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營」的林鄭,早前直言工作繁重,不搭高鐵,已有倒米之嫌;日前又把東大嶼人工島喻為港英時代的「玫瑰園」,到底是想抬高自己,抑或踢爆中共?我看不透。
當年港督推動玫瑰園計劃,確曾惹起爭議,但林鄭不可能不知道:那時候中方指控玫瑰園是英國掏空香港儲備,秘密撤走資金的陰謀。今日她拿玫瑰園跟東大嶼計劃相提並論,分明暗示也有陰謀,難道不怕洩露國家機密?
施政報告發表前三天,我和友人必吉也在討論這個可疑的人工島。必吉深諳國情,素來料事如神,直覺人工島並非為錢那麼單純,但到底為了什麼,她也想不通。不為錢,莫非如林鄭所言,真是要「關顧下一代」?據必吉分析,北京透過「港人治港」──沒有人說港人不會賣港──早已牢牢掌控香港,錢財土地,予取予攜,還有必要大興土木,搞什麼「豪島」、「兵敗嶼山島」嗎?何況國難當前,中國要打貿易戰(算一算流年,兵戎相見亦未可知),香港上繳儲備,為國捐金,也是天經地義的事。一句「特區儲備已經完成了實現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使命」,乾淨俐落,我想不出有什麼反對理據。
坦白說,出嚟求財,唔係求氣。錢可以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如果只是為錢,我有以下建議。保守估計,人工島不管是否爛尾,埋單將近萬億,不如「投降輸一半」,現在特區政府直接送四千億給中央,理由也幫你想好:面對中美貿易戰,國家興亡,特區有責,全港市民願意共赴國難。這樣做的好處,除了符合國家利益,還可保護海洋生態,將來亦不致水淹孤島,塗炭生靈。雖說林鄭已通過中共交涉,成功令上帝在天堂給她留位,但最好還是積點陰德。
回到最初的問題:假如人工島計劃不為cap水,到底為了什麼?沉思數日,再看看施政報告,我想到一個理論,大致上有兩點。這個理論,姑且稱之為「不能只有我想島」。
第一,建設人工島,很可能是為了拉近中港差距,為「人心回歸」營造有利條件。今年八月十日,本欄〈識得住,一定住大灣區〉已說:「世事無絕對,好壞皆相對,大灣區好不好,需要比較。若內地大灣區生活優於香港,不必宣傳,大家也會紛紛北上。怎樣使大灣區比香港好呢?董建華讓我明白:如果不能美化內地,我們可以摧毀香港。」
據政府估計,人工島公屋可容納77萬人,網民按每日150個單程證配額推算,人工島入伙之時,即2032年,香港剛好新增約77萬新移民人口。但島上公屋可容納的,只是77萬人,不是77萬戶。很多新移民是因為「家庭團聚」來港,若八成屬於這個情況,連同港人配偶以及在港生育的子女計算,人口必過百萬。假如人工島真是為他們而建,恐怕也會像黃子華告別騷一樣,瞬間爆滿。更明顯的問題是:14年後又14年,再來77萬新移民又如何?到時林鄭已在英國安享晚年,香港人則水深火熱,政府恐怕已陷財赤,所謂「哪有錢,你老X」,難道舉債執多你一劑,繼「明日大嶼」後,再來一個「後日大嶼」?
很多港人憤憤不平,認定政府花數千億儲備,就是為了收容新移民。不,事實可能令你更憤怒:持續接收新移民,根本是為了持續燒錢,令香港全線崩壞。政府一面宣傳大灣區,鼓勵港人北上,一面卻興建人工島,收容源源湧來的移民,看似精神分裂,其實深謀遠慮。這不是自相矛盾,是辯證地統一。把你留下來,是為了逼你走。你不懂?但老董一定懂。明日續談。
人工島有什麼陰謀?(下) - 馮睎乾
大島可以亂性。昨天說人工島計劃有助收窄中港差距,不是說笑。建一個這樣的島,不單止用來收納新移民,更增加了你北上的動力,以及歸西的機會。
無中生有在海中興建一個島,即憑空製造一項天文數字的開支。錢是有限的,此消彼長,我首先想到對醫療福利的影響。
近日有朋友和高齡長輩入院,我到醫院的次數也頻密起來,發現不同區的醫院都有人滿之患,甚至要在走廊加插床位,病者無奈躺在眾目睽睽的地方。最荒謬的是,我那位長輩竟因複診而病倒!那天正是林鄭月娥以「關顧下一代」為名,宣布「明日大嶼」的日子。長輩坐輪椅往醫院複診,按照預約時間到達,排第一,但輪候病人太多,醫院人手不足,之前的病人一直看不完,預約也沒用,長輩只好苦等。她因身體問題,不宜久坐,可是等了四小時,依然見不到醫生,這時候她已頭昏眼花,指甲發紫,同行家人見狀,馬上通知護士,結果送進急症室。到醫院前,她一直精神奕奕,誰會想到因複診而出事?
是什麼導致醫院這麼多人、資源如此緊絀?當然是因為這城市的人越來越多。看醫生,本來是為了健康;但在一個人口太多的地方,連看醫生也危害健康。
養老,在香港也一直是大問題。現在政府資助的安老院,至少要等兩三年,且不是年老便可申請,還要出示文件,證明身體夠差,缺乏自理能力。比起審批新移民來港,入住政府資助安老院的標準確實嚴格得多。資助安老院供不應求,私營安老院經營不善,林鄭都隻眼開隻眼閉。
林鄭、劉華這對神diu俠侶,口口聲「關顧下一代」,那麼上一代、這一代呢?特區政府一直寧願大開中門,慷慨資助對香港未有貢獻的新移民,現在又大破慳囊,熱心關顧今天可能連精蟲也未形成的「下一代」,但對於多年來為香港付出血汗的上一代人,則不屑一顧。一個不念舊恩,只問「錢」程的人,是沒良心的;一個只講「明日」,遺忘過去的城,是沒希望的。
儲備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多,香港勢必百病叢生,醫療、教育、交通等方面相信會肛裂式崩潰。不幸住在那個人工島上的居民,亦岌岌可危。根據聯合國機構最新報告,若氣候持續暖化,2030年全球氣溫增幅可能突破攝氏1.5度,海平面上升後,「東大嶼都會」很可能步杜拜人工島後塵而慢慢沉沒。
住在這樣一個前景灰暗的城市,捫心自問,是否疊埋心水去大灣區比較舒服?反正都是死,至少不用住得那麼貴。
人工島除了「完結香港」,凸顯大灣區的優勢,本身也有其戰略作用。承上所述,人工島計劃推行後,政府開支大增,資源不足下,醫療質素將會變差,老無所養。最大得益者是誰?自然是賣年金的政府。我在七月十七日〈從最壞角度看年金〉已說:「年金的真正意義,只在於它是一種對沖『長壽風險』的工具……政府賣保險,當然是最怕你長命。公共醫療越好,則政府賠錢機率越高,所以我擔心:越多人買年金,醫療會不會越差呢?莫怪我小人之心,只是看見推銷員陳茂波的尊容,我情不自禁就會向最壞的方向想。」
人工島的另一用途,是建立「普通話區」。日前我說過,草根新移民為了適應香港生活,不管是否喜歡,必須跟大隊學粵語,但假如有一個自給自足的孤島,上面九成是說普通話的新移民呢?那時候,不懂粵語也不會有什麼不便,新移民及其後代也不必再用粵語了。當然,人工島也很有潛質成為「再教育營」,讓港人像穆斯林一樣,在那裏依法接受黨的教育。
劉德華當然有自由支持人工島,只是在他的「深情」旁白中,我聽不到任何有說服力的理據。假如他真的為香港下一代着想,我希望他說的是:「可能有人話削減新移民名額係『踩紅線』,但我認為,唔應該因為紅線嘅問題而猶豫,相反,只要值得踩,就應該捉緊機會,馬上踩。想香港繼續向前行,取捨係在所難免,選擇一個對香港未來最有利嘅方向,攞返新移民審批權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