奮戰。儘管前期工作如何充分,製作時難免遇上一堆突發事故。
直播節目時的失控場面,對電影及電視工作者來說,該是見怪不怪,恐怕他們看這齣戲時感同身受,笑得會帶點苦澀。片中被喪屍窮追猛打,喘不過氣的演員,可能正是身兼編劇、導演和剪接的上田慎一郎的自我投射,既想完成偉大傑作,同時給製作人逼得發瘋。
《屍殺片場》電影劇照
說到底,日本人做事認真,混亂中仍舊發揮團隊精神,末段不惜以人肉疊羅漢方式完成最後十秒的拍攝,總算大功告成,觀眾也鬆了一口氣。電影內瑕疵不少,但小成本製作,觀眾能輕輕鬆鬆看齣戲,總該給個讚。隨着社會愈來愈發達,我們習慣於「飯來張口」,認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丁點問題很易發飆抓狂。欣賞一下背後人員的努力,就如古人捧着飯碗反思「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區日謙
喜愛科普、神秘事物、玄學及心靈科學
相信外星人及古文明存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