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填詞L》上映一星期,見到很多演員、導演、不同界別的文字人、創作人齊齊主動出文撐《填詞L》感謝大家的支持之餘,同時發現電影無形中連結了各個追夢同路人,覺得很奇妙。
說起票房,想起自己一件不堪的往事:我跟Stephy、Eman去商台宣傳《金都》電影歌曲,第一次做娛樂版圍訪。記者們圍著我把錄音/筆記簿對着我,等我答問題,我呆了。問題是,他們還未問問題!但全世界好像在等我答問題我還未搞清發生什麼事,她們兩位已經非常流暢,熟練地一人一句把我們宣傳電影歌曲的事組織好告訴記者,我像看表演一樣,內心讚嘆着:勁!記者可能見我沒有什麼參與感,想讓我說說話,問我有沒有票房壓力?我話:「冇壓力,因為呢套戲係香港政府全額贊助,啲錢唔使還,所以冇所謂啦。」我身邊兩位演員聽到我嘅答案即時露出了這個表情,幫我補飛說:都希望多啲觀眾可以睇到套戲,請大家多多支持!
事隔四年,我終於搞清楚「冇乜壓力」或者是類似「我冇努力」的自我防護機制。身邊的朋友、素未謀面的page主比我更著緊票房,並不是卑微的「回不回本」的問題,而是一眾演員、工作人員不計回報、同心協力、排除萬難、歷盡艱辛地做了一個非常難得、非常高質的作品出來,香港觀眾值得到大銀幕感受這一切。除了女主金馬、金像雙提名外,金像獎提名的音樂及主題曲、杜老師親手落場的混音,真的要到電影院看/聽(還有我打開了防護機制,懶有型說自己邊拍邊寫的劇本其實有提名金馬獎)。
如果這樣說是迷信獎項或主流定義的成功、有違填詞L的覺悟,我想分享副導演在電影節首映的一個story,還有上星期收到的觀眾分享。最近每次當我灰心喪志,覺得自己好像以前那個太用力追夢的白痴在「自取其辱」時,我都會重看這些截圖,又覺得自己做的事好像有些意義。
寫於
2024.3.14
5:49 a.m.
《填詞L》票房還差$2000就到200萬之時
P.S. 雖然有些觀眾已經看了五六次,但有一些觀眾仍然因為各種理解上的落差,猶豫要不要進場。在此澄清兩個常見的誤解,一、個名好奇怪,點解要用粗口?又有些人見到這個字就說:你身為女導演,沒有「撚」,應該改成女性性器官。重申片名這個「撚」字是指「非常熱衷一件事的人」(如果是90年代,就會叫「填詞發燒友」),並不是指性器官。(突然有點跟修女對話的既視感)
二、2B級是不是很多粗口?答案是只有開場後5分鐘內有兩粒粗口發音的字,電影並不粗俗。好多中小學老師、學生看完表示非常喜歡,謝票最少聽過兩位女士舉手說這套是近年港產片中「最合家歡」的電影,電影在金馬影展被編排到推薦青少年觀看的單元。
請各位把握機會第二週進場看《填詞L》,已經看過的觀眾不妨再次入場,我肯定你可以看出一些你第一次觀影時沒有留意到的伏線鋪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