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限定 街頭小食 炒栗子】
每逢秋冬,香港街邊便會瀰漫著煤炭香味,伴隨而來的,還有鍋鏟與鐵鍋碰撞傳來的「擦擦」聲,提醒大家冬天的到來。這便是傳統的街邊小食 —— 炒栗子。
每鍋炒栗子中看見烏黑、油光發亮的「沙」,原來是石英砂。石英砂本來是白色,經過在鍋內不斷翻炒,「吸食」油份和糖分,再與栗子之間的翻炒接觸,才會變得烏黑而有光澤。
雖不能吃,它卻是炒栗子的精髓之一,栗子內部本是密封,栗子又形狀不規則,如受熱不均匀,就非常容易爆開。栗子在熱騰騰的石英砂打滾,能確保受熱均勻,避免於炒製過程中爆開。
與此同時,它們也能把栗子殼表面一層黏稠的絨毛黏掉,令栗子看上去更光亮、光滑。
炒栗人不會隨便丟棄這石英砂,留起備用,炒製時間越長,石英砂也會越見光滑溜圓。
炒栗子,由生到熟,需時約1小時,步驟說來並不困難,加入砂糖,再經過炒焗炒三部曲,一鍋栗子便能炒起。炒好後炒栗人便會過篩,篩走石英砂,把栗子放進保溫箱,再用一條厚毛巾吸收熱氣保溫,保證顧客都能吃到熱騰騰的炒栗子。
簡單的步驟卻是處處透著經驗,時間的長短、火候的掌控,都會影響栗子的口感,以及會否炒焦或爆開,而表面密封的栗子要判斷生熟,也是經驗的累積和沉澱。
為提升銷量,炒栗子檔一般也會兼賣,煨蕃薯、花生、鵪鶉蛋等食物。
炒栗子時要不忘兼顧其他食物的火候,過程還要忍受爐火燃燒時散發出來的濃煙,熱騰騰的食物背後,隱藏了製作人無限的心意。
炒栗子檔以流動小販牌合法經營,不過自70年代初,政府不再簽發流動小販牌,牌照亦不能轉讓或繼承。隨牌照持有人離世,流動小販牌也逐漸減少,自然消失。
據民間團體的非正式統計,香港炒栗子檔約餘20多檔,或許不出數年,栗子車便會絕跡香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