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2日星期五

一代蠢過一代?(馮睎乾)

一代蠢過一代?(馮睎乾) 


    陳恒鑌fb圖片


    挪威一所經濟研究中心,在1970年至2009年間,分析了73萬個年輕男子的智商,橫跨三代,結果發現62至75年出生者,平均智商有上升趨勢,但75後出生的人,每一代約下降7分。這其實不是新聞。近十年前,弗林教授(James Flynn)的研究已顯示,2008年英國的14歲少年,平均智商比1980年低2分,中產家庭少年的跌幅更達6分。弗林教授,就是那位以「弗林效應」(Flynn effect)聞名於世的弗林。八十年代,他比較不同國家的智力測試成績,發現全球各地的人越來越「聰明」,每十年平均智商升3分。但近年研究似乎證明「弗林效應」見頂,人類的進化夢破,「智力指數」會步入「熊市」嗎?
    不少人看了挪威的研究報告,想當然地以為智力下降,是因為大家平日只刷手機,不用腦,不看書。無可否認,流連社交網站的確浪費時間,「呃like文」看得多亦導致腦殘,但在沒有Web 2.0的世界,難道我們又天天向上,手不釋卷?回憶中小學讀書的日子,互聯網尚未興起,看課外書的人依然鳳毛麟角。空閒時,大家不是踢波打機,就是鋤D看戲,論視野比今天新一代狹隘得多。在學校附近的中山圖書館,我曾意外發現閱讀風氣轉變的證據:當年我最愛檢視插在書內的借書卡,上次借出的時間十居其九是廿年前!中間無聲消逝的歲月,社會發生了什麼事?我猜答案就是:電視。假如少讀書令人變蠢,那麼人類智力的頂峰,應該在電視(而非互聯網)普及前已抵達,「弗林效應」見頂怎麼延後近廿年?
    其實智力分兩種:一是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指邏輯思維及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二是晶體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指應用已有知識、技能和經驗的能力。IQ測試量度的是前者,跟閱讀量似乎關係不大。挪威研究結果,能否代表全人類智力趨勢,尚待觀察,但看看今日香港官員、議員的普遍表現,上幾代人的智力已災難性破底了──政治,或許才是變蠢的主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