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人比人 - 陶傑
香港如何與一個共產黨統治的中國相處?此一學問是非常複雜的哲學,哲學講精緻的理性。也是一科博大的藝術,藝術講精細感覺,才華和知識經驗,缺一不可。
前英國殖民地領袖,天生優越於此,靠林鄭月娥之流,人類學中的下品,即刻製造悲劇。
五十年代初的港督葛量洪,是一個成就被低估(under-rated)的人物。剛來香港出任,正值民國末期,中港無邊界,港督周末可以乘火車去廣州渡假,陶陶居嚐粵式點心兩盅、普洱一壺,下午回來。
很快就天翻地覆,上百萬難民掩至,國府殘餘官兵、滬上或商人和商家、嶺南文化人,兩年之間香港多了許多木屋的山頭。而英國政府戰後經濟破產,那邊的工黨首相艾德禮上台,對殖民地全無經驗,一切只賴海外的文官憑經驗和感覺自治。
大陸變成赤色,即刻與美國爆發韓戰。美國宣布禁運,那麼美國的盟友英國,於香港如何自處?英廷沒有什麼主義,一切由葛量洪操辦。
這一點,就要靠邱吉爾那一系的政治家戰略,加凱撒的眼光。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對蘇聯的評論:「我一向認為,英國和蘇聯之間,就巴爾幹半島,要達成一致的政策,而同時為美國接受。英俄兩國有過二十年的同盟,於雙方建立廣泛的默契和合作,容易在長時期信任。」(I deem it profoundly important to have a common policy in the Balkans which is also acceptable to the United States)。
英國和蘇聯之間,隔着一個巴爾幹半島,包括塞爾維亞,俄國人認為這是他們的勢力範圍。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在此處燃起戰火。但巴爾幹對於邱吉爾,於戰勝納粹德國,至關重要。但是戰後如何?會不會史太林黃雀在後納入其共黨帝國?
一九五〇年的香港,豈止遠東的西柏林,九龍更是亞洲的巴爾幹。維持香港現狀,符合毛澤東周恩來利益;但香港在韓戰中又要維持禁運,不可得罪美國。怎麼辦?
這就是英國殖民主義的智慧。林鄭和她那個動不動就站出來一字形亮相氾濫冰口木臉的三等班子,幾十年俱侍奉主人那等焦大賴嬤嬤角色,其中一二,則做了晴雯和趙姨娘,或心比天高,或肚腸歹毒。出事了。
愚蠢加自大狂,給主人丟臉砸鍋。你以為在香港當家作主,靠一對眼鏡片後目露陰光叱喝記者之簡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