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於唐樓的天台俯瞰太子,就會發現這個地方看似多姿多采,卻又只是日復日地循環不倦。
被破舊的矮房子包圍着,四周盡是食店,各式各樣,應有盡有。
大街小巷川流不息,車子靜候位置停泊,人們尋覓美味果腹,如此,由日至夜。經歷晚市的人流洗禮後,食肆一家接一家地關燈,落閘,員工三數個地散去,眼前的霓虹燈箱似乎更亮了。
好些小店夜有笙歌,廚房炊煙冒得更起勁,食客不絕,的士司機經過不休的小士多,就停下車子,店家送上報紙後又徐徐駛離。
直至旭日又現,已經分不清眼前的霓虹是滅了,還是被日光淡化。
日與夜彷彿無限,人卻無法歷盡每一瞬間。
要數這一區經歷得最多的,跟前這家飯店當之無愧。
這是一家平凡不過的小店,只是老了一點。
一名瘦小的老漢蹣跚步至店門前,推開了沉重的鐵閘,裏頭死寂得很,老漢小調輕哼,踏步直往後方工場走去。店裏彌漫着一陣焦香,是炭火的味道,五十多年來日復日不變,也是老店的獨到之處。
大街小巷川流不息,車子靜候位置停泊,人們尋覓美味果腹,如此,由日至夜。經歷晚市的人流洗禮後,食肆一家接一家地關燈,落閘,員工三數個地散去,眼前的霓虹燈箱似乎更亮了。
好些小店夜有笙歌,廚房炊煙冒得更起勁,食客不絕,的士司機經過不休的小士多,就停下車子,店家送上報紙後又徐徐駛離。
直至旭日又現,已經分不清眼前的霓虹是滅了,還是被日光淡化。
日與夜彷彿無限,人卻無法歷盡每一瞬間。
要數這一區經歷得最多的,跟前這家飯店當之無愧。
這是一家平凡不過的小店,只是老了一點。
一名瘦小的老漢蹣跚步至店門前,推開了沉重的鐵閘,裏頭死寂得很,老漢小調輕哼,踏步直往後方工場走去。店裏彌漫着一陣焦香,是炭火的味道,五十多年來日復日不變,也是老店的獨到之處。
傳承意志
柔和的晨暉灑落於店前的招牌,五個金光大字「永合隆飯店」有點兒刺眼,下方刻着「乳豬燒臘第一家」更是霸氣。顧名思義,這是一家燒味舖。說是第一家也不過份,事實上老店早於六十年代已經存在,有五十多年歷史,門外觀看倒也不算殘舊,招牌下是四盞大射燈,從中央的門口進入店內,最吸睛的當然是右手邊的燒味檔,由十數盞小吊燈包圍着,櫥窗上還有三個抽氣扇並排,掛檔上空無一物。左手邊是狹小的收銀處,然後就擺放了不到十張的圓桌。店裏色調偏米白,牆身是一貫的鏡面,分明就是老舊的作風。
正要穿過廳面,竄入後方工場之際,店外一名肥壯的男人忽而步進店內。一頭黑短髮,步履緩慢,麻甩得很。他放下行裝後,便淺笑着介紹自己是老店的第二代事頭,人稱「榮哥」。為自己倒了杯茶,他便走到桌前坐下,看來是不習慣早起,為了這次訪問才特地回到店來。也對,幾十年以來,榮哥都是負責午班的工作,而他的哥哥負責早班,即是剛才進入工場的瘦漢。他喝一口茶,開始說起了小店的歷史來。
正要穿過廳面,竄入後方工場之際,店外一名肥壯的男人忽而步進店內。一頭黑短髮,步履緩慢,麻甩得很。他放下行裝後,便淺笑着介紹自己是老店的第二代事頭,人稱「榮哥」。為自己倒了杯茶,他便走到桌前坐下,看來是不習慣早起,為了這次訪問才特地回到店來。也對,幾十年以來,榮哥都是負責午班的工作,而他的哥哥負責早班,即是剛才進入工場的瘦漢。他喝一口茶,開始說起了小店的歷史來。
店自六十年代起,已經於這裏生根,榮哥小時候已經有這家飯店的存在。最初由四位合夥人創辦,其中一位就是他的父親。當年的香港人比較簡單,食店選擇不多,來來去去就是雲吞麵、大牌檔或茶餐廳,當中燒味飯算是中檔食品。四人當中有一位曾於大陸做燒臘師傅,他樂於傳授功夫予其他拍檔,看準了時機,又物色了這個舖位,就開了這店。
小時候的榮哥甚少與父親共聚,惟有多到店裏打轉,吃燒味飯之餘,但求多見父親幾面,他憶述:「以前我瞓覺嗰時佢就開始做嘢,到我起身時佢就瞓覺,瞓一陣又落舖頭啦。」雖然年少,但他也十分懂事,知道父親辛苦工作是為了賺錢養家,也沒有埋怨半句。看到父親工作,他也心疼對方辛苦:「嗰陣時見佢好辛苦,以前辛苦好多,乜都自己一手一腳做,細個就知佢好攰,唔係覺得做廚房得意。」例如,父親要自己駕車到屠房買新鮮豬肉,抬豬、搬貨、清潔、樓面等所有工作都親力親為,省下一個人的人工也好。
也許是看到了父親流的汗水,他本來也沒有興趣從事飲食業,加上哥哥一直在店裏幫忙,就在外面當起了髮型師來。後來,因為父親年紀漸大,當時已經六十多歲,繼續做下去會十分吃力。他形容做這一行十分麻煩,畢竟廚房都是重物,搬豬、燒豬都十分費力,年紀大的話,根本沒有氣力繼續工作。
於是,父親就着他到店裏學習,他本來也有猶豫,但想到他不接手的話,哥哥一人之力支撐不了,小店就沒辦法再做下去:「由細食到大有感情㗎嘛,呢間舖又係爸爸心血,所以咪應承佢囉。」怎料,廚房比他想像中難做,父親與哥哥都沒有空閒教他,他惟有在旁自學,此舉令他了解,做這一行要自己思考,人家怎樣教也沒有用,只可以指點一下怎樣去做,怎樣可以省力,其餘就要靠自己摸索。他強調不要看輕這一行,其實一點不容易,起碼需要五至六年時間才學會。
小時候的榮哥甚少與父親共聚,惟有多到店裏打轉,吃燒味飯之餘,但求多見父親幾面,他憶述:「以前我瞓覺嗰時佢就開始做嘢,到我起身時佢就瞓覺,瞓一陣又落舖頭啦。」雖然年少,但他也十分懂事,知道父親辛苦工作是為了賺錢養家,也沒有埋怨半句。看到父親工作,他也心疼對方辛苦:「嗰陣時見佢好辛苦,以前辛苦好多,乜都自己一手一腳做,細個就知佢好攰,唔係覺得做廚房得意。」例如,父親要自己駕車到屠房買新鮮豬肉,抬豬、搬貨、清潔、樓面等所有工作都親力親為,省下一個人的人工也好。
也許是看到了父親流的汗水,他本來也沒有興趣從事飲食業,加上哥哥一直在店裏幫忙,就在外面當起了髮型師來。後來,因為父親年紀漸大,當時已經六十多歲,繼續做下去會十分吃力。他形容做這一行十分麻煩,畢竟廚房都是重物,搬豬、燒豬都十分費力,年紀大的話,根本沒有氣力繼續工作。
於是,父親就着他到店裏學習,他本來也有猶豫,但想到他不接手的話,哥哥一人之力支撐不了,小店就沒辦法再做下去:「由細食到大有感情㗎嘛,呢間舖又係爸爸心血,所以咪應承佢囉。」怎料,廚房比他想像中難做,父親與哥哥都沒有空閒教他,他惟有在旁自學,此舉令他了解,做這一行要自己思考,人家怎樣教也沒有用,只可以指點一下怎樣去做,怎樣可以省力,其餘就要靠自己摸索。他強調不要看輕這一行,其實一點不容易,起碼需要五至六年時間才學會。
阿Q精神
說到燒豬,他特別自豪,雀躍地跑到工場解說他們最出名的燒豬。這一道燒肉確實是老店的招牌,重點在於用炭燒,不似坊間的掛爐做法。燒豬要用炭爐燒,需要申請牌照,但現時早已不再發此牌照,幸好他們幾十年前已經申請,一直沿用至今。他解釋:「依家唔再發牌㗎啦,所以冇乜邊間仲係用炭爐㗎啦,加埋我哋得一至兩間。」原來,有炭爐牌照並不代表所有燒味都能炭燒,燒鵝及燒鴨是另一種牌照,燒豬是獨立一個牌照,就如中環著名的「鏞記」,有燒鵝鴨的牌照,但就不能燒豬。而且舖位位置要固定,不能轉移,這也是他們一直堅持不搬舖的原因。
燒一隻豬的工夫一點不少,首先豬隻來貨後把牠劏開,劏開後就可以用鹽醃製,要先焙乾豬身,不能有水分。入爐前,把外皮焗乾身,放進爐裏面焗,這個過程至少需要三十五至四十分鐘,焗七成,燒三成,要焗乾外皮才可以開始燒豬。只見哥哥手執一個大叉子,即如燒烤用的叉,只不過大十倍而已,把整隻豬叉起,再坐到爐邊用手慢慢燒。一定要用人手,因為用機器的話很多位置燒不到,如手手腳腳等關節部份,外皮有兩面,一定要燒得均勻,又要不斷用人手將炭推到前面,不然怎麼燒也燒不到前方位置,他手指着豬手的關節謂:「如果燒唔到呢啲位置,就代表燒得唔好啦。」故此,他強調用電爐絕對做不出這種效果,因為掛爐是固定的,沒有大細火之分,也不夠靈活。燒至八成左右,拿起全身塗上食油,再放進去燒,炭火有時候很猛烈,要不斷調整,所以半步也走不開,如湊小孩子一樣。他有些堅持,就算生意多好,也只可以一隻一隻地燒,賣完一隻再燒。終於燒好了一隻豬,榮哥幫忙把燒豬搬到掛檔前,他指指金黃色的外皮,又道:「炭燒味道相差好遠,炭燒啲肉質鬆化啲,冇咁死實,味道食落去都唔同,有炭嘅香味,你食落口就知道唔同味道,我哋嘅燒肉香口得多。」
接下來,準備製作叉燒,叉燒由另一位老師傅負責。豬肉有瘦肉,也有半肥瘦肉,先醃製,他笑言沒有甚麼秘方:「個個都係落呢啲㗎啦,最緊要係玫瑰露,講乜秘方,嘥氣!」他指最重要的還是火候,放進爐裏燒大半小時,出爐塗上一層麥芽糖,如此反覆兩次,就可以出爐。
燒一隻豬的工夫一點不少,首先豬隻來貨後把牠劏開,劏開後就可以用鹽醃製,要先焙乾豬身,不能有水分。入爐前,把外皮焗乾身,放進爐裏面焗,這個過程至少需要三十五至四十分鐘,焗七成,燒三成,要焗乾外皮才可以開始燒豬。只見哥哥手執一個大叉子,即如燒烤用的叉,只不過大十倍而已,把整隻豬叉起,再坐到爐邊用手慢慢燒。一定要用人手,因為用機器的話很多位置燒不到,如手手腳腳等關節部份,外皮有兩面,一定要燒得均勻,又要不斷用人手將炭推到前面,不然怎麼燒也燒不到前方位置,他手指着豬手的關節謂:「如果燒唔到呢啲位置,就代表燒得唔好啦。」故此,他強調用電爐絕對做不出這種效果,因為掛爐是固定的,沒有大細火之分,也不夠靈活。燒至八成左右,拿起全身塗上食油,再放進去燒,炭火有時候很猛烈,要不斷調整,所以半步也走不開,如湊小孩子一樣。他有些堅持,就算生意多好,也只可以一隻一隻地燒,賣完一隻再燒。終於燒好了一隻豬,榮哥幫忙把燒豬搬到掛檔前,他指指金黃色的外皮,又道:「炭燒味道相差好遠,炭燒啲肉質鬆化啲,冇咁死實,味道食落去都唔同,有炭嘅香味,你食落口就知道唔同味道,我哋嘅燒肉香口得多。」
接下來,準備製作叉燒,叉燒由另一位老師傅負責。豬肉有瘦肉,也有半肥瘦肉,先醃製,他笑言沒有甚麼秘方:「個個都係落呢啲㗎啦,最緊要係玫瑰露,講乜秘方,嘥氣!」他指最重要的還是火候,放進爐裏燒大半小時,出爐塗上一層麥芽糖,如此反覆兩次,就可以出爐。
看到二人豆大的汗珠,確是十分辛苦,但看到燒肉燒得好,他們又十分快樂。幾十年重複性的工作,他說反而更喜歡下廚:「你厭又係咁做,唔厭又係咁做,咁梗係鍾意咗佢好啲啦。」
榮哥學滿師後,父親也退休了,如今早已仙遊,由他與哥哥一起經營小店。他來到這裏工作,都已經有二十多年之久。他伸出雙手展示「戰績」,佈滿了燙傷的傷痕:「我雙手都成日要打消炎針,因為扭傷啊,但辛苦都要繼續做㗎啦,我阿哥咁瘦都捱到啦,唔通你放棄唔做咩?」正因為全人手製作,小店食物的價錢都相對昂貴,他調侃:「你見到我做嘢就唔覺得貴,你見唔到就覺得貴啦。」他其實不指望可以發達,足夠生計就好,對他而言,賺錢不是重點,做飲食一定要用心,不能夠隨隨便便,因為食物拿出來別人看得見,這也是父親的教誨,二人銘記。
然而,這一行很多師傅都已經不做,他們下一代也沒有人接班,子女們都不願意接手,也請不到員工,他謂:「邊有人肯學?得你一千零一間,其他舖頭都唔係咁樣燒豬啦,又熱又污糟。」榮哥今年五十八歲,哥哥六十多歲了,假如有一方沒能力做下去,便要結業,畢竟一個人沒辦法經營,由早做到晚,有氣力也沒有精神。說到要結業的話,他感嘆:「梗係有感情啦,係爸爸嘅心血,有一間咁嘅老店好難得㗎。」
平凡,也不是唾手可得。人啊,如何日復日地過活,還是會有停下來的一天。●
榮哥學滿師後,父親也退休了,如今早已仙遊,由他與哥哥一起經營小店。他來到這裏工作,都已經有二十多年之久。他伸出雙手展示「戰績」,佈滿了燙傷的傷痕:「我雙手都成日要打消炎針,因為扭傷啊,但辛苦都要繼續做㗎啦,我阿哥咁瘦都捱到啦,唔通你放棄唔做咩?」正因為全人手製作,小店食物的價錢都相對昂貴,他調侃:「你見到我做嘢就唔覺得貴,你見唔到就覺得貴啦。」他其實不指望可以發達,足夠生計就好,對他而言,賺錢不是重點,做飲食一定要用心,不能夠隨隨便便,因為食物拿出來別人看得見,這也是父親的教誨,二人銘記。
然而,這一行很多師傅都已經不做,他們下一代也沒有人接班,子女們都不願意接手,也請不到員工,他謂:「邊有人肯學?得你一千零一間,其他舖頭都唔係咁樣燒豬啦,又熱又污糟。」榮哥今年五十八歲,哥哥六十多歲了,假如有一方沒能力做下去,便要結業,畢竟一個人沒辦法經營,由早做到晚,有氣力也沒有精神。說到要結業的話,他感嘆:「梗係有感情啦,係爸爸嘅心血,有一間咁嘅老店好難得㗎。」
平凡,也不是唾手可得。人啊,如何日復日地過活,還是會有停下來的一天。●
永合隆飯店
地址:太子砵蘭街392號
電話﹕2380 8511
營業時間:11am-10pm
電話﹕2380 8511
營業時間:11am-10pm
撰文: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編輯:潘惠卿
美術:魏家祺
攝影:胡浩賢
編輯:潘惠卿
美術:魏家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