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星期日

兩次移民潮(畢明)

兩次移民潮(畢明)


1989年《鏗鏘集》「悲哀的香港人」截圖


都決定移民了,還遊什麼行?移民和去遊行,不是互相排斥的。但有離心,就會少了熱心。
現在香港人最關心的,不會是遊行,是「幾時走人」。不問走不走,已經有答案,是「幾時走」。有能力有小孩的,誰不走?沒能力沒小孩的,都想走。剛又有朋友和妻女移民多倫多,另一對兩公婆沒小孩選擇台北,兩年前有舊同事一家四口西雅圖落戶。情況實在像爸媽當年和親友們一見面,就是講大家走去邊、移民乜乜乜。
「遊行有沒有用我不拗,但移民有」,K說。我也不拗。
關於移民,我有最第一身的過來人感受和經驗。1989年《鏗鏘集》有一集經典叫「悲哀的香港人」,說中英聯合聲明草簽之後,幾年間香港人爭相移民,無鞋挽屐,走了差不多十萬人。為什麼是89年?不敢忘記6月4日的恐怖襲擊,成了信心危機的爆破點,誰還信一紙草簽保得住香港前途?89年5月中至6月6日,恒指崩塌4成,香港人要錢唔要股,賣樓跳船走。
我也是那時「被移民」的,父母要走,做仔女的我都得走。你問我,那時我想不想走?不想。未懂政治凶險,而且我的同學朋友成長都在香港,那時香港的洋酒廣告說:「香港幾好都有,點捨得走」。
但現在我會說「有小孩的,為了教育和身心成長,走吧。」香港教育制度太災難,任何普通家長都可以寫下十萬字血書,加太多同學仔的成河血淚。
捨得,是關鍵字。
離開沒有變的地方,和離開一個變得陌生的地方是不同的,前者是心碎不捨,後者是心死不回。上次移民潮,香港還是香港,現在,這裏太多景物人面價值全非。上次移民潮,香港未變,有條件的人,買一個保險,為子女開一條新路。今次,香港越現走樣毀容陌生,有能力的人,求避險,為自己和仔女出埃及記。
先搞砸你的教育,你不得不走。邱吉爾名言:「教育不好的地方是沒前途的」,於是教育局長任重道遠。連續委任兩個極品,一個天才廢,一個天才賤,由小學開始製造悲慘世界、又進行大小明洗腦暗破壞,你能不走?等仔女升中學才讓他們出國已等不了,小學已經太悲哀,又抑鬱又自殺,唔好講笑。朋友個仔為了功課躲在被窩哭又發噩夢,才5歲人仔,他唔捨得,早走早着。小學雞仔你得陪他們走,不能讓他們獨自去留學,而且保育親子這一代比上一代講究,父母會與小孩一起走,不留了。
再搞死你的歸屬感,你唯有狠心分手。以前走,因為不相信共產黨,現在走,因為不信香港政府。97前,你還信香港政府、議員為香港人,現在香港政府服務中央。
這代人更捨得走,因值得留戀的已所剩無幾。時移世易,香港人不代表競爭力,優勢如廉潔、專業、價廉物美都變質,睇吓沙中綫醜聞越醜越臭你唔醒呀?事業呢,上次移民潮的Baby Boomers一代,不是高薪厚職,就是事業有成,香港有可戀棧之權位,梗係佔着茅坑睇定啲先。
以前還考慮做太空人,買保險啫,老婆仔女走,自己留,留一手;不少中產,憑積蓄,再賣了層樓去到外國,差不多衣食無憂,可過着舒泰的生活。未必奢華,但舒泰。有的連樓都不必賣,憑積蓄,已夠買屋,香港層樓早供完,不必做樓奴,可留守。現在,幾多「中產」有一層供斷了的樓?在這裏又係供樓,去外國又係供樓,不如早去早供層人住的,好過供養地產霸權劏房樓。而現在的牛工,任你是「高層」,也是雞肋的多,雞髀的少,不同往日。而今日,工作地域限制更少,全球化流動性強,新一代也更能面向世界,不必留在香港,太空人也不做,不如全身退。
但我想說,在加拿大,我住了到差不多第三年,才開始關心、懂得關心那地方。像植物,斷了根,重新開始再養根需時。畢業回來,因為我喜歡香港、我長大的地方,回憶是暖是甜的。
有朋友移居英美澳加日,倫敦、洛杉磯、悉尼、多倫多、東京,有子女的,沒有子女的,都相當享受那裏的生活。空間、綠化、環境、食物、文化,但在日的對日本政治、政黨的權鬥與腐敗,毫不在意,日本新聞聽不懂也不關心,沒子女的對教育制度自然不理。美國的政治,特朗普如何,也是花生多過上心,如果是689,他們早已拍枱拍凳。Brexit如何?祇關心對自己層樓有多大影響,其他新聞,少理。移民後做了英豬、美豬、澳豬、日豬,很快樂。曾經都熱血過。
我想,像expat(expatriate)一樣,反正都是過客般在一個城市生活,不關心那裏的經濟、政治、民生、教育,其實住那裏是否都是一樣?不如留低?
不。K說,留在香港,會痛。唯有捨得。
「你咁唔鍾意你走囉」開口牌講到出面,咁已有外國護照的不如盡留。
30年前30年後,一樣「悲哀的香港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