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
多年前看到一張照片:偌大的洞穴中,數個洞口一字排開,恍如埃及或印度某座宏偉石窟的殿堂。「香港嗎?」「對,這是蓮麻坑。」於是這個位處荒僻地點的「殿堂」,便成為了個人秘境探索清單中排位頗高的目標之一,卻是一直無緣到訪,只為一個原因:邊境禁區。
多年前看到一張照片:偌大的洞穴中,數個洞口一字排開,恍如埃及或印度某座宏偉石窟的殿堂。「香港嗎?」「對,這是蓮麻坑。」於是這個位處荒僻地點的「殿堂」,便成為了個人秘境探索清單中排位頗高的目標之一,卻是一直無緣到訪,只為一個原因:邊境禁區。
為防非法入境及走私活動,沙頭角與打鼓嶺之間的邊境地帶,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已被列為禁區,更於山頭築起七座被稱為「麥景陶碉堡」的警崗,至2012年2月才開始陸續局部開放。蓮麻坑村不是禁區,但進村唯一道路仍屬邊境禁區,若要到訪,仍只得踏上崎嶇隱徑,翻山越嶺。吾友張啟聰,雖為大埔客家子弟,跟蓮麻坑有莫大淵源,因緣際會下,年初隨他及另一位地質專業的朋友,翻越紅花嶺,考察蓮麻坑一帶礦業遺蹟。
面積達十公頃的礦山,位於蓮麻坑村東面,曾是本港最大規模的礦場,包含鉛、鋅、黃鐵等礦脈,十九世紀中已開始由葡萄牙人經營開採,幾度易手,主要的鉛礦脈於1915年被發現,礦場便主要產鉛。因為勞資糾紛、風災以及鉛價下跌等因素,礦場於1958年關閉,遺下大小荒廢通道,成為了香港最重要的蝙蝠棲息地(1994年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集居此處的品種多達九個,不過我們此行主要是考察採礦工業歷史,同時也是吾友家族歷史。
面積達十公頃的礦山,位於蓮麻坑村東面,曾是本港最大規模的礦場,包含鉛、鋅、黃鐵等礦脈,十九世紀中已開始由葡萄牙人經營開採,幾度易手,主要的鉛礦脈於1915年被發現,礦場便主要產鉛。因為勞資糾紛、風災以及鉛價下跌等因素,礦場於1958年關閉,遺下大小荒廢通道,成為了香港最重要的蝙蝠棲息地(1994年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集居此處的品種多達九個,不過我們此行主要是考察採礦工業歷史,同時也是吾友家族歷史。
宏偉洞廳 友人追思先祖
吾友太公張發,清末年間生於大埔,跟當年很多新界居民一樣,為生計被迫離鄉別井,被「賣豬仔」(當契約華工)遠赴南太平洋島國瑙魯(Nauru,曾由澳洲、新西蘭和英國共管)當礦工。因天資聰敏,學得流利英語及礦場賴以運作的水泵維修技術,1910年代約滿回到大埔,便得當時正值開發高峯的蓮麻坑礦場礦主重金禮聘,到蓮麻坑協助開礦,並以「蓮麻坑已招募華人礦務師張發」為題登報公佈天下,於當時是相當大的社會新聞。1913年遮打爵士承接蓮麻坑礦場生意,向港英政府申請石灰石、黃金和煤的探礦牌照,1915年發現主要鉛礦脈,正是張氏在找尋石灰石時,察覺礦石含鉛成份。
張氏在30年代轉職蓮花山礦場,長年於通風不良的地底工作,最終罹患肺積塵病,以六十之齡在蓮花山礦場病逝。在重洋輕華的年代,對香港發展有貢獻的外籍人士,多有機會立牌留名,甚至以其名命名街道,若為華人,如非大富或位重,則藉藉無聞。張氏發現礦脈,政府文獻內只有簡單記載,蓮麻坑作為香港歷史最具規模的礦場之一,張氏的共獻,值得重新發掘。
能一償訪遊心目中殿堂級岩洞的心願,固然興奮,對於吾友阿聰來說,站在礦洞現場回顧引證太公的一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眼前不僅是一座宏偉洞廳,更是他心中的名人殿堂。
張氏在30年代轉職蓮花山礦場,長年於通風不良的地底工作,最終罹患肺積塵病,以六十之齡在蓮花山礦場病逝。在重洋輕華的年代,對香港發展有貢獻的外籍人士,多有機會立牌留名,甚至以其名命名街道,若為華人,如非大富或位重,則藉藉無聞。張氏發現礦脈,政府文獻內只有簡單記載,蓮麻坑作為香港歷史最具規模的礦場之一,張氏的共獻,值得重新發掘。
能一償訪遊心目中殿堂級岩洞的心願,固然興奮,對於吾友阿聰來說,站在礦洞現場回顧引證太公的一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眼前不僅是一座宏偉洞廳,更是他心中的名人殿堂。
小資料:
1.難度:★★★★☆ 山徑隱秘且多分支,無經驗者不宜前往。
2.礦洞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請勿喧嘩驚擾蝙蝠。
3.除六號礦洞洞廳外,其餘洞口已設鐵柵封閉,不得內進。
4.來回約五小時,中途無補給。
5.部份豎井深達十多米,曾發生失足致命意外,切勿靠近。
6.村中小巴要有禁區紙才可乘搭,只能原路步行折返。
7.留意禁區界線告示牌,避免誤闖。
2.礦洞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請勿喧嘩驚擾蝙蝠。
3.除六號礦洞洞廳外,其餘洞口已設鐵柵封閉,不得內進。
4.來回約五小時,中途無補給。
5.部份豎井深達十多米,曾發生失足致命意外,切勿靠近。
6.村中小巴要有禁區紙才可乘搭,只能原路步行折返。
7.留意禁區界線告示牌,避免誤闖。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