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星期五

丁新豹博士臉紅嗎? - 馮睎乾

 丁新豹博士臉紅嗎? - 馮睎乾


《香港志》首冊分兩卷,即〈總述〉和〈大事記〉,兩卷都是丁新豹博士主編。丁新豹乃香港史權威,曾任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現為中大歷史系客席教授,2019年獲頒銅紫荊星章。他把名聲押在《香港志》上,是否對得起自己的專業呢?就讓我們客觀地看清楚。

丁博士主編的《香港志》,儘管大大力標榜「有別於海峽兩岸官修志書」,強調「全面、系統、客觀地記述」歷史(見〈凡例〉),彷彿要跟「愛國愛黨」意識形態割席,但口裏說不,內容卻很誠實,隨便翻檢一下,就找到很多不全面不客觀的內容。

第55至58頁「文化的南流與北傳」一節,立場明顯偏頗,為中共塗脂抹粉,令讀者側目。例如說大陸文化人南來原因,由辛亥革命說起,中間提及「抗日戰爭避難」、「左翼作家逃避國民黨迫害」,都寫得一清二楚。但1949年後文化人為什麼南來,則隻字不提。你好意思自稱「全面」?

五十年代初避共南來的張愛玲,在香港寫了《秧歌》和《赤地之戀》(兩部小說在今日大陸仍是禁書),《香港志》竟用上「美元文學」四字形容二書(第56頁)。「美元文學」語焉不詳,常帶貶義,單看字面,容易令人想到「收美國人錢抹黑中國的文宣」。儘管《赤地之戀》是美新處委託張愛玲寫的,但《秧歌》完全不是,不能用「美元文學」胡亂概括。這種寫法叫「述而不論」?叫「客觀」?

《香港志》談及香港流行曲風靡內地,點了不少天王天后的大名,但有幸「名留青史」的詞人,只有一個晚年投共的黃霑;至於在大陸最負盛名的一位,則連「佚名」也沒資格。最有趣的,是這個「文化的南流與北傳」部分,提到蔡元培、陳寅恪、張愛玲、周潤發、張國榮、周星馳等人,頂多只給予一句話篇幅,但結尾壓軸一段,竟花近二百字表揚深圳大疆的創辦人汪滔!(第58頁)

五百年後假如香港史料只剩下《香港志》,讀者該以為汪滔是香港的「文化崑崙」。短短四頁已千瘡百孔,全書問題若數下去,恐怕比同文古先生罵「十一哥國父」更長篇。算了,只想簡單問一句:丁博士臉紅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