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日星期六

港故事:資深傳媒人鄭明仁  百萬元藏書斷捨離

港故事:資深傳媒人鄭明仁  百萬元藏書斷捨離

鄭明仁擁有萬本藏書,最近決定將珍藏轉贈及出售。

資深傳媒人鄭明仁愛書如命,多年來以其康怡花園800呎單位作為他的「藏經閣」,放置數以萬計的珍藏,年前曾有書商開價100萬元收購他的全數藏書,但被他婉拒。近日,鄭明仁決意忍痛斷捨離,準備將大部份藏書捐予博物館、大學圖書館及社區中心等,餘下的則運到即將於北角開業的二手書店,為珍藏尋找有緣人。
記者:潘婉玲
攝影:麥超億
仁哥的藏書以文化、歷史為主,當中亦不乏漫畫、通俗小說,主要購自二手書店,他自言買書愛好猶如毒癮,深入骨髓。他回憶,從小已喜愛閱讀,然而兒時家庭環境並不富裕,難以經常買書。直至70年代投身社會後,「毒癮」即大爆發,假日皆往二手書店中鑽,他坦言,尋書猶如找老婆,一切皆是緣。直至2011年退休,其辦公室的書本苦無藏身處,他豪花500萬元購入太古康怡花園800呎單位,用作安置數千本珍藏,為打造文雅的閱讀環境,單位內擺放柚木家具,原以書會友,豈料不足兩年,家具已掩沒於書海中,甚至浴缸亦遭書本填滿,眾裏尋她,當中哪幾本書是仁哥的心中最愛呢?

《人民畫報》 毛澤東特刊江青被消失

中共領導人毛澤東1976年9月逝世,《人民畫報》於同年11月出版紀念特刊,鄭明仁去年於古書展中,以港幣數萬元向澳洲書商收購此特刊的編輯初稿本,是他目前珍藏書籍中最貴,由於全球僅此一本,彌足珍貴。當年沒有人手排版,因此每張照片皆是原相張貼,並於旁邊加上文字說明,其中34頁的一張照片攝於1947年,毛澤東率眾撤出延安,相中包括毛澤東妻子、四人幫之首的江青,但旁邊寫有一行字「把江青修掉」。最終出街版本,相中的江青「被消失」。初稿本還附有一張便條,顯示內容已由外交部及當時中共領導人華國鋒審批,可見中共的「造假」本色,當時已可見一斑。鄭明仁準備將此初稿本贈予歷史博物館,為文革歷史留下紀錄。

《中國學生周報》 摩羅街執到寶成佳話

在香港文壇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1952年創刊,出版歷時22年,一套五冊的修訂本由創刊號至130期,十分珍貴,不少日後的名作家如唐君毅、余光中、瓊瑤等皆曾投稿。約兩年前,原物主逝世後,家人「唔知寶」將之當成雜物以平價出售,鄭明仁獲香港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張順光通知,趕到上環摩羅街,於一堆舊物中發現此珍寶,他憶述,為怕賣家抬價或反口,當日需佯裝冷靜,最終賣家主動打折,鄭明仁僅以數千元「超值價」購得心頭好。此後,「仁哥喺摩羅街執到寶」的消息便於收藏界圈子傳開,賣家每次與鄭明仁碰面,皆不禁大嘆「賣平咗」。

《碧血劍》 初版獲金庸簽名致謝

金庸的作品,部份會於改版作出修訂,屢被忠實讀者批評「改變共同回憶」。其中1956年面世的《碧血劍》,最新修訂本被評為改成《倚天屠龍記》,更將原本正直忠厚的袁承志改成賤男。讀者若要重溫初版的美好歲月,只能於舊版書中尋。這一套五冊《碧血劍》,60年代的三育圖書公司初版,是鄭明仁購自舊書拍賣會,2011年他於澳門大學聚會上與金庸碰面,向對方遞上並請求簽名,金庸略感愕然隨即翻揭,似為確認它並非翻版書,隨即揮筆於扉頁寫上「此書出版已歷四十餘年,保存至今,足見熱烈擁護之忱,至感至感」。

《塘西風月痕》 妓院百態千篇成書

在1960年代出版的《塘西風月痕》,是本港早年經典的黃色刊物,鄭明仁早年從拍賣會中投得此初版紙盒套裝,並附有作者羅澧銘的簽名。羅澧銘於1928年,塘西黃金時期創辦《骨子報》,每期在頭版刊登一位塘西阿姑照片,破格大膽,他其後於1956年起,於《星島日報》以筆名「塘西舊侶」撰寫有關塘西風月的專欄,逾1,000篇後來結集成書出版《塘西風月痕》,將塘西的典故及妓院眾生相活現於讀者眼前。此書早已絕版,90年代曾由羅澧銘友人改編成上下兩冊再版。

《二世祖手記》  一元七角論盡風流

鄭明仁珍藏中不乏通俗書籍,其中一整套30冊《二世祖手記》,是上世紀50、60年代著名的「三毫子小說」之一,零售價卻是一元七角,由於內容通俗,多有情色描寫,只在書報攤售賣,是校園禁書卻廣受大眾歡迎。作者楊天成以二世祖身份論盡玩弄女性的經歷、五花八門的尋歡途徑,以及名流藝人的風流秘聞,此書成功之處,是將時事融入書中,令人相信「二世祖」所說的內容絕非吹噓。目前,一整套的《二世祖手記》已絕迹,只偶有散本流出。

港故事

有些人有些事,越是美好越留不住。本土手藝、傳統行業、街頭老店,都帶給我們生活的溫度和記憶的厚度,如果你知道有這樣的故事,歡迎提供。(致電或WhatsApp 6383 6568 註明「港故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