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星期三

看《義不容情》悟因果報應 - 馮睎乾

看《義不容情》悟因果報應 - 馮睎乾

《義不容情》截圖


2018年最後一夜,不少朋友在看《義不容情》大結局。我沒看,因為那些年追過的劇,今天記憶猶新。昔日觀眾最常問的,是劉嘉玲演的楚君有沒有死。多年來,演員監製屢被問及結局,他們都比鄭若驊更樂意交代,所有劇情從實招來,現在早已水落石出。我倒有另一冷門疑問:丁有健萬念俱灰後,會自殺嗎?我相信會。大結局通過丁有健下屬之口,告訴觀眾健最近改了遺囑,那下屬同時勸其他人花多點時間陪健,這句話分明大有深意。不要忘記,丁有健的爸爸在老婆死後也曾試圖自殺。假如死囚丁有康是媽媽的鏡像,傻佬丁有健就很可能步爸爸後塵了。

我最欣賞《義不容情》的地方,小時候看不出,長大後才慢慢了解,就是編劇對因果的詮釋。劇中奸角確實沒好下場,大壞蛋丁有康不必說,馮世邦的果報則應在兒女身上,表面上符合大眾期望,然而最令人不安的是:劇中好人才是皇天擊殺的主力對象,賤人有惡報,但怎麼善人的惡報更大?由劉錫明算起,到邵美琪、蘇杏璇、商天娥,丁有康玩死多少好人,然後才輪到自己?如果這是命,那麼命運顯然有「好人歧視」,否則不會長期包庇壞蛋。

《義不容情》的因果報應觀,看似尋常,細思極恐;按照這種玩法,我們難道要「兩害取其輕」,義不容辭做壞人?也不一定。想理解《義不容情》的宿命觀,也許要先看懂《莊子》一個寓言:臧與穀俱牧羊,臧專心讀書,穀只顧博塞(一種棋戲),都沒有好好看守羊群,結果兩人皆把羊丟失了。這寓言非常簡短,但意義深遠,不下於庖丁解牛。「臧」本義為「善」,象徵修身求道的君子;「穀」是糧食,借喻飽食求財的俗人。世人以為聖凡異路,善惡殊趣,強判高下優劣,但莊子告訴你:智愚賢不肖,俱喪其羊。從天的角度看,根本無善無惡,故丁有健不是義人,丁有康也非仆街,何來「善惡報應」?上天的因果機制好比「一國兩制」,其實不會失效,它只是不似你的預期。做好人抑或壞人,不該看結果,而是問良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