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有個被塵封的小漁村──馬灣涌村,有近200年歷史,人稱香港小大澳。在四周高樓大廈的映襯下,這個小村顯得格外寧靜。由東涌逸東邨步行過去只需5分鐘,就能走入結界,窺探這個小村的生活。
在馬灣涌村長大的阿威,爸爸本是農民,後來經營村內開業48年的東昇樓海鮮酒家,三十多年前由他接手至今。阿威見證這條村由風光到冷清的歲月,他說:「這裏以前有個露天戲院做樣板戲;也有士多收費看電視,那時最愛看超人;更有理髮店、商店等,現在大家都去商場了。」
村內的老商店都十室九空,仍有營業的只有寥寥數間,其他的新店舖都是由後來搬進來的租客經營。同樣是馬灣涌村舊居民華仔嫂,一直在這裏經營李芳園冰室,餐牌很隨意,開口問有沒有就是了。阿威說:「你要吃公仔麵,她立刻拆開來煮,你點熱奶茶,她就即時沖給你喝。」華仔嫂表示這間冰室至少有70年歷史,以前大家都在冰室樓上住的。問她為甚麼不搬走,還留在這裏,她說:「在這裏生,就在這裏死。」
機場落成生態變「魚蟹都不游來了」
阿威說70至80年代的馬灣涌村很輝煌,曾經是東涌市中心,大家都會來這裏購物,農產品特別豐盛,「東涌最有名是葱,冬天有西洋菜、菜心,夏天又有通菜。我們這裏還有稻米,可以自給自足。」村內的東涌蔬菜產銷合作社,就是當年把農產品批發到香港不同地方的機構,但現時已經荒廢了,只剩當年的招牌。
當年不單止農業旺盛,馬灣涌村的舊碼頭更是當時盛產海鮮的漁港,從現時碼頭一整列破爛的棚屋及失修的漁船、漁網就能略知一二。阿威說東涌的沙蜆很鮮甜,「以前這裏出產很多蜆,一天可以有幾千斤,這裏最好吃的蟹就是藍花蟹,一般是薑葱炒,但自己食的話會原隻隔水蒸,吃那個鮮味。以前漁民一般都不會賣這些蟹,都是自己吃的。」阿威更說以前這裏的海鮮魚穫豐富,可以自給自足。但現時的東昇樓,由東涌漁民供應的海鮮只剩沙蜆及藍花蟹,其他海鮮都要從其他地方購入。
「海水污染,又因為興建機場後,流水都改變了,魚及蟹都不再游來這個灣了。」
旁邊的逸東邨與馬灣涌村的破爛棚屋成為對比,這裏就如在石屎森林中被塵封着的結界一樣。阿威表示,這裏跟他童年生活的環境一模一樣,「政府在東涌保留了這裏差不多30年了。當年因為要興建機場,不知道是否需要這塊地,就不讓我們發展,也不讓舊屋重建。總括而言,你不要動任何東西,全部要保持現狀,所以你現在看到都是破爛的,因為沒有人維修,保留幾十年了。」
村民不願發展「太多人就會複雜」
雖然這裏因為「禁止」發展而保存了原貌,但還是物是人非,就好像村內的雜貨店順昌號,除了賣日用品雜貨,以前更會劏豬賣豬肉。經營雜貨店的舊村民新嫂面對這段往事笑說,「我都84歲了,豬都比我重。那時20幾歲,現在80幾歲,還跟你劏豬咩?豬劏我就差唔多。」而且當年的鄰居與朋友也都不復見,新嫂說:「死光了,都走了。」
在結界內多年的馬灣涌村,近幾年終於出現了變化。阿威說:「好像前年開放了,可以維修或重建舊屋。政府更會在海邊興建一條行人路,興建一條海濱路連接新市鎮。」阿威更表示,這裏已經開始進行地鐵磡探工程,將來可能會有地鐵站出現。居民喜歡發展還是保存原貌呢?新嫂表示不發展最好,阿威也認為保存原貌最好,「用現在這個模式,不要再增加太多的住戶,因為太多人就會複雜。」
無論如何,這條被塵封30多年的小漁村,看來將要迎接新的一頁。阿威說:「馬灣涌村最風光的時間已在回憶裏,已經過去了。」
東昇樓海鮮酒家 東涌馬灣涌村涌口街94號地下
記者:陳靜雅
攝影:張志孟、伍慶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