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5日星期六

萬年冰雪化輕煙

 萬年冰雪化輕煙


「炎熱的夏天依然繼續。介紹你一個涼爽的風景──槍澤雪溪萬年雪。」大輔是四年前首登槍岳時在槍澤山屋認識的日本人,二十出頭,他是唯一略懂英語的員工,我被惡劣天氣所困,大家都愛自然攝影,便談起來,其後一直保持網上聯繫。推介槍澤萬年雪,是在說笑,他當然記得那年七月我被暴雨擋途滯留山屋,然後又因為山上積雪未融而登頂失敗。現時經已九月,槍澤的雪溪早已盡消融,「要看萬年雪,得要到穗高岳那邊的岳澤,可惜我已不再在山上工作,你也沒法來日本。」因降雪量減少,近年岳澤的積雪在秋季末已完全消失,其實已不可再稱為萬年雪。

對日本的萬年雪與雪溪,並不陌生。日本人說的「萬年雪」,泛指冬天積聚於高山窪地和山谷中、到夏天仍不融化、繼續殘留到下年的雪,學術上稱「多年性雪溪」,而雪溪,就是積雪的溪谷。說「萬年」,只是修辭上的誇張,在高溫多雨的年份,許多萬年雪會消失,但有部份會持續十年以上,底部的積雪被上層的重量壓成「冰體」。當冰體增長到約30米的厚度時,在重力作用下,開始慢慢流過山谷和斜坡,這種流動的冰體,便是「冰川」。在日本,萬年雪分佈最多的地區,非立山和劍岳周邊莫屬,被稱為「遠東最南端的冰川」,這裏也是日本降雪量最大的地區之一。也不奇怪,冰川分佈的條件,是「寒冷」和「多冰雪」,每年均歷經六個月冰封期的立山,平均溫度為-3至-4℃,在日本僅次於富士山和大雪山。至於降雪量,看過當地室堂平的著名景點「雪之大谷」雪牆——鏟雪車在深達20米積雪開闢出來的通道,便不會懷疑,這裏是世界少有每年冬天都會降「豪雪」的地方。

九月再登劍岳,眺望源次郎尾根下平蔵雪溪。
九月再登劍岳,眺望源次郎尾根下平蔵雪溪。

暖化致萎縮 盼見冰川最後一面

從室堂平出發登劍岳,第一天先要翻越雷鳥坂和別山乘越,然後沿劍澤雪溪下降至劍山莊留宿。劍澤是日本最大的多年性雪溪,從海拔2,400米的劍澤小屋下開始,綿延兩公里以上。當加上平蔵谷、長次郎谷,別山谷和真砂澤谷等支流時,融雪期末的雪溪面積仍達到40公頃。那年降雪量異常地多,融化需時,七月的劍澤雪溪,仍是一片白茫茫。已掌握一定的雪溪行走技巧,亦帶備了冰爪等工具,抵達劍山莊後,最終仍決定放棄登頂,皆因攀劍岳路上積雪仍多,尤其是半融化、易崩塌的雪坡,不容冒險。

改變行程串走立山連峯,亦因此多走訪了此區兩大冰川:御前澤冰河和内蔵助雪溪。別山乘越經南峯登真砂岳,頂上可俯瞰東側海拔2,999米的内蔵助谷圈谷,長寬皆為150米的雪溪,光滑的冰層暴露,穿上冰爪下走一小段,可見約20米深的冰臼,積雪融水不斷湧入其中。曾有研究員深入冰臼內部調查其結構,在冰壁上看到多個礫石層,顯示冰川流動的痕迹,冰臼底部的冰體經放射性碳同位素檢測,估計大約有1,500至1,700年歷史,可以說是日本最古老的冰塊。

繼續登上立山連峯最高峯、海拔3,015米的大汝山,最吸引目光的,是主峯雄山東側的另一個圈谷,御前澤圈谷,長700米、寬200米、海拔2,800米的御前澤冰河,盡頭處的冰磧,是頗明顯的冰川地貌。冰川有兩個冰體,上游的厚度為36米,長度為200米,下游稍薄,約27米,長400米。據測量資料顯示,冰體每年流動約20厘米,儘管不太活躍,甚至幾乎不流動,但仍被視為「冰川」。

翌年九月再訪劍岳,劍澤上源已不見半點冰雪,登頂途中於前劍頂上俯瞰劍澤中游和支流平蔵谷中雪溪,卻見只剩下三、四小段積雪,勉強保住「萬年雪」之名。 日本的高山因其獨特環境,孕育出同等緯度地區少見的袖珍冰川,彌足珍貴,然而氣候暖化已令全球冰川不斷萎縮,日本亦難倖免。 台灣山友小杜相約再登劍岳,但不想走傳統路線,「七月底雪溪積雪仍多的日子如何?」想的是眾雪溪中技術要求較低的平蔵谷。「很有見見最後一面的意味呢。」朋友回應。然後,世情紛亂,瘟疫橫行,兩年過去,再訪之日,仍遙遙無期。

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