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日星期五

老謀深算的亂世英雄 - 劉細良

老謀深算的亂世英雄 - 劉細良

日本戰國史因電腦遊戲而在本地普及。

【讀書好】
我們年輕時多愛看《三國演義》,尤其是上半部,黃巾之亂,大台崩潰,群雄並起,少年成名。赤壁之戰的英雄周瑜不過三十三歲,諸葛亮才廿六歲,相信今天仍有讀者以為他們是羽扇綸巾的小老頭。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三國早變了手遊,歷史人物認識更多,尤其三、四線謀士武將,對戰場的攻伐戰略,也有更多體驗。但我認為,如果從歷史中認識兵法戰略,日本戰國史更為引人入勝。

日本戰國吸引力

日本史人名及地名繁多而陌生,但因為電腦遊戲的普及,大家對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這些代表人物,頗有認識,但歷史同電子遊戲的分別,是提供了一個宏觀的時代背景,去理解這些人物的一言一行,認識他們無論是在家臣會議中運籌帷幄,還是在本陣電光火石間的決策,究竟是對還是錯,最重要是瞭解對錯背後的原因。

今天介紹一本戰國歷史及鬥爭謀略的作品《日本戰國這樣讀》,作者是台灣日本戰國史達人月翔,這是寫給華人讀者的初階入門書。月翔以企業商戰作為參考,將戰國大混亂比喻為一家全國便利店集團,朝廷天皇是社長,但創辦人身故後,接班人問題多多,叔伯兄弟爭權,最後大權旁落在保安部負責人手上,即是幕府大將軍,而社長升上了神枱變成虛位。但由於保安阿頭是靠武力,於是地區分區經理有離心,集結勢力,擴大加盟店數目,希望有朝一日取而代之。這些武將英雄故事所以令人目眩神迷,是因為當中連場大戰,由武田與上杉的五次川中島大戰、武田與德川的三方原大戰、織田與今川的桶狹間之戰、到織田與武田的長篠之戰,豐臣與反對者的賤岳之戰,最後是石田與德川決定戰國命運的關原之戰,既有以弱勝強的奇襲,也有策反叛背的謀略,目不暇給。這些戰役令我們深信,決定歷史的是英雄、氣魄、武力。

政治先於武力

告訴大家真實的歷史,戰國亂世之落幕,是關原之戰德川家康打敗石田三成,關原之後的兩場戰役大阪冬之陣夏之陣,只是插曲,最後由德川統一開幕府於江戶,成為日本最長的和平時代。關原大戰一天結束定輸贏,關鍵其實是德川家康的政治手段。豐臣秀吉死後,石田三成是豐臣集團官僚體制代表,德川家康是豐臣集團內地方實力派,秀吉委任為輔政「五大老」之一,與石田為首稱為「五奉行」的官僚系統互相制衡。家康利用豐臣武將征討朝鮮戰爭無功而還的怨氣,分化秀吉的家臣力量,挑撥他們將矛頭指向石田三成。當石田決定開戰,攻下伏見城時,家康卻不急於出戰,他躲在江戶城足足一個月,就是寫信搞外交,拉攏東海道大名,確保自己不會被腹背夾攻才出兵。關原開打,上午雙方出陣的,全是秀吉的家臣,包括西軍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德川的東軍福島正則、加藤嘉明、細川忠興及黑田長政。戰役決定性人物,也是家臣集團的小早川秀秋,他陣前叛變,攻擊戰友大谷吉繼,為家康定天下。

關原之戰是在德川家康謀略下製作上演,這徹頭徹尾就是豐臣秀吉家臣之間的內戰,這些都是秀吉生前多年悉心栽培的棟樑之材,終局卻是主戰場上互相廝殺,全力毀滅對方之餘,其實也在毀滅自己,家康一邊搖扇,安坐本陣,收漁人之利。
撰文:劉細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