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0日星期日

佐敦45年印尼餐廳 第二代重開老店 印尼大廚主理 巴東牛肉飯味道幾十年如一日

 佐敦45年印尼餐廳 第二代重開老店 印尼大廚主理 巴東牛肉飯味道幾十年如一日

深冬的天空,總是帶灰白灰白,偶爾射下在樹葉的光,穿透在葉縫中,直映在一面寬大的半落地玻璃窗前,照亮了山林道這叫峇里堂整間小店。光,一直是店深切的渴望,始於佐敦南京街,最初,畢竟白天都是黑夜的日子太多太沉重─峇里餐廳,滿載鄉愁的名字,散落在天涯的印尼遊子,在這暫借的棲身地─香港,做着家鄉的菜,望着家鄉的路。

一盞孤燈,立在佐敦,晃眼四十多年,成印尼菜經典老名字,用生命燃燒的歲月,用熱血謄寫的熱情,驀然回首,是時間長廊一聲聲哀哀的嘆喟,繾綣在無邊黑夜中─光。從來是這名字想要的救贖……如等待黎明的到來般,帶來滿是希望的光明。

老店重生

從透明玻璃一眼望盡,狹長走廊倚窗一列的餐枱,小店令人覺得帶一份熟悉感。這份熟悉來自四周都擺放印尼「高地上的人」之稱的托拉查(Toraja)民族木雕藝術公仔,掛了印尼土著的彩色玻璃吊燈,極富民族色彩,這是舊日「峇里餐廳」的裝飾。窗前貼出餐廳昔日熱鬧的舊相,在簇新明亮簡潔的裝修下,處處提醒着這是一間有歷史的老店。一名架着幼框眼鏡,身形高大,繫着圍裙的年輕人從廚房步出,他叫周安健,人稱Johnny,「印尼菜給人印象不算強烈,其實它根基好強,好有特色,不應只屬小眾,我希望它有更多人認識同肯定,我是用革命情懷去經營這間店。」Johnny笑着說。這家叫峇里堂的新店,其實是老店峇里餐廳的延續,現由第二代林悅虹(Joan)夥拍男友Johnny經營。店裏不再有懷舊的紅皮卡座位,都是簡約的木枱椅靜候着,二至四人座位整齊的並列,三三兩兩的客人,沒有昔日一家大小前來的熱鬧,卻多了很多年輕一輩,使小店看上去時麾年輕,充滿活力,並乾淨衞生,一改老店那殘舊邋遢的頹風。門口左方廚房燈光明亮,裏面傳來剷鑊的碰撞聲音。

正宗印尼菜

廚房內只有Johnny和大廚Sabar二人,Sabar是印尼人,在印尼長大,家窮,自小已幫媽媽煮飯,熟稔印尼傳統烹調。十六七歲來港,就在峇里餐廳廚房當小工,做醬、醃肉、串燒、洗切等,漸漸成為大廚,煮得一手正宗印尼菜。Johnny十多年前已跟隨Sabar學做印尼菜,盡得真傳。餐廳大部份食材由Sabar直接向印尼當地取貨,調味如印尼人常用的香料,石栗、沙林葉、豆蔻、黑栗、芫荽籽、沙薑等,是在印尼肥沃的火山土壤栽種出來,特別乾身,分外香濃,都是印尼菜的香料基底。「印尼菜多磨碎香料,煮成又黑又杰的醬,賣相不好看,味道濃郁。印尼國民多信回教,不吃豬,通常吃雞及牛肉,最馳名是巴東牛肉,印尼人只在慶典、節日才吃。源於蘇門塔臘島首府巴東,醬汁叫Rendang,又名巴東醬,用許多香料製成。」Sabar說。

巴東牛肉是這店的招牌菜,Sabar和Johnny十數年慣常的中午,待午市客人走後,就準備此菜式。煮Rendang要用上十多種材料,南薑、檸檬葉、沙林葉、石栗等香料,慢火不斷炒,Sabar堅持天天做,比別店用現成的醬混合攪拌要費更多時間工夫,這裏的味道始終無人能及。

喳……喳……喳……傳來的炒鑊聲,原來Sabar在大鑊前,揮動着鑊鏟大力炒醬。他很費勁地不斷翻動醬料,醬由液態炒至焦糖化。他特意挑選牛𦟌代替一般的牛腩,牛𦟌部位較腍身,層層分明,切成小件,與醬汁同炒,起碼要炒三至四小時,是為讓各種香料味道發揮天然。烹煮後待過夜,讓醬料香味徹底滲透。牛肉咬落軟而不爛,酸辣香甜,層次複雜,香濃惹味,令味蕾一振,覆蓋飯上足以令人將整碟都幹掉!「印尼雨水多,有許多梯田,一年可產兩三造米。印尼人的主食除白飯,還有黃薑飯。」Sabar說。黃薑飯也是這裏的靈魂食品,Johnny每天三餐都吃不厭,這飯在峇里餐廳有另一深層意義—一種平凡的幸福,一頓飽飯,三餐一宿,曾是始創人所追求的。

始創人的中國夢

「創辦人林貽忠和妻子,同是印尼華僑,二人才十八九歲,49年中國建國,響應號召回國建設,滿腔熱血,離開印尼,回國卻遇上政治運動。」Johnny說起餐廳的往事。一場又一場的政局動盪使林氏夫婦心底冒寒,二人毅然放棄一切,一窮二白的南來香港。「林貽忠本是大學教授,但學歷在港不受認可,只能去一間印尼餐廳打工,後來老闆移民,將餐廳頂手。林貽忠積蓄不多,林太向印尼家人借錢,餐廳才順利開張。」Johnny說。那是1975年,在佐敦南京街,叫峇里餐廳—封存了一縷鄉愁,那是印尼遊子思鄉之情。

「林生林太花盡積蓄建餐廳,很窮困,住的地方也沒有,只能在餐廳建個小閣樓休息。」小閣樓無窗,「林太說在閣樓是白天不知是白天,暗無天日。」Johnny憶說。林氏夫婦看不到光明,但窘蹙的閣樓就是他們的家,有窗有光,成了他們心底的昐望!餐廳是家,來的客人,他們就當來家探望的朋友般對待。「林生親切有禮,招呼每一個客人,負責廳面。林太看很多食譜,改良廚藝,煮出印尼家鄉風味。」在他們艱苦的經營下,趕上香港經濟起飛黃金三十年。「起初多是印尼客,慢慢變成有很多香港本地客,後來有不少移民去外國的客人,回港時都專誠來幫襯。」餐廳成了客人的老朋友般,生意很好,令峇里餐廳這名字有着從未有過的光彩。

這份如朋友般的親切氣氛,吸引了當年在附近循道中學就讀的黃毛小子Johnny,午飯時都喜歡來幫襯,尤其是黃薑飯。「我中學時發育,食量大,十九元一個黃薑飯,抵食又大碟,所以常幫襯。」他猶喜愛林生的熱情關切,「林生對客人好好,對學生仲好,經常笑瞇瞇問我們飽不飽,不飽可以再添飯,好好人!」

最初,Johnny與Joan份屬同校同學。「初時見這個女子很特別,很冷漠,不作聲,好內向。我性格樂天,兩人正好互補,大家都很談得來。」後來Johnny幫襯峇里餐廳時,遇見了Joan,得知她在餐廳當侍應,是老闆的女兒。「Joan在校少談家事,餐廳對她來說不是開心的地方。因為其他小朋友可去公園玩,她的童年只能困在餐廳,終日埋頭苦幹。她家人只看到是餐廳養大她,她付出是理所當然,但看不到她努力的代價。」這難纏的複雜感,成為她心底裏的怨念,只好以沉默去對抗這沉鬱的暗黑。後來Johnny中五畢業時,林生邀請他到餐廳做侍應。「餐廳是自己中學飯堂,林生又對我好,對於我有一種浪漫情懷,我好樂意來做!」

Johnny到餐廳與Joan一起工作,日久生情,成為戀人。對於Joan,Johnny的出現就是那道光,他的樂天總能掃走她的陰沉,而黑暗中有人牽着她的手前行,這令她心安又踏實。餐廳共事中,他和她共同去經歷許許多多的波譎雲詭,其中也包括橫在他們面前的老夥計。

一代舊人欺新人

「當時餐廳已經營數十載,客人大多年老,流失了不少,生意已大不如前。」而且,餐廳模式老化,老夥計為冧客,會私下將餸菜份量增加送給客人。「像春卷例牌六件,但上枱時夥計給十二件,客人開心,但餐廳就蝕上加蝕。」Johnny和Joan是年輕人,提議老夥計用其他方法,夥計覺得二人欠經驗,難成大器,不聽吩咐。「老夥計有私心,不肯教我們年輕人,像珍多冰,他們會收起不讓我們看怎樣做,我惟有靜靜的在旁邊偷師。」連一些老客人見兩個年輕人規行矩步辦事,餸食沒加碼,也諸多留難。「試過餸菜上我不多給客人,他叫我斟水時一時要熱、一時要凍,後來又要温水。又有客拿着印尼地圖問我地名,我不懂,他就以印尼粗口問候。」

這樣的來者不善,令Johnny完全摸不着頭腦,很難受。

「林生林太當時已年老,經歷多年拼搏,林太食無定時得了胃病,到2010年,積勞更發展成胃癌。」林太患病才退下火線,一班客人卻為她穿針引線,介紹名醫給她,可是五年後,林太胃癌復發過身。這次林生打擊太大,頓時感到整個世界像停止了,他時空開始混亂,記憶消退,不知不覺患上腦退化症。「生意明明虧損,差得無法出糧給夥計,但林生在數簿仍寫上賺錢。租金未交,林生又當交了。這時,舖頭業主還提出加租,餐廳根本無法經營,陷入結業危機,黑暗又像一張灰色的網再一次撒下來,Joan在喪母及父病,兼餐廳連年蝕錢的籠罩下,被壓得透不過氣,心灰意冷,想將餐廳結束。

餐廳雖千瘡百孔,但Johnny知道它是林家大半生的心血,不想它就此倒下。還有一個人,叫Johnny和Joan無法割捨的,那就是大廚Sabar師傅。「林生林太一家人對我好,我好多謝!所以沙士時餐廳蝕錢冇錢出糧,我冇糧出都繼續做,同餐廳渡過難關。」Sabar說。他由18歲做到現在,林氏夫婦更讓他住在林家,大家情如家人。「Joan細個那時,我會接送她返學放學,兼做保母工作。」Sabar說。

Johnny和Joan對Sabar師傅也相當不捨。「Sabar跟我們像一家人,如餐廳結業,這個家人就要離開我們,他煮印尼菜的好手藝亦要浪費。他在印尼又有老婆同仔,如餐廳結業,他就失業,我們不想他離開又養不到家。」Johnny說。再不捨也難敵猛烈的加租,餐廳在無法繼續下,Johnny和Joan結業前還得被狠狠踹了一腳。

Johnny和Joan對Sabar師傅也相當不捨。「Sabar跟我們像一家人,如餐廳結業,這個家人就要離開我們,他煮印尼菜的好手藝亦要浪費。他在印尼又有老婆同仔,如餐廳結業,他就失業,我們不想他離開又養不到家。」Johnny說。再不捨也難敵猛烈的加租,餐廳在無法繼續下,Johnny和Joan結業前還得被狠狠踹了一腳。

當家作主傳承

「老店業主要將餐廳還原70年代原貌,林生腦退化,完全忘記!我們未出世,真是考起!」舊日林生林太曾改建餐廳,如加建小閣樓等,若要還原,就要找一些熟悉原貌的人。後來Johnny發現原來不少老客人最清楚,於是他一個搭一個的,穿針引線,找到這批老客,叫他們逐步回憶,還原當年原貌,這次可謂是客人救了餐廳。「林生與客人建立的友好關係,是幾十年累積的感情,當你有難時,客人就如朋友,會出手幫忙,真是幫餐廳渡過一個難關。」客人深入透徹的幫忙,一份超越金錢之外的感情,為餐廳注入了光和熱,加強了Johnny重開餐廳的決心,讓這人情味能延續下去。Johnny和Joan不氣餒,像昔時林生林太的一步一步去建立。「老店結束,我們一定要重開餐廳。」

2016年,他們終覓得在廟街重開,仍由Sabar掌廚,一改舊店衞生不佳的頹風,他們不忘初心,對每位客都像老朋友。重開後舊客紛紛前來,還吸引不少新客,生意很好。「Joan和我在廟街店算是可以當家作主,多了好多新客,甚至在facebook貼文多謝我們重開,令我們好感動,好開心!」

當新店站穩腳步,只短短三年,業主要收回整幢大廈發展,2019年六月,餐廳又無奈要結業。儘管Johnny和Joan屢遭挫折,但仍不灰心再開餐廳。「停業一年多,最近我在山林道找到樓上舖再開,叫峇里堂。」店子更年輕化,裝修簡約整潔,保留以前的名菜,親自製作,十分認真,都以輕食套餐為主,餐廳一步一腳印地走向光明。就算現在街外疫情嚴重,店內人客稀少,生意冷清,令餐廳雪上加霜,又陷苦苦經營中,但Johnny和Joan仍有一顆堅定的心。因他知道這裏曾在印尼菜的星空下,是多麼的耀眼,他相信黑夜之後會有光明,而光是值得去追求,有光才有希望!才有明天!

撰文:容敖登

攝影:陳旭鵬、謝致中

峇里堂

地址:尖沙嘴彌敦道176號The Nate 3樓

電話:2780 7789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四11:30am-10pm,星期五至日11:30am-10:30pm


自言以革命情懷經營的Johnny,希望印尼菜有更多人認識,不再局限小眾口味。
自言以革命情懷經營的Johnny,希望印尼菜有更多人認識,不再局限小眾口味。
印尼菜代表主菜之巴東牛肉,以十多種印尼香料烹煮,味道複雜,醬汁香濃惹味。
印尼菜代表主菜之巴東牛肉,以十多種印尼香料烹煮,味道複雜,醬汁香濃惹味。
Sabar師傅是印尼人,十多歲已在峇里餐廳當廚。
Sabar師傅是印尼人,十多歲已在峇里餐廳當廚。
黃薑飯($32淨飯)(主食轉+$8) 黃薑飯用日本珍珠米,浸黃薑四小時入味,飯味清香,飽滿煙韌。
黃薑飯($32淨飯)(主食轉+$8) 黃薑飯用日本珍珠米,浸黃薑四小時入味,飯味清香,飽滿煙韌。
第二代傳人林悅虹小姐,夥拍男友重開餐廳。
第二代傳人林悅虹小姐,夥拍男友重開餐廳。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