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星期日

〈睹物思甜〉梁家權 Leung Ka Kuen

 


原刊 2024年3月27日《信報》
「食家廣場」專欄
〈睹物思甜〉
人人前仆後繼北上尋樂,乃人之常情,花花世界,抵買抵食又多花款,吸引力的確很大,香港靜得令人憂心!與其坐困愁城,不如趁靜靜哋細味可堪回味的昔日情懷,所以取消防疫措施一年以來,我盡往舊邨老區、細街小路去,而且去到哪裏便吃到哪裏。
這天來到亞皆老街與快富街一段廣東道,草根街市,攤販滿街,插針不下。說起來,自從搬過港島,幾十年沒來過旺角街市,從旺角地鐵站走到廣東道,人頭湧湧,眼前是一幅充滿活力的平民生活拼圖。還記得半個世紀前,旺角街市雄踞山東街至快富街一段廣東道,中間遭亞皆老街斷開兩段,一直都是以南一段最旺,現在風水輪流轉,也十分應景,財位轉到北方!
小時候幾乎天天跟母親來旺角街市買餸,由買貓魚、吹雞屁股、剝田雞皮、照鹹蛋黃、問菜販攞多兩條蔥……當年無心插柳,不知不覺間為認識食材打下基礎。同時,學曉一些街頭智慧,也潛移默化了知足就安樂的小市民心態。
今天路中間沒有經常要「走鬼」的魚販,而被主人寵得如珠如寶的貓兒只吃貓糧和貓罐頭,冰鮮雞當道令活雞檔難存,人道主義下當街處決田雞的場面已鮮見……雖然如此,但回頭細想,熱鬧跟當年其實沒有兩樣,名字真的起得好,旺角畢竟是旺角。
鑽到路邊的排檔後面,赫然看到從右至左橫排6個招牌大字:「廖同合荳品廠」。如今橫排中文字為配合英文字,都改為由左至右,這類正宗中文書寫規格的招牌,已買少見少了, 廖同合的門面招牌可能老過我。並非因為發現古董而愕然,而是恍惚墮進時光隧道,實在沒想到這家豆腐鋪仍在,清楚記得小時候在這裏買過豆腐,飲過豆漿,食過豆腐花。也想起當年只以報紙包住豆腐,用鹹水草扎穩,一路滴住水帶回家,有一次更發現豆腐皮印上了報紙的新聞標題,需用刀「片」走薄薄的一層!
吃了一碗豆腐花,同行的人問味道如何?滑不滑?有沒有豆味?誰知道我吃了一口豆腐花,從前事點滴上心頭。當年家貧,豆腐花並非零食。我們用大漱口盅到廖同合買豆腐花,回家灒上豉油熟油再撒蔥粒,就是一道好好撈飯的滋味菜式。不過,現在超市的盒裝豆腐花總不是那般風味!
香港到處有好風景,懷舊讓人睹物思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