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5日星期三

當年租界引渡逃犯問題 - 曾志豪

當年租界引渡逃犯問題 - 曾志豪


《逃犯條例》搞得香港撕裂,歸根到底,就是不相信大陸的司法制度。

中國司法的黑暗,自古皆然,清末的租界,也有過「逃犯引渡」爭議。

清末租界,稱為「國中國」。因為租界之內的政治經濟連司法活動也是由「萬惡帝國主義」所主導,清政府只能啞忍外人在自己家中放肆。

但諷刺的是,當時許多國民都十分歡喜「國中國」的安排,原因簡單:逃避中國戰亂以及野蠻殘酷刑法。


清末的《蘇報案》最能體現這個「中外司法制度」的分別。

當時上海租界發行《蘇報》,刊登了章太炎以及鄒容的文章,章太炎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罵光緒皇帝「載湉小丑,未辨菽麥」,直接開名痛罵﹗

今天大陸連「小熊維尼」都成了禁忌,那還是拖着辮子的滿清封建皇朝,居然指名道姓罵皇帝,簡直是誅十族的死罪。

一時間,「上海市上,人人爭購」。國人太不爭氣,居然要看看皇帝如何受辱。

清廷當然要抓章太炎等人歸案,但無奈《蘇報》發行印刷都在上海租界內,清政府要求「引渡」章太炎等嫌犯予清廷,但租界內的西方國家堅拒。

美國《紐約時報》與英國《泰晤士報》認為《蘇報案》是政府鎮壓改革者的行為,一旦將嫌犯引渡給中國政府,將得不到基本人權保證和公正審判。而西方國家已經有「政治犯不予引渡」的共識。

清政府也和林鄭一樣申冤﹕為何不信任我國司法?很陽光透明呢。

清政府也剛「審理」完一宗案件,報社記者沈藎報導了《中俄密約》詳情,遭清廷嚴刑虐殺,亂棍打死獄中。

這個「陽光司法」的案件刺激了外國政府,原來在清朝管治下的犯人死得如此慘烈,更加不肯把《蘇報案》的犯人引渡清政府,雙方最後只能在租界法庭打官司,引渡失敗。

今天林鄭一意孤行,且看能否做到當年清朝都做不到的事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