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

Sony電影《毒魔》半爛不爛,看你拿什麼來比較(轉戴)

Sony電影《毒魔》半爛不爛,看你拿什麼來比較(轉戴)

MV5BZjY0NDk0NGMtZmFhMi00MDRlLWIwMTMtNzU3
Photo Credit: Venom / IMDb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電影《毒魔》(Venom》被指美國一致劣評,作者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其一,之前漫威系列屢創佳績,珠玉在前;其二,觀眾對題材頗有期望,結果期望愈大,失望愈大。至於其他故事細節,作者比較不同角度加以分享。

失落感往往是相對應的,所謂「期望愈大,失望愈大」,數個月以來,電影《毒魔》(Venom)原叫人引頸翹望,殊不知除了畫面合格之外,各方面慘不忍睹,尤其,對「有要求」的觀眾來說。
這次,Sony Pictures野心大要另立漫威旗幟,卻淪為「文西式攞你命三千」(周星馳電影《凌凌漆》橋段)。

劇本集合的素材頗多,改編故事源起帶有《外星生命》(Life)的影子,借用一次太空任務發現奇異生物,太空船發生意外墜落地球,生物體設法與人類共生;而作戰打鬥情景有《寄生獸》的味道,兩獸惡鬥時,共生細胞可變出各式武器應戰,不同背景的生物實力稍有差異;當然,電影實際背景繼承了漫威《蜘蛛俠》的脈絡,只是被改編得血肉模糊。
說到底,電影究竟是改編或忠於原著,從來都不是問題所在;不管是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是否好戲亦復如是。令人無奈的是,相對其他漫威作品,《毒魔》團隊在鋪排、刻劃角色形象顯得相當低手,看來沒有多花心思雕琢。即使故事框架單調,其實大可聚焦在人物性格,或埋下伏線至中段才揭開活人實驗計畫,可惜這些基本功夫並沒有用上,全戲毫無鋪排無技巧可言,初段情節跳躍之快更是誇張,像谷阿莫「瞬間快閃」式說戲。
編劇起初的心意是這樣的,透過一些畫面對白,細說一位科技企業家心術不正,非常擅於包裝形象,塑造自己是理想主義者、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的偉人,成功騙盡身邊助手、傳媒乃至小孩,表面上熱情投入研發新科技貢獻世界,內心朝思暮想,密謀讓少數精英與外星生物「共生演化」,小圈子離棄殘破的地球到外星殖民過新生活,不惜以殘忍的活人實驗達成企圖。過程之中,好不容易才惹起一位實研助手懷疑,對計畫感到不安,決定私下背叛造反,又好不容易得到叛逆記者(男主角)協助,想辦法借報導叫世人看清他的真面目。
結果變成怎樣?電影起首進展「神速」,瞬間有太空船墜落在馬來西亞,瞬間拉回總部用三言兩語解䆁來龍去脈,瞬間揭示外星生物侵蝕人體意識非常可怕,期間,科企巨頭的言行舉止毫不掩飾,一聲令下直接找活人試驗外星生物,其變態企業內幾乎人所共知。
觀眾看的時候,必然感覺那些陰謀都變成了陽謀,沒需要推考和等待都知道搞甚麼,猶如向三歲小童講故事般:將會有怪獸襲地球啊,變態老大好恐怖啊!
接著,鏡頭再瞬間回到男主角艾迪.布洛克(Eddie Brock)的日常記者生活,用10至10多分鐘,瞬間交代Eddie由當紅記者只因一次訪問壞了大事,剎那間被老闆革職、被女友拋棄,悲憤潛入科企內揭發活人實驗的醜聞,最終被外星生物「上身」。畫面與故事「飛躍」推進之快,難以令觀眾投入其中。
相比其他作品,究竟《毒魔》失去了那些鋪排?


MV5BNTdlM2EzYzEtMzhkNi00NjJiLTg2MjctYjQ5
Photo Credit: Venom / IMDb

假如各位跟筆者一樣特別喜歡《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應該記起編導很用心在描繪角色本身的職業,以及他們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兩部作品均耗上不少篇幅展示角色感情,前者述說奇才腦科手術醫生交通意外後,廢了雙手悲憤沉痛;後者交代體質孱弱的愛國志士,排除萬難也要從軍打仗,歷盡滄桑,受盡冷言冷語;不但述事細膩,兩部電影的場景毫不馬虎,頗有氣氛。
相比之下,《毒魔》簡直是反面教材,所有值得細味的情感都匆匆帶過,老總不似老總,女友不似女友,打擊不似打擊,消沉不似消沉,恐怖不似恐怖⋯⋯甚至連外星生物也不似外星生物。
為何這樣說?意思不是指外星生物那「粘土」的外型有何不妥,而是說主角Eddie跟它共生之後,毒魔跳出來與Eddie對話,內容有點不倫不類,毒魔竟然分享自己還在家鄉(星球)的時候,也像Eddie般是遭同伴排斥的失敗者,所以遇上他時,直覺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體質亦相當適合,注定他們會走在一起生存。甚麼?失敗者?成功者?在未附上人類身體之前,那外星生物不過是堆粘土狀的細胞群,難道在原來的星球有類似人類文化的階級鬥爭?接著,毒魔又指跟Eddie融合共生之後便能「知道一切」,因為掌握了他的記憶,但是,當Eddie女友Anne致電給他時,毒魔看到那名字,又竟然追問這位Anne是誰,如果連Anne是誰都不知道,那之前說掌握了他所有記憶,知道一切又從何說起?
《寄生獸》開局雖然扼要,描繪外星生物卻夠心思


MV5BNjFmZjFkMmYtZTQ4ZS00NjEzLThkNWEtYTk2
Photo Credit: Venom / IMDb

說到這裏,假如我們仍未忘記《寄生獸》的故事脈絡,可得到一些對照位。男主角泉新一跟寄生獸共生之後,寄生獸對人類文化相當陌生,不會因為共生憑對方記憶就知道一切(天才的記憶亦不可能知道一切),寄生獸是透過電腦、閱讀進行資訊演算,概括掌握那些抽象概念,但依然對人類社會各種情慾、心態充滿好奇,所以才有非常多寄生獸與新一的搞笑對白,譬如,知道他看見心儀對象陽具會勃起,便想研究一下,又經常詢問新一,為何他會做許多違反生存效益、計算利害的行為,自己作為外星生物一時無法理解,有時會分享不同生物體的差異,此外,他們互相嘈吵的情節令人哭笑不得。相比之下,毒魔與Eddie的對話只有小部分幽默,大部分均是頭腦簡單的打情罵俏,亦會因為Eddie稱他作寄生蟲而發脾氣,對於人類文化有的階級和褒貶感到介意。
的確,電影版《寄生獸》的導入方式也是快捷簡單,開首極速木交代寄生獸在海洋孵化出幼體之後,隨碼頭貨櫃在日本全國四處侵蝕人體,然而,《寄生獸》還是恰到好處分成了上下集,有充足的篇幅呈現主角與寄生獸的互動關係,讓觀眾更投入事態發展。
本來,編劇在最尾一段可挽回些少失分


MV5BZjY0NDk0NGMtZmFhMi00MDRlLWIwMTMtNzU3
Photo Credit: Venom / IMDb

而《毒魔》剩餘的可觀性,大概到了中段以後,Eddie成為共生毒魔的追逐打鬥場面,才總算合符水準,偶爾有緊張刺激的部分(原版似乎更精采,講述蜘蛛俠先發現外星生物,輾轉才到他人身上)。
全戲到了最後,編劇輕輕放過了可以挽回失分的機會。在結尾,Eddie跟毒魔談論吃人的時候,Eddie堅持要吃壞人,不能傷害好人,套路之老土又回到典型英雄形象(或半英雄)。
本來,這一小段是非常非常難得的機會,可以埋下不俗的伏筆,使全戲重拾該有的陰暗氣息,可力挽頹勢。例如,Eddie向Annie隱瞞自己仍與毒魔共生,畫面應透過神態和語調,描繪Eddie跟毒魔日久共生後,思想漸漸有了變化,開始習慣說謊,變得冷酷和殘暴,再回答毒魔吃人的問題時,Eddie大可以說開始喜歡人血的味道,而吃掉愈兇殘的人類,愈感覺刺激過癮,好人太沉悶乏味,只懂畏縮抖顫,一點意思都沒有。
如此,便可以巧妙脫離陳舊老土的套路,讓此系列回到該有的軌道,在之後的系列另行平衡,未至於人物情理不通僵持在半桶水的位置。
當然,如果我們不講究漫威系列珠玉在前的佳績,《毒魔》勉強基本滿足了一般要求,只可惜觀眾也在進步,稍過時日,今天的一般,已是明天的爛片。


Screenshot_2018-10-05_at_5_03_47_PM
Photo Credit: Photo Credit: SonyPicturesHK Youtube截圖

核稿編輯:鄭家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