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

滙豐大班留守香港被餓死 奧士本救戰友撲向手榴彈(蘋果日報)

滙豐大班留守香港被餓死 奧士本救戰友撲向手榴彈(蘋果日報)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1941年,香港經歷黑色聖誕後,進入3年零8個月的日佔時期。香港淪陷並不代表軍民放棄抵抗,反而不同國籍和階層的香港人,仍利用有限空間,希望為香港自由而戰。

赤柱軍人墳場埋葬二戰時為犧牲的軍民,其中一位是Lance Newnham。他隸屬英軍米杜息士團第一營及駐港英軍參謀長,有份指揮香港保衛戰,後來被日軍俘虜並囚禁在亞皆老街戰俘營。雖然淪為戰俘,但他並無放棄抵抗,一直想辦法和外面的英軍服務團聯絡。可是當他們差不多要舉事逃走時,日軍發現了計劃並將Newnham逮捕。Newnham不肯供出其他參與者,最後在1943年12月18日被日軍處決,終年54歲。
香港淪陷期間,一共有2,184名戰俘死亡,當中1,327人病死、844人炸死和13人被處決。平民方面,最少350人於拘留期間死亡,滙豐大班祁禮賓是其中一人。作為香港最富有及最有權力的其中一人,他大可逃離香港,但因滙豐是香港最重要的銀行,最後他選擇留下以維持金融體系穩定。當時,日軍曾強迫他簽署未發行的港幣,使日軍能在華南地區購買物資,祁禮賓卻一邊簽發,另一邊暗中聯絡英軍服務團。後來被日軍發現,祁禮賓被審問拷打,最後死於營養不良,長眠於赤柱軍人墳場。
而位於柴灣的西灣國殤紀念墳場,主要安葬在香港戰役中陣亡的軍人,包括來港增援的加拿大士兵、加軍司令羅遜准將以及奧士本。奧士本是加拿大溫尼伯榴彈兵A連的軍士長。12月19日凌晨,他帶同部隊退守至渣甸山時,遭日軍以手榴彈攻擊,士兵趕不及將其中一枚拋回敵軍處,奧士本便大叫戰友避開,並不惜自我犧牲飛撲向手榴彈,以身體覆蓋手榴彈來保護戰友生命。死後獲追頒英聯邦最高榮譽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是香港戰役唯一一人得到此榮譽。在香港公園有奧士本的紀念銅像,而衛奕信徑的渣甸山路段(即奧士本犧牲位置附近)亦有一塊牌匾紀念他的英勇事跡。
祁禮賓(左)及奧士本(右)祁禮賓(左)及奧士本(右)滙豐大班祁禮賓。歷史檔案部提供圖片滙豐大班祁禮賓。
歷史檔案部提供圖片
祁禮賓之墓祁禮賓之墓
奧士本。網上圖片奧士本。
網上圖片
加軍司令及西旅旅長羅遜准將,是加拿大軍在二戰中陣亡的最高級官員。網上片段加軍司令及西旅旅長羅遜准將,是加拿大軍在二戰中陣亡的最高級官員。
網上片段
Lance Newnham之墓Lance Newnham之墓
香港守軍來自五湖四海,包括來自荷蘭,香港防衛軍第一連的士兵。香港守軍來自五湖四海,包括來自荷蘭,香港防衛軍第一連的士兵。加拿大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每年都會舉行儀式,紀念在香港戰役中陣亡的加拿大軍人。加拿大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每年都會舉行儀式,紀念在香港戰役中陣亡的加拿大軍人。
12月24日,當大家普天同慶、出外歡度節日之時,會否想起77年前的今天,香港其實經歷黑暗的日子!
當年日本軍隊席捲亞洲,於12月8日開始進攻香港,不同國籍以至不同階層的在港人士在誓死抵抗侵略,史稱「香港保衛戰」。港古佬於24、25及30號推出香港保衛戰特輯,希望大家在歡度聖誕的同時,別忘記有一群人曾為自由而犧牲。
1941年12月8日,日軍第38師團越過深圳河正式攻打香港,展開了歷時18日的「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12月24日)傍晚6點20分,日軍攻向禮頓山及砲轟摩利臣山,盡毀7座機槍陣地。赤柱戰線方面,東旅守軍在砲擊下慢慢後撤,堅守防線。當年香港守軍的作戰策略是利用新界及九龍,拖慢日軍進攻,然後堅守港島。
事實上,日軍登陸港島後,守軍仍然激烈抵抗,在北角、黃泥涌峽、赤柱等地跟日軍爆發激戰,日軍數次勸降也遭守軍拒絕。至12月25日投降當日凌晨,駐港英軍總司令莫德庇仍向東旅守軍發出「Hold on to the last」的電令,可見守軍在整場戰事中抵抗的決心。
可惜,近年曾有人批評英軍在「香港保衛戰」中貪生怕死,隨便投降。研究香港保衛戰,浸大歷史系助理教授鄺智文不認同此說法。他表示法國在二戰中只抵抗廿多日便投降,但香港抵抗了18日已屬頗長時間。他又認為英軍打了一場明知一定輸的仗。首先,守軍人數只有約13000人,分別來自英國、加拿大、印度及華籍英兵等;但進攻的日軍共約40000人,配備多門大炮及空中支援。
此外,由於香港山多,當日軍佔領山頭後守軍已很難反勝。例如日軍佔領九龍山脊後,便以不停以大炮猛烈轟炸港島北岸,守軍最終失守。另一例子是赤柱一役,日軍佔領較高的孖崗山,整個赤柱便在日軍的射程之中,加上守軍無空中優勢,鄺智文認為守軍即使有多堅決也會敗戰。
時至今日,香港各地也不難找到二戰遺下的痕跡,赤柱的美利樓便是其中之一。美利樓原位於中環,即今日中銀大廈的位置,為美利軍營的一部分。日軍進攻香港時曾砲轟該處,現時仍可在大樓石柱看到被轟炸的痕跡。日軍佔領香港後,以美利樓作為軍營之一。












12月25日聖誕節,滿街燈飾閃耀,但其實77年前的今天,香港其實正經歷「黑暗日子」!
當年日本軍隊席捲亞洲,於12月8日開始進攻香港,不同國籍以至不同階層的在港人士在誓死抵抗侵略,史稱「香港保衛戰」。港古佬於24、25及30號推出香港保衛戰特輯,希望大家在歡度聖誕同時,別忘記有一群人曾為香港的自由而犧牲。
1941年12月25日早上,香港守軍再度拒絕日軍勸降。日軍在下午進攻至灣仔,西旅為免指揮系統癱瘓令部隊受殘害,香港總督楊慕琦決定投降。同日清晨,東旅仍按照英軍司令莫德庇凌晨發出的電令「hold on to the last」死守赤柱半島。
聖士提反書院當時是野戰醫院,處於守軍與日軍戰線之間。由於守軍頑強抵抗,令日軍損失慘重,大部份軍官戰死,日軍攻佔醫院後便進行大屠殺報復,士兵將躺在病床的傷兵刺死,甚至殺害和強姦護士,最少60人遇害。書院旁的軍人墳場,有墓碑紀念被殺的人。
香港投降後,聖士提反書院由醫院變為拘留營,主要囚禁外籍人士。書院近年設立文物館,展出多件物品反映拘留營情況,包括書籍、生日卡、日記、出世紙、琴譜等等。該校中史科主任陳國培指出,因日軍能力有限,對拘留營的管治較鬆懈,戰俘會盡量維持以前的生活狀態,希望減輕拘留帶來的痛苦。
其中一件展品是拘留營其中一個外籍少女-雲迪羅西尼,以麵粉袋縫製的斗篷,陳國培表示當年拘留營環境惡劣,雲迪羅西尼帶不夠衣服,於是利用拘留營內的麵粉袋改成斗篷,用以禦風避寒。館內亦收藏了刺刀以及一支寫上義勇奉公的日章旗,旗幟屬於一名守衛拘留營的日軍,上面簽滿名字。陳國培解釋家人和長輩想鼓勵軍人義勇奉公,所以會將簽滿名的日章旗交給他們。
若大家有興趣參觀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了解更多香港保衛戰歷史,可以到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網頁預約,書院會安排學生導賞員為大家講解。
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網頁:bit.ly/2PWtcWQ
【港古佬】專欄每周於《蘋果動新聞》播出
鳴謝:鄺智文博士 聖士提反書院 香港史學會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港古佬YouTube頻道 已經推出,想了解更多有趣香港史,記得訂閱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