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年了,裁員、公司工廠倒閉、失業率由疫症爆發前約3.3%升至6.3%,失業人口超過24萬。9月,美國制裁,11月出口美國的Made in HK變成Made in China。「香港製造」招牌不保,但偏偏有班人在疫流設廠創業,生產汽水與糕餅。在最艱難的時候,我們不再只貪平貪方便,而是重新面對藏着香港文化的Made in HK。
傍晚6點幾,從事金融業的Victor及開寵物時裝店的Daniella下班,回到新蒲崗的汽水廠The Carbonation開工。汽水廠投資過百萬,主要生產兩款tonic水,以及荔枝木煙熏水,讓人調酒用。「因為自己好喜歡喝酒,眼見香港有本地製作的Gin酒,我們忽發奇想,不如推出本地的tonic水,襯返。」本地tonic水,唔係有汽就得,他們從大家廚房都找得到的材料入手,果皮、冰糖、草果、百味果及桂皮,都可在九龍城的店舖買到,剩下檸檬。因為進口檸檬的表皮有層蠟即被DQ,於是找了上水黎記有機農場的娣姐,她家中有7,000棵檸檬樹,來自台灣的香水檸檬,摸落外皮厚又硬,少汁,但輕刮外皮,離遠都聞到似香茅又似青檸的芳香。生長於本土有機土壤,確有本地氣味。
「香港好像一直沒有本土的汽水廠啊,我們還以為這麼新鮮的事,一定可以引來好大迴響。誰知個迴響就是疫症來得太突然。」工場2019年籌備,2020年1月生產第一pack tonic水,合作的餐廳酒吧因反送中運動加疫情相繼關門。恐怖程度係一個月賣得一兩箱,即48支。
從賣兩箱到一萬支 雞尾酒tonic有得做
投資七位數字,有些股東退股,剩下他倆一腳踢,守業半年差啲執笠,Victor說:「連回來的車費都唔夠畀,先至開始驚。」Daniella補充:「莫說借酒消愁,完全有種『喂!咪去新蒲崗,咪去工廠,唔好接近這空間,唔想面對』的感覺。」
不過,所有有象徵意義的本土老字號,都有頂硬上的基因。他們說反正疫下冇處可去,平時放工行街睇戲食飯happy hour,而家買個飯盒就回廠吃,或聊汽水的事,反而更專心。「我們自我安慰,要開始一件咁有挑戰性嘅事,今年是最好的時機。」利用這機會,專心做更多。天有眼,有支持本土品牌的咖啡店以他們的tonic水配搭單品豆Espresso,把他們帶入市場;5、6月,疫情放緩,報復式消費、staycation,大家適應市況留家都一樣可chill out減壓,加上對本土產業的支持,生意有起色。又認識了居港的奧地利酒廠老闆,他想做一支在家一開就可以飲,類似雞尾酒的highball(高杯酒)。一個月時間,他們就製作出隨時飲得的樽裝雞尾酒。8月,他們所有產品的生產量約1,200支;12月,最高產量10,000支。打鐵趁熱,他們計劃再投資七位數,新增幾條生產線,Made in HK一樣發揚光大,是2020裏讓人鼓舞的好消息。
有本土汽水冒起,也有人專登疫市開廠。7月,我們首次禁堂食,食店被殺個措手不及。幾間餐廳合資開食品工廠「不鳴」製作月餅及推出混有台灣元素的傳統及應節糕餅。負責人趙先生有正職在身不便出鏡,他強調:「想做到在香港賺錢,在香港消費,以及延續香港製造這回事。」
小店寄賣帶動消費 捱過疫市定能生存
最初,他們以預售券的形式訂貨,就是客人去寄賣的小店買預售券──順便吃東西,幾日後攞貨時,又再食一餐,都是帶動人流的方法。堅尼地城的甜品店「想甜嚐甜」寄賣他們的出品,「不鳴的計算方法,是我們先向客人收錢,計劃完了才把餅的批發價退給他們。最主要是短暫性的資金流動,而且客人來買餅取餅時會順便買糖水,幫上忙但都是短暫性的。對我們而言最重要堂食。」不鳴會做傳統食物,如月餅、年糕,以及明年有機會再做的糭,還有其他特色香港小食,但會放入台灣元素,他們覺得要有一點變化才可以提升吸引力。「好多事物都慢慢被取代,我們在香港成長,覺得有些事物一定要保留。」
雖然好像多了市民加入做Made in HK實業,但趙先生說:「我都相信有好多舊工場結業了。因為市面上多了好多工場的租盤,租金相對調低了,即好多人離場。Made in HK還是在減少中。」開業差不多半年,這個集眾人之力的工場仍是蝕錢多,幸好合資的小餐廳為他們苟延殘喘。他們倒視不鳴為試金石,捱得過就神仙,「這是艱辛的一年,若我們在逆市都能生存,順市時一定能生存。」
The Carbonation fb: thecarbonation
不鳴fb: gifvenshk
記者:陳慧敏
攝影:潘志恆、伍慶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