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6日星期六

肥叉多汁唔該 - 葉一南

肥叉多汁唔該 - 葉一南



看着十年前的容貌,與今天比對,嚇了一跳,以為眼花,除了眉毛有幾分近似,其他面目全非。整容天后Meg Ryan及雪兒,亦要行埋一邊,這是米高積遜由黑轉白的級數。最近臉書新潮流,拿出十年前的相片與現今比較,叫10 year challenge,馮睎乾先生譯作「十年叉撚住」,笑了,在此借用。不過,我剛剛說的並非人物相貌,而是灣仔一帶餐廳的變遷。

受到臉書啟發,想知道香港飲食業的「十年叉撚住」究竟是甚麼樣子,有一天,行了落附近社區灣仔研究。原來每天經過的地方,除了我自己是慢鏡,兩旁的事物,成住壞空,全是快鏡,不知不覺改頭換面了好幾次。以星街、永豐街、聖佛蘭士街為例,認真去數一數,有三十多處食肆。十年前到現在,能夠「叉撚住」牛逼留下的,大家以為有多少?竟然只得三間!剩下一碗麵、德如大排檔,以及日街小店Spoil Cafe,一,二,三,數完。敬禮。十分一還不到,一直沒留意,現實原來十分驚嚇。我怕基數太低,於是將範圍擴至皇后大道中,及莊士敦道為限。2009年之前存活至今,不計連鎖店,一邊行一邊數,福記、鳳城麵檔、新九記粥麵、華南牛雜、新景園、金鳳、國際咖喱、蝦麵店、快樂餅家、車仔麵之家、餃子園……腳趾未用完,已經數不下去。相信有遺漏,不重要,這一帶食肆店鋪沒有四百也有三百,如果說低於一成(半成可能更貼近事實)的餐廳能頂過十年,準沒錯。

太震撼,差點被這個「叉撚住」擊倒,立即坐入Cupping Room,來一杯齋啡定驚。呷了一口,想起在日街的Amical,曾是灣仔區最佳咖啡,還有那看着時光流轉的二樓陽台,很懷念,今天的後來者,差了一截。最經典的是1949年開業的龍門酒樓,剛好在十年前結業,那一天我還特別去買肥叉多汁。絕無僅有的明火炭爐牌照,燒出的叉燒有煙火味道,我是外賣常客,與燒臘師傅相熟,見貌多汁,好等帶回家做叉燒炒飯更有味道。Fine dining餐廳,星加坡過江龍Cepage,是最悲壯的逝去。太古集團特別建了獨立三層,在永豐街。投資巨大,一絲不苟,Les Amis集團進軍香港的旗艦。我們最喜歡酒牌,少有早年提供有深度布根地選擇的餐廳。開幕時紅紅火火,食物不錯,得了米芝蓮一星,但fine dining不易做,尤其在香港,成本太高,遠超過江龍的想像。另一間消失了的一星餐廳是星街的Principal,我以為他們能頂下去。一個小社區,死了兩間米芝蓮,結論是獎狀與生意沒有絕對關係。最無厘頭是一間小店,名字大概叫Dining Wok,以八十年代的蜜糖蝦、咕嚕肉、豉椒牛、檸檬軟雞作賣點。我是澳洲人,認得這些菜式,在門口經過多次,實在好奇,有一天遇上主持人,他認真回答,目標是喜愛外國唐人街式中菜的顧客。當然了,我真笨,這個定位應該全香港也沒有競爭對手,亦因為境界太高,不久便關門。不做功課,隨喜好開餐廳的經營者,想一想,在這區為數不少。

十年,轉了幾個潮流,大型酒樓全面收檔,私房菜大幅縮減,酸乳甜品曇花一現,手工漢堡包在大型連鎖店登陸後漸見疲態,茶記買少見少,現正雨後春筍的是年輕咖啡室。所有中價餐廳,在我記憶中,沒有一間能夠「叉撚住」,一間也沒有。福記、金鳳、國際咖喱、快樂餅家,留下的只有老字號。如此徹底的變面,相信是香港獨有。來去匆匆,大家都是過客,沒有足夠時間,怎會有真正感情的社區?至於叉燒炒飯,亦因為唔夠汁的關係,在家中已成絕響。可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