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
內地電視劇《延禧攻略》在兩岸三地熱播,清裝宮闈劇又再成為熱潮,現代觀眾對於以清朝歷史作背景設定的劇集特別有興趣,由《雍正王朝》、《乾隆大帝》等歌頌帝王術,到《還珠格格》、《甄環傳》及《金枝慾孽》等皇帝後宮權鬥,在在引人入勝。
內地電視劇《延禧攻略》在兩岸三地熱播,清裝宮闈劇又再成為熱潮,現代觀眾對於以清朝歷史作背景設定的劇集特別有興趣,由《雍正王朝》、《乾隆大帝》等歌頌帝王術,到《還珠格格》、《甄環傳》及《金枝慾孽》等皇帝後宮權鬥,在在引人入勝。
大清異國情調
清朝歷史距今不過百多二百年,但看上去我們總是有一種「異國情調」感,這才是清裝劇的吸引力。例如延禧女主角魏瓔珞這市井出身的包衣,究竟包衣是甚麼?而劇中人物的名字,個個恍如外國人,如多情的武將富察.傅恆、溫柔賢淑的皇后富察.容音、御前侍衞海蘭察、佘詩曼飾演奸角嫻妃那拉氏等,名字很陌生,衣服、飾物、禮儀也很陌生。百多年前仍執掌帝國權力的大清王朝,今天看來,陌生恍如外國歷史。一度代表管治階層精英的滿洲文化傳統,原來在現實世界早已洗刷淨盡,這才令我們由此產生一種異國情調感覺。
《延禧攻略》本身是一部戲說電視劇,女主角性格敢愛敢恨,觀眾都希望能像魏瓔珞,「事來了不怕事,有仇必報,不委曲求全」,每到難關總得貴人相助,這樣做人真暢快。但大清後宮並不是《延禧攻略》所見,充斥現代漢人的權謀詭詐,而是有一套源自滿洲蒙古游牧民族傳統的制度管理。劇中的乾隆皇帝琴棋書畫,樣樣皆精,傾慕儒家精英文化,也要求後宮妃嬪懂這些文化玩意,要求魏瓔珞學字畫及古琴,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現實中的乾隆皇帝一直對滿人身份認同存在危機,高調提倡「滿洲認同」,即騎射勇武及認識滿文。其實,我們今天對大清帝國的認識,也是想當然,以為是儒家文化傳統下中華帝國最後一個王朝。
藏傳佛教作為管治工具
今天介紹一本普及歷史讀本,從全新角度認識滿清,書名叫《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現代東亞如何處理內亞帝國的遺產》,作者是日本東京大學政治學教授平野聰。書名已經說明了內容重點:今天東亞強國中共的版圖,是繼承自乾隆皇帝打下的疆域,而大清是內陸亞洲的帝國,不是東亞儒家文明的國家。作者認為滿蒙藏,即「藏傳佛教」體系才是帝國統治者,今天北京北海公園矗立的藏傳佛教白塔,俯視紫禁城大內。滿洲是與蒙古王公聯手建立大清,而西藏格魯派自元朝已為蒙古人尊崇,滿洲人是以文殊菩薩皇帝自居,再拉攏五世達賴,建立了政權基礎。承德避暑山莊是清帝國管治內陸亞洲地區的政治中心,外八廟就是藏傳佛教聖地的重現,蒙藏視滿洲皇帝是有神聖宗教地位的「轉輪聖王」(Chakravartin),佛教的保護者。儒生官僚禮部那一套奴才式管治只用於漢人漢地,蒙藏回部是由理藩院處理,滿洲人是以文化及宗教信仰,在互相尊重下建立對蒙古、西藏的政治秩序,這套秩序今天共產黨漢人政權當然不明白,漢人精英眼中的「藏傳佛教體系」是迷信、落後及野蠻。昔日滿清駐藏大臣衙門人丁單薄,達賴喇嘛有真正的高度自治,今天西藏軍區是副大軍區,近三萬人,三個步兵旅六個邊防團,黨控制大小寺院,嚴防僧侶抗議。兩者相比,誰的帝國治術高明?
乾隆之後,東亞日本的崛起,逐漸成為了帝國施政重心,內陸亞洲重要性下降,到了現代中國只知鎮壓,一百萬維族再教育營成為國際新聞,每天都在嚴防西藏喇嘛造反。
乾隆之後,東亞日本的崛起,逐漸成為了帝國施政重心,內陸亞洲重要性下降,到了現代中國只知鎮壓,一百萬維族再教育營成為國際新聞,每天都在嚴防西藏喇嘛造反。
撰文:劉細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