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星期五

港情講趣●自建低密度住宅 四正千呎連車位  借三萬起樓住三代…完結

 港情講趣●自建低密度住宅 四正千呎連車位  借三萬起樓住三代…完結

上世紀做公務員,有長俸之餘,原來還可與同事自組合作社,向政府借錢起樓自住。這些公務員樓是五六十年代產物,間間面積動輒過千呎,實用率逾九成,巨型露台分分鐘大過你屋企個廳,這樣的單位成本價也不過三萬多元,但現今已升值至過千萬了。在這個樓價癲得嚇人、納米樓盛行、單位開則三尖八角的年代回望過去,也許只能慨嘆自己遲了幾十年出世,生不逢時。

在土瓜灣美善同道、靠背壟道一帶,有一座座排得整齊,又有舊香港風味的樓宇,這些全都是公務員合作社房屋,又稱公務員樓,至今超過半世紀歷史。這一帶大約有30個合作社,算是規模最大的一組公務員樓。小區旺中帶靜,一排工整又古舊的樓宇整齊地排列着,鐵窗花、大露台、紙皮石隨處可見,在當中遊走仿似置身舊香港,毗鄰的豪宅半山一號,似在平行時空。

「公務員建屋合作社計劃」是香港政府五十年代推出的華人公務員房屋福利,合資格的長俸公務員可以自組不少於10人的合作社起樓自住,政府會以大約是地價三分一的特惠價錢批出土地,並提供低息貸款。貸款分20年攤還,樓宇業權由合作社擁有,條件是不可以出售,且成員要放棄其他房屋福利,還要在政府工作至退休,猶如簽了賣身契。合作社計劃在八十年代中期終止,其間先後成立了238個合作社,單位數目逾5,000個。因為以前大部份合作社都和漁業、農業相關,所以所有合作社一直由漁農署規管。

土瓜灣一帶的公務員樓在50多年前建成,屬現代建築,開則簡單實用。一般樓高五層,一梯兩伙,合作社10個成員一人一伙。地下單位通常有後園,樓上單位則有露台,樓底有10呎高。樓宇前後的街道、後巷,都要合作社出資建造,建好後要得到工務司署批准,再給政府做保養維修。每一座公務員樓都由一個合作社興建,每座只得十多廿個單位,住戶多數來自同一政府部門的同事朋友,鄰里關係十分好。

90後藝術家黃嘉瀛(右)籌備土瓜灣公務員樓的展覽,街坊Ada亦提供了不少資料。
90後藝術家黃嘉瀛(右)籌備土瓜灣公務員樓的展覽,街坊Ada亦提供了不少資料。
位於美善同道及江蘇街交界的公務員樓,樓下設有私家停車場。
位於美善同道及江蘇街交界的公務員樓,樓下設有私家停車場。
鄭伯伯的家建築面積逾900呎,三房兩廳,另加逾百呎露台,因為是自找建築師設計,所以非常實用。
鄭伯伯的家建築面積逾900呎,三房兩廳,另加逾百呎露台,因為是自行找建築師設計,所以非常實用。

教師揀中土瓜灣 十人組合作社

今年已87歲的鄭伯伯以前是官校老師,隸屬教育司署。他亦是土瓜灣公務員樓的第一批住戶。他指出合作社主要由三個人牽頭組織,分別任主席、財務及文書,再各自找朋友共10人註冊成合作社,鄭伯伯曾任主席。他指當時每人向政府借了33,000元,「當時月薪大約是1,000元,一家十幾人住唐樓,有機會就出來置業。有很多地段供選擇,當時在上環荷李活道教書,見土瓜灣算交通方便就選了這區。」1963年入伙,結果一住就是50多年。因為是自行找建築師商討設計和建造,所以單位都很大很實用,三房兩廳,更有露台和工人房。

90後藝術家黃嘉瀛(KY)最近籌備展覽,將土瓜灣這個充滿特色的小社區介紹給公眾。她原本未曾聽聞公務員合作社的歷史,在資料搜集期間,才發現很多電影如《奪命金》、《孤男寡女》等都曾在這取景。

「每一座公務員樓都好工整,有個性,全是由社員商討怎興建,原來以前努力工作,一班人團結是可以成功做到大事,不像現今要在社會找狹縫生存那麼辛苦。」紙皮石、鐵窗花、手刻字,舊建築在美善同道隨處可見,然而,在發展急促的香港,這些舊樓可能很快就逃不過拆卸的命運,KY說:「我們這代人見過這些建築物,但下一代可能已不知是甚麼,希望將曾經存在的歷史一直保存下去。」

今年已87歲的鄭伯伯,是土瓜灣公務員樓第一代住戶,也是當年合作社的主席。
鄭伯伯
土瓜灣美善同道、靠背壟道一帶大約有30個合作社,算是規模最大的公務員樓群。
土瓜灣美善同道、靠背壟道一帶大約有30個合作社,算是規模最大的公務員樓群。
這座紅白色樓被譽為美善同道最靚樓宇,地下閘門和信箱設計很有特色。
這座紅白色樓被譽為美善同道最靚樓宇,地下閘門和信箱設計很有特色。

初出茅廬做到退休 「這就是福利」

土瓜灣港鐵站將在2022年啟用,其中一個出口剛好位於浙江街,市建局今年5月通知公務員樓的住戶,將以靠背壟道及浙江街為其中一個試點,收購後興建私營房屋。媽媽是退休公務員的Ada,八十年代開始在土瓜灣公務員樓居住,得知市建局計劃,即成立了「靠背壟道及浙江街重建項目關注組」,召集街坊一起爭取權益和更好的收購方案。「突然收到這個通知很徬徨,好多街坊八九十歲,不知道發生甚麼事,個個住了幾十年,是他們退休居所,亦是唯一的居所。大家擔心收購獲得的賠償,未能買回同樣面積的單位;這裏很多戶都是三代同住,在附近讀書、看醫生,住了50年的老街坊怎會想離開?他們沒有能力搬屋,搬離後也難適應新環境,這問題不是一般社工能幫忙。」

這些公務員樓雖然保養得不錯,但因為沒有升降機,老人家出入要行樓梯有點吃力,鄭伯伯直言,免得過都不會外出,「我相信未必可以給回相同面積的地方,現在樓價很貴,我們搬出去都未必能享受相同大小的空間。這個合作社計劃本來很好,但現在要收樓就麻煩了,我們一輩子為政府賣力,初出茅廬做到退休,這就是我們的福利,但現在沒有了。」

公務員樓最初不能出售,但在1993年改了法例,只要合作社有75%成員同意,就可以解散及分契,補地價自由買賣單位。截至2015年,香港已有186個合作社解散。有街坊問過,補地價至少要幾百萬,賣樓剩餘的錢,在同區沒可能買回相同面積的單位。Ada和街坊曾向市建局提出「原址原大方案」,希望賠償的樓宇面積和現居一樣,以保障生活質素,同時不用擔心之後的樓價升幅和補地價問題。其實合作社被收購也有先例,如1956年西環落成的香港第一個合作社,1989年被私人發展商收購,重建成大型私人屋苑寶翠園,據悉當時原住戶除了得到搬遷費,還獲安置於該屋苑,住戶得到的賠償和政府收樓價相差甚遠,Ada說:「街坊當然可以選擇收錢離開,但希望市建局給我們多一個選擇。」

樓齡超過60年,沒有升降機,老人家出入行樓梯較吃力,所以盡可能都減少外出。
樓齡超過60年,沒有升降機,老人家出入行樓梯較吃力,所以盡可能都減少外出。
附近的天光道亦有不少公務員樓,更有一塊1958年落成的奠基石。
附近的天光道亦有不少公務員樓,更有一塊1958年落成的奠基石。
每座樓的角落都刻有K.I.L及數字,代表屬於當時港英政府哪一塊地。
每座樓的角落都刻有K.I.L.及數字,代表屬於當時港英政府哪一塊地。
大部份樓宇都有井,以水泵將山上流下來的水用作沖廁,不用鹹水,市區樓少見。
大部份樓宇都有井,以水泵將山上流下來的水用作沖廁,不用鹹水,市區樓少見。

豪宅區起唔少

九龍塘、跑馬地、大坑、何文田一帶也有公務員樓,都是豪宅地段,部份建築亦相當有特色。

九龍塘義德道獵苑

落成年份:1960年

特色:

• 建於斜坡上,建築師用X形佈局解決這問題。

• 露台呈曲線,公務員樓少見。

• 門牌設計特別,兩邊角落有燈,三十年代裝飾風格。

位於九龍塘義德道的公務員樓「獵苑」,於1960年落成。

大坑融苑

落成年份:1959年

特色:

• 大閘鐵藝精緻,運用幾何圖案。

• 閘旁石柱用上海批盪,邊位有紋理,香港少見。

• 樓宇前方有較大的共用空間。

1959年落成的大坑「融苑」,同樣是公務員樓。

九龍城公務員合作社文獻展

日期:11月28日至12月6日

地點:The Mahjong麻雀客棧土瓜灣北帝街16號

記者:黃子配

攝影:潘志恆、鄭明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