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星期四

食肉獸知多啲 旋轉烤肉有幾種?

食肉獸知多啲 旋轉烤肉有幾種?

土耳其的大街小巷裏,梗有一個超過100公斤的旋轉烤肉在左近。土耳其的大街小巷裏,梗有一個超過100公斤的旋轉烤肉在左近
【扮工假期】
世界各地都有旋轉烤肉(Doner Kebab)。土耳其人在火爐前面切下薄薄的一片肉,夾在三文治裏面。但旋轉烤肉是誰發明的?德國人聲稱旋轉烤肉是德國人發明的,更成立旋轉烤肉學會。旋轉烤肉的身世眾說紛紜,所以這次我們決定走訪土耳其不同的烤肉店,嘗試看看烤肉的前世今生。

Doner是旋轉的意思,而Kebab才是烤肉的意思。最早出現在14世紀Kyssa'i Yusuf 《The Story of Joseph》的土耳其手稿中。相傳烤肉的出現是因為游牧民族的突厥士兵,行軍打仗不方便,所以用劍來燒獵物而得來,後來烤肉做法漸漸改良。

游牧民族 愛原汁原味

既然土耳其的烤肉歷史如此悠久,為何德國人會認為旋轉烤肉是在德國發明呢?原來在二次大戰後,大量的土耳其人到德國打工。土耳其人Kadir移民到德國後,開了一家小食店,發現將烤肉放在餐盤上吃並不方便工人,所以就用快餐形式,將烤肉夾在麵包內。由於方便快捷,而廣受歡迎,被認為是「烤肉之父」。不過,土耳其人認為垂直烤肉和夾麵包的做法,早在18世紀土耳其已經記載,是由Iskender在布爾薩(Bursa)發明,當時土耳其傳統的旋轉烤肉做法是橫燒,後來Iskender覺得把烤肉串直立起來削肉更有視覺效果,便改良燒法,但食法就不是用麵包,而是用番茄和乳酪夾上皮塔餅。

土耳其的烤肉有過百種,上述的橫燒旋轉烤肉,是土耳其人公認的旋轉烤肉始祖、亦是最古老的烤肉Cag Kebab。它與Doner Kebab不同的是,Doner是直向旋轉,而Cag是橫向旋轉。食法亦有不同,廚師會用炭火燒紅Cag Kebab的外層,待金黃色後,再削下外層,放到火爐上烤至五成熟。土耳其人祖先是游牧民族,愛吃原汁原味,所以Cag Kebab的羊肉只會用少量調味料,亦不會烤至全熟。

另一款在土耳其被認為是古老的烤肉是Adana Kebab,但它是屬於串燒形態,由於發源地Adana鄰近地中海,所以會加入較多的辣味。去到Adana Kebab店舖打工,老闆教我傳統的Adana Kebab着重羊肉的韌勁,而為了令串燒更香濃,也會加入羊尾脂肪、紅椒等材料切碎,用像彎月的齊拉刀切碎,串燒口感才不會變死硬。

「現在很多人都說要健康,我們都減少了脂肪的份量。」Zubeyir Ocakbasi Taksim老闆Ozlem說。由傳統走到現代,店舖堅持用傳統做法,但客人口味改變不少,肥肉比例都有所改變,「不過減少肥肉都沒有用,因為土耳其人太愛在凌晨吃烤肉了。」他笑說。

削肉如拉小提琴 溫柔有節奏

之後,記者走到賣Doner Kebab 和Iskender Kebab的店舖打工。Iskender Kebab與Doner Kebab煮法一樣,都是直向旋轉燒,只是吃法不同,加入番茄汁而已。旋轉烤肉材料主要用牛肉,每日廚師都會在凌晨開始準備,將牛肉叠成金字塔般,有超過100層、超過100公斤。廚師說,全肉的話,烤出來不夠香,所以要每隔幾層就要加入脂肪,肉油比例大約8:2,令肉咬起來濕潤濃厚。

削旋轉烤肉亦需要技巧,切勿看輕。廚師看我削得太厚,都把未烤熟的肉削出了,教我想像自己在拉小提琴一樣,45度慢慢削下,手腕力要平均,溫柔而有節奏,這樣就可以削得平均薄透,像一塊塊樹葉一樣,才算好。

不過,Doner Kebab在土耳其與德國加醬汁的食法也有分別,廚房將烤肉放到麵包裏面,只放了幾條洋葱,有些店舖加了幾條薯條,但就不會加任何的醬料和沙律在內。道理相同,因為他們相信,最好的肉該是下最少的調味料。倘若想吃有調味料的,烤肉店就推介吃Iskender Kebab,配上新鮮熬成的番茄汁,再用皮塔餅夾着,非常惹味。

走訪過大街小巷,由傳統老店到現代烤肉店,旋轉烤肉的始創人未有確切說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土耳其烤肉歷史悠久,由橫燒到直燒,肉類脂肪比例都講究。一位80歲的土耳其伯伯摸摸自己的大肚皮跟我們說,不怕不健康,最怕是無肉食。土耳其人愛肉如此,食肉獸來到,絕對可以大快朵頤。
Travel Memo
簽證: 持特區護照或BNO均毋須簽證
機票: 土耳其航空直航來回伊斯坦堡,連稅約4,378港元起
匯率: 1土耳其里拉兌1.38港元
鳴謝: 土耳其航空、伊斯坦堡旅遊局
記者:袁志敏
攝影:簡加希、袁志敏
【扮工假期】
有一款糖與土耳其畫上等號,那就是Turkish delight。小說《獅子·女巫·魔衣櫥》中描述,土耳其軟糖滋味得令主角出賣自己的手足,而元祖老店就是Haci Bekir。這家店有「土耳其第一家軟糖店」、「第一家有商號的品牌」、「現存最老的家族生意」等稱號。
他們接受過太多太多訪問,這次記者向元祖老店申請,希望可以到店舖扮員工打工一天,藉此了解這家土耳其軟糖屹立過百年之謎。記者其間發現,遊客最愛的Turkish delight並非土耳其人最愛。土耳其人最愛的,是硬糖。

天然果汁 滋潤喉嚨

記者扮員工,第一個測試,就是要試足30多種口味的糖果。Haci Bekir屹立在伊斯坦堡街頭逾200年,但他們仍然研發新口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推出新口味。玫瑰、薄荷……第六代傳人Leyla和店長Mehmet以為能考起我,我卻不知為何突然擁有金舌頭,幾乎猜中所有味道,當中被他們認為最難的檸檬薑糖也幸運猜中(其實是因為有點像小時候吃的薑糖),店內員工都興奮得鼓掌。

眾多口味中,最愛是橙味,因為足證百年老店和其他Turkish delight的分別。橙汁味濃烈,咬下去更有略帶苦澀味的橙皮。吃得出是用天然果汁而不是香精、人造糖精,「對,我們約一年前重新研發味道,加入果皮,更具口感。」Leyla說。土耳其人愛甜,不少人說Turkish delight太甜難以入口。Haci Bekir的軟糖標榜用天然果糖,而白糖也選用AA grade。廣試其他品牌後,更覺Haci Bekir的與別不同。

Haci Bekir的廚師說,他們製作的糖果全部選用最新鮮的材料,開心果選用土耳其特產Antep。雖然現時早已搬到工廠生產,但當中不少工序仍然以人手做。廚師自1991年代開始為品牌工作,本是做硬糖出身,但他更愛做軟糖,「兩者其實不太相同,硬糖工序相對簡單,做完可以立刻吃,但是硬糖需要一天時間晾乾,而且要按照濕度、溫度等因素調整材料。」煮硬糖的溫度160℃,而軟糖需要200℃,讓糖徹底溶化,不能大量生產,糖果才能有嚼勁。

關於嚼勁,Haci Bekir非常講究。相傳在1776年,蘇丹王Abdul Hamid I吃厭了硬糖,下令舉辦軟糖比賽,希望尋找最好的軟糖師傅。當時Haci Bekir創辦人Ali Muhiddin Haci Bekir覺得坊間的軟糖口感不夠嚼勁,所以就將當時的材料(蜂蜜、麵粉),改良成為玉米澱粉、檸檬酸,改善口感。後來他的糖果被國王賞識,成為了蘇丹王御用的甜點師傅,而糖果隨即在土耳其引來一場旋風。

當時Haci Bekir把糖果命名為Lokum,是阿拉伯語中的「rahat-ul hulkum」,意思是有滋潤喉嚨的作用。然而,Turkish delight名字如何得來?相傳有英國人把土耳其軟糖帶到歐洲,但英國人忘記糖果的名字,就用船的名字「Turkish delight」來幫糖果命名。軟果到了英國,大受貴族歡迎,更成為了奢侈品,甚至用絲綢來交換。

「賣糖的人在售賣快樂」

時至今日,土耳其人仍習慣將包裝精緻的糖果送給重視的人,訪問當日,有客人特意拿來幾隻手製的碗,讓店員將軟糖包裝在內,帶回加拿大作結婚賀禮。「大部份都是老熟客,常常帶孫子來這裏說『這是我以前小時候吃的』,糖果就這樣一代傳一代。」Leyla笑說,他們的店員也是一代傳一代地工作,糖果在土耳其人心中,絕對不止是一顆糖這樣簡單。

在這裏打工一日,尤其明白這個道理。在櫃枱前面,總看到不少80多歲的婆婆伯伯,買慣買熟,獨沽一味只買100克的硬糖(約10粒),過過口癮。當中最受歡迎的口味是玉桂味,不少愛玉桂之人專登來買,吃下來最初有點辛辣,但後勁甘甜,感覺特別,我更向遊客推介這款糖果,試吃之後,百發百中,順利開單。

200多年的老店,每天迎來約200位顧客,人流高峯時,同時有10多個客人在買糖。雖然同時要兼顧包裝、磅糖、切軟糖,店員忙到不可開交,但人人眉開眼笑,悠閒的土耳其人面對爆滿的情況,倒是繼續從容不迫。Leyla說:「賣糖的人特別快樂,因為我們在售賣快樂。」坦白說,最初聽到,覺得未必免太官腔,但融入其中後,發現不無道理。下班時間到了,我竟不自覺想繼續賣糖,買糖的人開心,賣糖的人自然快樂,拍攝中段進入忘我狀態,店長和Leyla都覺得有趣,紛紛邀請我留在這裏幫忙。快樂的威力,源自一顆糖,80歲的婆婆早已掌握。閒時來一顆,過過口癮,掃掉煩惱。
Haci Bekir
Hamidiye Cad. No:33
查詢: http://www.hacibekir.com
Travel Memo
簽證:
持特區護照或BNO均毋須簽證
機票:
土耳其航空直航來回伊斯坦堡,連稅約4,378港元起
匯率:
1土耳其里拉兌1.38港元
鳴謝:
土耳其航空、伊斯坦堡旅遊局
記者:袁志敏
攝影:簡加希、袁志敏
【扮工假期】
跟別人說:我要去土耳其!別人總會問你:去土耳其浴嗎?介紹土耳其浴的報道太多,要搞點新意思,這次便想到要去土耳其浴場打工。出發前兩個月把電郵發送到伊斯坦堡各大歷史悠久的土耳其浴場闡述計劃,但當知道我們要在赤裸裸的浴場拍攝,都耍手擰頭。
最後,電郵石沉大海。我們出盡方法拜託,終於找到兩家土耳其浴讓我們拍攝,更有幸拜訪伊斯坦堡最具標誌性、於1584年建成,由知名鄂圖曼帝國建築師錫南(Sinan)所設計的Cemberlitas Hamami,更走訪位於伊茲密爾(Izmir)的Karatas Hosgor Bath,來一次土耳其浴場直擊。
土耳其浴起源自公元前2世紀前,當時的君士坦丁堡(現伊斯坦堡)仍然由羅馬人統治。羅馬浴場眾所皆知,但羅馬人愛洗澡,是因為他們認為洗澡可以得到健康女神保佑,所以到處興建浴場。至15世紀,鄂圖曼帝國攻入城,將羅馬和拜占庭沐浴文化漸漸演變成土耳其浴。

土耳其浴與俄羅斯浴、芬蘭浴以及日本溫泉,被稱為「世界四大浴」。不過Cemberlitas Hamami的經理Rusen認為,土耳其浴比起芬蘭浴、溫泉等相對溫和,「桑拿的溫度達至攝氏40-45度,之後再沖冷水,但土耳其浴着重濕蒸,溫度約攝氏40度,相對上溫和。」

「人體痛楚源自腳底」

到達浴場,首先被它精緻的裝潢吸引。土耳其浴上面的小孔叫「象眼」,用來透氣和採光,保證浴室不會過於昏暗。入內看見不少男士裹着毛巾休息,原來這裏是涼室,是讓客人洗完澡休息、補充體力聊天的地方。經理Rusen笑說,他在浴場認識任職導遊的太太,「當時她帶客人來這裏洗澡,我便叫我的員工幫他們擦背,最後他們出來的時候,臉都紅了。」

Cemberlitas Hamami夠大,男女室都分開。而位於Izmir小鎮的Karatas土耳其浴場位置不夠,就將男女賓分開幾個時段。記者到兩間浴場打工,男澡工幫男客人洗身,女澡工自然幫女客人,不過因女賓客對鏡頭非常敏感,我們惟有跑到男賓區。

在Karatas澡堂工作的大叔經驗豐富,他教我們客人要首先沖身,然後躺在熱室的大理石上濕蒸,身體會漸漸浮現出穢物。這時澡工會幫他們搓出肥皂泡,將身體穢物帶走。技巧是甚麼?原來秘技是要用三款不同的橄欖油肥皂放在起泡的布袋裏面,呼一口氣再用力搓出,才能製做大量的肥皂泡,推至客人身上。之後再套上手套,幫他擦走穢物。

首次嘗試,記者搓出來的泡不夠多、又生怕擦痛客人,雞手鴨腳。澡工教我先由手背開始到腋下慢慢擦,足部則由腳底至大腿內側都要擦得乾乾淨淨。澡工大叔教得認真,男女有別,尤其浴場男賓赤條條,只剩下一條毛巾遮擋重要部位,當下非常尷尬,但澡工太熱情,都要硬着頭皮試。用力擦啊擦,不一會我都滿頭大汗,之後用水把穢物走後,重頭戲來了。

原來不少客人身體有痛楚,都會要求澡工幫忙按摩。搓澡按摩其實類似香薰按摩,澡工叔叔強烈推薦腳底按摩,因為他們認為人體所有的痛楚源自腳底,所以按摩對身體特別好。

他先抬起客人雙腿,示範用拇指用力按他的小腿,再慢慢把肥皂泡推至腳底,用拇指和食指的虎口位按摩腳底,最後將五指伸進腳趾間,用力搓洗。這套動作簡單有力,客人面容有點扭曲,但裹着毛巾,躺在大理石上,驚嘆非常舒服。兩人在黃昏被象眼的光透射,澡工在大理石中間托起客人雙腿按摩,離遠一看,忽爾以為自己進入羅馬時代一樣。

奶奶搵新抱 情侶邂逅地

澡工工作不容易,尤其土耳其人身材健碩,所以澡工更加辛勞,Karatas Hosgor Bath老闆、Izmir土耳其浴協會會長Nafi跟我們說,土耳其沒有專門訓練澡工的學校,要學習洗擦要靠父母傳授,或在浴場裏拜師學藝。他自豪地說:「我也是跟爸爸學習的。」他感嘆現在越來越難找澡工,因為年輕人都怕辛苦,「我的兒子也寧願在辦公室工作。」

澡工難找,但他相信澡堂不會消失,因為土耳其浴對他們來說太重要。土耳其九成的人口都是穆斯林。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每日做五次禮拜,每次禮拜前都要做淨禮。當中又分大淨、小淨,故各個城市都佈滿澡堂,直到現在因為伊斯蘭教的影響,土耳其浴變得更為重要,而大多的清真寺旁邊都會有土耳其浴場。

除宗教外,土耳其浴更充當社交平台角色,由古時到現在,不少婆婆仍然會到土耳其浴找媳婦,因為婆婆可以「審閱」兒媳長相和身材,而結婚前,新娘更會相約一眾姐妹舉辦新娘浴,脫光光談心開慶典。Nafi喜孜孜地讓我們看一些喜帖,說不少情侶都在這裏認識。

「在這個時代我們仍然需要土耳其浴,讓我們變得更人性化。」Rusen說。有客人曾經問他,能否帶電話入去浴場,因為他需要回覆電郵,「大家都對電話、網絡上癮了,但忘記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脫光光,躺在浴場上享受汗水慢慢從身體流走,和身邊人聊聊天,在這個急速和冷漠的時代漸漸變成奢侈品。浴場為他帶來婚姻與事業,所以他堅持電話是浴場的違禁品,「我們需要浴場這樣的地方,因為在這裏我們只有一條毛巾。沒有名牌、沒有比較,誰都不在意你有多少錢,大家都是坦誠相對。」
Cemberlitas Hamami
Vezirhan Cd. No:8, 34440Cemberlitas/Istanbul
查詢: https://www.cemberlitashamami.com/

Karatas Hosgor Bath
Karatas Mevki, 360 Sokak No:10 Karatas, 35260 Konak/Izmir, Turkey
營業時間:07:00-23:00
(男賓:07:00-11:00;17:00-23:00)
(女賓:11:00-17:00)
Travel Memo
簽證: 持特區護照或BNO均毋須簽證
機票: 土耳其航空直航來回伊斯坦堡,連稅約4,378港元起
匯率: 1土耳其里拉兌1.38港元
鳴謝: 土耳其航空、伊斯坦堡旅遊局
記者:袁志敏
攝影:簡加希、袁志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