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0日星期四

歷史,與歷史教科書 - 陶傑

歷史,與歷史教科書 - 陶傑

《琅琅榜》截圖
在「歷史」(History)和「歷史事實」(historical facts)之間,有時已經有點「白馬非馬」的意思;「歷史」與「歷史教科書」(history textbook),更可以是「指鹿為馬」的戰場。
因為「歷史」是一種正式的論述,是「史學家」的專業學術產品。古今中外的歷史學家,由希羅多德、司馬遷到湯恩比,都是很權威的角色,像醫生一樣,歷史學家告訴你那個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還會以旁觀者的身份冷靜分析:發生這種災難,到底是何原因,於後世有何後果。

但即使醫生,有時也會有無心之失的「醫療事故」,將大腸癌誤診為腸胃炎。不是醫生想害你,醫生也是人,亦偶有一時不察。

但「歷史教科書」就不一樣了。教科書是出版社指定一些人寫的。因為教科書是賺大錢的生意,有利益分配,在政治上,某教育出版社的產品,可以由一個政府的教育部向中學指定採用。譬如殖民地香港時代,英國人指定香港的名校採用老闆親國府的香港「齡記」、「人人」兩家出版社的歷史教科書。齡記的中國歷史教科書,由夏商周開始講,一直在平穩敍事,全套書講到一九四五年為止,最後一句是:中國的對日戰爭雖然取得勝利,「蘇俄旋即扶持中共掀起內亂」,以致中國文化淪亡,不知何日得到光復,之類。此一判結論,當然符合事實,隨後出現的「新中國」,雖無一字提及,但始終是一種褒貶之判斷。

香港殖民地時代的親中左派學校,中國歷史教科書,一定採用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出版社。英國人下令現代史教到一九四五年,但這兩家的教科書,一講到太平天國、義和團,用的字眼詞彙就不一樣了。

歷史教科書如此,中國人的「歷史學」,也一樣不可靠,因為最早的孔子編春秋,令「亂臣賊子懼」。

講歷史,只要說事實即可,為何強調要令什麼亂臣賊子感到害怕呢?誰來定義何人為「亂臣賊子」?很明顯,由孔子來定義。但孔子有沒有偏見呢?當然有。孔子當年,對一個叫做少正卯的文人,就有偏見。在魯國奪得權力之後,不由分說,就將少正卯殺掉。

孔子為何殺少正卯,原因不明。後世推測孔子認定少正卯雖然很有學問,宣揚的是異端邪說,有如十九世紀的尼采──尼采雖然是傑出的思想家,很有見地,但尼采宣布上帝死亡,他無意製造災難,但後來的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和納粹,造就兩次世界大戰,都受了尼采這位思想先驅影響。

所以孔子編春秋,就不是述史之簡單,而是注入了他的政見。但孔子是服務於權力的打工仔,孔子有他的小算盤,成王敗寇,敗的一方,就是亂臣賊子了。孔子這個系統比希羅多德不可靠,也是讀中國任何歷史,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之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