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燦」之謎 - 陶傑
中國人移民加拿大, 無法融入西方主流,加中出現核心價值之衝突時,漸見異心。
因電視劇「網中人」那個呆頭呆腦叫阿燦的新移民角色,自香港人上一代移民加拿大,已現「加燦」一詞。
即使五十年代開始,香港新界吉澳上水的原居民土著賣掉糧田,去英國開餐館和外賣店,炒賣咕嚕肉和揚州炒飯,亦未聞有「英燦」之稱。
那麼為何獨有「加燦」呢?因為移民加拿大的那些香港人,要經過領事館資格審核:要有資產,還有專業技術,香港公務員退休如領有長俸,懂得一點英語,移民多倫多溫哥華,一切很方便。
上一代「加燦」蒙受英國殖民管治太平盛世之惠移民加拿大,不是賣豬仔,不必由頭打拼江山,帶着一批退休金和一座房子,養尊處優,天天空虛無聊。
所以移民加拿大,香港先創造「坐移民監」此一淒涼的名詞。加拿大領事館當天批給你移民簽證,明明歡天喜地,因何一到了那邊就覺得進了赤柱監獄?若是如此悲慘,加拿大政府不是監獄長,你可以隨時走出監倉,返回香港這個背靠祖國的自由世界。但是他們沒有。
每次看見「加燦」回鄉,這一代再無力賣樓移民的香港年輕人,心情頗為複雜。加燦們又很會曬命:香港真係好呀,有茶餐廳,有絲襪奶茶。我們溫哥華那邊做來做去都不及香港那麼地道呀。
「加燦」們回來,有時會裝扮劉姥姥遊大觀園:嘩,人多了那麼多呀。我們加拿大那邊房子也越來越貴了呢。不過香港許多點心師傅移民去了,我們的蝦餃叉燒包也不輸給你們呀。
比較起兩地的食物,有如劉姥姥進大觀園:「我正想現擷的瓜兒菜兒吃,外頭買的,不像你們田地裏的好吃。」在口腔期這個骨節眼上,加燦和香港人最容易暗傷感情。
何況隔一座太平洋,越來越多「加燦」染紅說風涼話。他們投奔了有一人一票的加拿大,一些以前演過大俠的領袖人物,也開始指罵香港爭投票的年輕人為何有書不好好讀,撐把雨傘去坐街,不做中國人?我們加拿大沒有那麼不守規矩。
英文早有Diaspora一詞,是社會學中的專科。這個問題,值得柏克萊大學遺傳系開為博士論文,研究一下炎黃子孫的腦袋之基因,為何如此結構。二十一世紀,這是一個人類學的大題目,將來美加若有一日大規模排華,最緊要留下三數樣本送進實驗室,將來論文出來,會對人類世界有貢獻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