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3日星期二

誰有資格對十六歲指指點點? - 方俊傑

誰有資格對十六歲指指點點? - 方俊傑

《天氣之子》 劇照

【西遊記】
應該有很多人因為《你的名字。》所以留意《天氣之子》。或者會失望。以為是另一齣感人肺腑浪漫喜劇?它給你一本預言書。
要解釋《天氣之子》,要先了解一下新海誠。今年四十六歲,算中年。同為電影導演,比起王晶、高志森、李力持,又畢竟年輕一截。出身於建築世家,阿爸是企業大老闆,含住金鎖匙出世,不搞生意,走去搞創作,不似是永遠認為搵食大於一切的廢中廢老。至少,如果覺得安安定定是人生唯一價值,新海誠好應該子承父業,起樓,沒必要花費二十年時間製作未必有人買的動畫。換了是自小捱苦的再上一代,有啖安樂茶飯就心滿意足,沒自由沒民主不緊要,沒公義沒私隱不緊要,拍了極賣座的《你的名字。》後,應該會立即推出續集,出外傳,出前傳,賺到盡為止。世代不同,新一代在財富以外,有更深層次的追求。因此,人類才會不斷進步。這些追求,太深奧,豬隻或狗隻不明白,就是不明白。

世界混亂 一個都不能少

《天氣之子》的主角是位十六歲尋常少年,離家出走,由鄉村走到東京。東京不似預期的美好,尤其天氣,已經有好一段日子,連綿大雨。少年以為好容易找到份好工,靠一己之力也活得下去;現實是大人看似保護小朋友,原來排斥。小朋友捱窮捱餓,流落街頭,給黑社會欺凌,給警察清洗,還好認識了能夠叫天空放晴的神奇少女。大社會下,少女也無倚無靠,跟少年同病相憐,齊齊對抗劣勢,日久生情。天氣越變越壞,漸漸形成災難,少女很清楚,犧牲自己,可以換到天氣由壞變好。勇者無懼,反正身體已漸變透明,少女決定不辭而別。是少年不容許,懶理成年人殊不理解,無視執法機關不斷阻撓,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把同路人帶回來。世界混亂,由得世界混亂吧,一個都不能少。世界滅亡,幾時變成自己的責任?

的確不應該是他們的責任。十六歲的暑假,應該努力讀書預備公開試?應該花枝招展等待失身?應該日睡夜睡享受還未有上司給你壓力的安寧?怎樣也不應該傾出儲落的幾千幾萬利是錢買口罩買生理鹽水,拿着鑊蓋當盾牌,求其執塊木板當護甲,明知硬食催淚煙會中毒,明知警棍胡亂揮舞,明知隨時會被捕會入獄,仍然一往無前衝出去,爭取曾經是理所當然的好天氣。是成年人麻木懦弱,對天氣不斷惡化逆來順受,才讓他們孭起不應該孭起的重責。

大家愛看新海誠,其中一個原因是畫風寫實。在他筆下的新宿,跟現實的新宿接近一模一樣,像真程度誇張。寫實得來又最好帶點夢幻,像《你的名字。》,結局把陌生人的相遇用一句緣份不可解來美化,皆大歡喜。《天氣之子》連結局也寫實。看到最後一秒,東京被積水浸沒,返魂乏術,不是莫名其妙暴雨停止,問題解決,城市恢復原貌。站在環保立場,水位只不過回復二百年前境況,讓人類多餘的建設消失,未嘗不可。不過,不單原地踏步,甚至徹底倒退,難免讓我們看得氣餒。世界都崩壞了,留住條命有甚麼用?有用的。看完《天氣之子》,我學到我們沒有資格對十六歲們指指點點。我們的十六歲,跟他們的十六歲,有太大分別。我們的十六歲,找暑期工,是被動地找份報紙,看看求職廣場,圈出看似適合自己的;他們的十六歲,搵工,是將自己的條件和要求主動地掟出去,效率高一千倍。他們的求生能力,他們的知識,他們的想像力,已進化到食古不化一代永遠無法追及;更重要,是他們的良知,也非我們能夠觸及。還有人自私到為了保住眼前的安逸而趕盡殺絕他人的夢想,他們是為了屬於所有人的未來而不惜放棄個人前途,只在意自己的付出究竟足夠不足夠。

結局殘酷 個人幸福仍重要

跟《你的名字。》討好全世界不同,《天氣之子》的結局殘酷得多,更讓人感動。叫人發夢叫人一味熱血,很簡單;告訴他人有權追求小確幸,別把救世責任過份放在小小肩膀上,才勇。亂世之下,個人的幸福仍然重要。不信?請看看那一對被屈暴動的新婚夫婦,在註冊時有幾喜悅。甘於為奴的,不會懂。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