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4日星期六

碉樓上的不快樂聖誕 - Daniel-C

碉樓上的不快樂聖誕 - Daniel-C

魔鬼山碉堡的射擊孔窗與溝壕。



聖誕節翌日,日偏食。天狗食日,古人視為不祥之兆,代表厄運與災難,其實不過就是一種天文現象,日全食百年一遇,偏食卻是兩三年便一次。只是過去半年,香港人又的確沒有過過一天開心日子,藉着仰觀天象,緊繃的心,也許能稍有片刻安寧。
沿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車道往上走。觀日食,其實不用上山,無遮擋的平地便行,上山,只因另有目的:觀鳥、探崖、訪炮台。山谷中的叢林,是一群紅嘴藍鵲的棲地,頗為普遍的留鳥,頂着一頭烏黑,披一身宛若晚禮服的蔚藍羽毛,搭配猶如抹上唇彩的紅嘴,翠羽朱喙,只能以「雍容華貴」來形容,加上暗藍色的特長尾羽,中央一支尖端雪白,飛起來搖曳生姿,單看牠們在枝間滑翔跳躍,已是一大樂事。雖有動人外貌與優雅翔姿,紅嘴藍鵲的叫聲卻相當粗野喧鬧,今天聽來,格外讓人煩躁。

頹垣敗瓦 二戰歷史餘韻

山谷後是三重岩壁,層層叠叠,直到山頂,這是被稱為「魔鬼西崖」的巨幅裸岩,魔鬼者,指魔鬼山。海拔221米的魔鬼山,雖然不高,山勢挺拔卻不猙獰,之所以得名,是二百多年前曾為海盜犯案據點,讓來往附近水域的漁民和商人聞風喪贍。魔鬼西崖分左右兩幅,平滑且近乎垂直的岩板坡,看似難以寸進,卻又可通。徒手登崖者,一般經左崖攀登,或穿樹叢拉樹根上攀,或沿節理橫移。三層崖壁後,繼續穿林而上,看到旗杆,便到頂了。經常在崖上活動的,更多是垂降和攀岩運動愛好者,崖壁中間部份超過150米的直壁,置有牢固確保點耳片,終點就是衛奕信徑第三段的欄杆,進出方便。

魔鬼山的峭壁是天險,地處鯉魚門北岸,頂上可監視維多利亞港東面水道入口,有重要戰略價值。先被海盜看中,盤踞作巢穴,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便開始建造一系列防衞設施,包括山腹的歌賦炮台、近岸的砵甸乍炮台及頂上的魔鬼山碉堡。建於1914年的魔鬼山碉堡早已荒廢,雖然雜草叢生,射擊孔窗、溝壕、火藥庫、地下室等遺蹟仍在,頹垣敗瓦之間,仍散發着二戰歷史的餘韻。遊人登頂眺望,藍塘海峽海天一色,將軍澳、清水灣半島與維港兩岸景色,盡收眼底。

78年後 黑色聖誕節再臨

沿衛徑下山回走歌賦炮台,正準備越過圍欄下攀進入地下彈藥庫時,碰到一位四十開外的加拿大人和他的華裔女友。他們正猶豫是否應該跨越圍欄,看到我的舉動,也跟隨着下攀。因為調防,歌賦炮台原有的兩座6吋及9.2吋口徑大炮,早已於1936年移往赤柱,但炮台的結構尚算完整,仍可看到炮床、地下彈藥庫、機槍堡及隧道等結構,石牆上更留有子彈孔。彈藥庫牆上一張殘破告示,依稀見到「教學現場,教統局已將該處作通識科(香港抗戰史)考察……」二十二個字。通識科要求認識香港近代戰爭史,教統局原意是要向學生灌輸愛國、抗敵思想吧?諷刺的是,新高中必修科的通識教育推行了十年,政府最近又打算廢除,皆因學生沒有更愛國,卻培養了保衞香港的意識。學懂獨立思考,能明辨是非,便難再受控,也許這才是沒有說的重點。

在歌賦炮台旁的一塊大石上等待日落,又重遇加拿大人和他女友,閒談起來,原來他對香港二戰歷史頗為熟悉,「英軍悉心經營這幾座炮台,沒有發揮過任何作用,因為料不到日軍會從新界陸路進攻和空襲,而不是從海上來呢。」魔鬼山一向不是海外遊客的觀光熱點,正奇怪為何這位加拿大人會到來,原來他祖上也曾參與香港保衞戰,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埋葬了不少當年為捍衞香港而捐軀的加拿大士兵,每年12月第一個周日加國總領事主持的悼念陣亡軍人儀式,他都有來港出席。「就在78年前的今天,日軍進入維多利亞城,全體駐港英軍投降,香港正式淪陷。歷史稱之為『黑色聖誕節』。」看着山下剛亮起的聖誕燈飾,我有感而發。「對,78年之後,你們香港人又再次度過了一個恐怖的聖誕節。」平安夜,他剛好在旺角。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