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星期二

【港情講趣】18歲仔心情好行墳場 影墓碑還原被遺忘歷史(蘋果日報)

【港情講趣】18歲仔心情好行墳場 影墓碑還原被遺忘歷史(蘋果日報)


BL因怕之後被「點相」,難以再進入不同墳場而不願出鏡。BL因怕之後被「點相」,難以再進入不同墳場而不願出鏡。

【港情講趣】
清明已過,未到重陽,此時此刻談墳場?啋!華人傳統中,死亡從來是忌諱,不該提,墳場這種與死亡掛鈎之地,更是清明重陽等時節才敢去。但這個世界偏偏有人心口掛着個勇字,18歲歷史系大學生BL視「逛墳場」為興趣,嘗試發掘墓碑的背後故事,他笑言:「有時落堂心情好,就會過嚟行!」
跟BL相約在跑馬地香港墳場做訪問,他叫記者直接到何東爵士之墓集合,說此墓「好易搵」。從未去過香港墳場的我當然耍手擰頭,就算網上有地圖,但裏面始終住了多位先人,墳頭太多,生怕迷路。最後我們在正門集合,他比原本約好的時間遲了兩三分鐘,在烈日當空下從遠處開始狂奔二、三百米,臉上還帶點稚氣的他跑到我面前時,已經大汗叠細汗。他鄭重地道歉後,就急不及待走入墳場,跟我們說他和墳場的故事。
「我舊年十一月開始研究墳場,因為睇咗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一本講墳場歷史嘅書,所以想嚟睇睇有乜特色。」他研究墳場的方法,就是直接走進墳場,去到不同墳前,看先人的名字、墓誌銘,拍下照片,再上網或從書本搜索資料,作簡單整合,最後放到他的社交媒體專頁,分享先人故事。他邊走邊說,幾乎每兩三步就會停下來,跟記者說眼前墳墓主人的往事,恍如墳場導賞員。說實話,記者對歷史和墳場的認識很有限,我聽的時候覺得過癮,但很快就忘記得一乾二淨,能記着如此多史料,BL對歷史的興趣毋庸置疑,「可能係因為細個睇開歷史書,當古仔咁聽,覺得非常精采!」

張貼死者靈位照惹網民不滿

半年來去過香港墳場、天主教墳場、波斯墳場、鑽石山墳場等不同墳場,最長的一次試過逗留三、四小時,他笑言未試過撞鬼,但遇到巡邏的保安倒是時有發生,「要扮吓儍仔,當然唔會話嚟影相啦,我試過話係考察,甚至試過話嚟拜先人。」有時因為墳與墳之間的通道太窄,他迫不得已要跨過墳墓,也會說聲「唔該借借」,「我覺得係基本禮貌嚟」。談到禮貌,拍下墓碑再公諸於世,在好些人眼中是不尊重逝者的行為。如之前BL張貼了昔日菲律賓人質事件中離世的領隊謝廷駿靈位,就惹來部份網民不滿,說他不敬,但他卻有另一番見解。「其實影相唔代表唔尊重,係視乎你點去處理文字同相片。最重要嘅一件事,係呢度嘅歷史都係被遺忘,令人可以記起佢,對佢可能都係一種尊敬或者幫忙。」
BL說墳場研究在外地十分流行,但香港做這方面研究的人寥寥無幾,資料並不充足,他希望可以幫助推動香港的墳場史研究。最近,他有篇講六七暴動遇難者的帖文迴響特別大,有近千人讚好,逾五百次分享,「六七暴動對香港係一段好重要嘅歷史,我哋身為香港人,就有責任去認識呢段歷史,所以我根本唔會因為某人的言論,而刻意提起。其實我都冇諗過有咁大迴響。」
的確,在陳婉嫻將六七暴動與旺角騷亂相提並論之前,BL已有提及六七暴動遇難者的帖文,談商台著名播音員林彬被汽油彈襲擊致死一事。那BL怎樣看六七暴動?又怎樣看陳婉嫻的言論?「歷史我會評論,但牽涉到政治,我就不予置評。歷史就係歷史,任何人都唔可以去改變,而且係真相嚟,真相發生咗,我哋就必須承認,去吸收過去錯誤,去改過自新,咁樣人類先唔會再犯同樣錯誤。」

facebook:墳場研究Cemetery Study

記者:李煒汯
攝影:張志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