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登鹿兒島 - 陶傑
船到鹿兒島,即刻瞻謁薩摩藩主島津齊彬故居。
明治維新是一卷博大的史詩,其間人才輩出,群雄並起,有如三國時代。一個偉大的民族上天注定到了脫胎換骨的時候,應該從何處說起,江戶還是九州,薩摩藩畢竟是故事的源頭。
因為地處天南,離一海之隔的清國最近,薩摩藩目睹英國的船艦擊敗了一個古老的鄰國,怵然而驚。此時先來接觸的荷蘭人為免英國人來日本分一杯羹,乘機進言:不如由我們幫助你成立海軍,傳授航海天文西學。島津家族從此沉迷於西方技術,今日在故居,仍見藩主殘留的鍋爐遺蹟。
史學讀到此處,須排除華文歷史教科書史觀的一種毒素:中國人開口即將其本國之「屈辱」,歸咎於所謂半封建半殖民地、西方列強之欺凌宰割。首先彷彿「封建」即是「落後」。
然而明治維新,卻成於封建。薩摩藩割據成雄,遠離中央,卻因為海洋視野,比中央的德川幕府,更有前瞻的見識。島津家族孕育出「維新三傑」,不但西鄉隆盛得其栽植,而且還干預德川幕府的權力繼承問題。
在中國人的狹隘史觀之中,這正是「地方勢力割據」、「尾大不掉」之弊,由秦始皇到康熙大帝,必定出兵,削藩「平亂」,令天下歸於所謂的大一統,方算功德圓滿。
日本的歷史軌跡,毅然在這一點上,與其鄰國分道揚鑣。封建不但保留了貴族的品味,封建還保障了言論和見解的多元,對於一言堂的獨裁,日本的封建主義,有力地抗禦而突破,帶來了文明和革新。
島津家族的薩摩藩,有如台灣是另一個「中國」(若台灣的下一代仍然如此承認的話),儼然是另一個日本。事實證明,權力的分裂和對峙,對日本甚至世界,只有好處,並無壞處。
日皇、德川幕府、薩摩藩,形成三層結構,虛實之間,互為補足。有此先天的優勢,日本成立有西方意義的君主立憲,納入現代文明的軌道,遂有事半功倍之效。
此後,薩摩藩更獨力吞併琉球,併為沖繩,繼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之後,成就了自己的「一帶一路」初級階段,亦因如此,以後關東軍野心坐大,不受中央制衡,此亦為後來太平洋戰爭之敗,埋下極為不幸的伏筆。
所謂認識中國,不如繞道先認識日本。認識了若干的日本,就會更認識全部的中國。當然,在夏蟲不可語冰的漫長時代,不必講述這些。只須知鹿兒島的美食,除了本身的黑豚,還有和牛壽喜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