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讀書好】
一地兩檢的粗暴,共黨官員的傲慢,在顯示了香港作為中華帝國殖民地的本質。香港台灣是19世紀舊中華帝國覆滅過程中所誕生的兩個「異端」,一個成為英國殖民地、另一個成為日本殖民地,在21世紀中華帝國重建的過程中,必須要消滅異端,重歸一中帝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主旋律。
一地兩檢的粗暴,共黨官員的傲慢,在顯示了香港作為中華帝國殖民地的本質。香港台灣是19世紀舊中華帝國覆滅過程中所誕生的兩個「異端」,一個成為英國殖民地、另一個成為日本殖民地,在21世紀中華帝國重建的過程中,必須要消滅異端,重歸一中帝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主旋律。
中共的偉大民族復興計劃,以一帶一路的名義作宣傳,重點在於建立全球港口城市,至於投資中亞國家合作發展計劃,早在江澤民年代經已開始,根本不是重點。由上海、香港,向西行經孟加拉、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穿過蘇彝士運河入地中海的希臘雅典,再到歐洲,這條海上絲路,是模仿19世紀大英帝國重商主義驅動下建立全球港口城市的做法。去年斯里蘭卡與中共簽署協議,以官方企業名義支付11.2億美元以獲得漢班托塔港70%的股權,並租用港口及周邊土地,租期為99年。這些新港口城市還有被稱為「巴基斯坦深圳」的瓜達爾港、進軍歐洲的門戶港口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帝國的脊骨
問題是當日由殖民城市串聯而成的大英帝國,只是純粹掠奪性質的經濟城市嗎?今天介紹英國城市史專家及V&A博物館館長Tristram Hunt的作品《Ten Cities that Made an Empire》;中譯本叫《帝國城市:成就大英帝國的十座殖民城市》。作者認為「帝國」與「殖民」既非全然的善,亦非全然的惡,他用十個大英殖民城市的物質文化發展軌迹,來呈現這些地方價值觀的變化、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互動、文化的融合與相互影響,以及世局的轉變。殖民城市豈止經濟及政治佔領,這是英國現代工業文明、資本主義市場體系、重商主義、新教、自由貿易等精神的具體呈現。作者通過十座城市,由北美洲波士頓、巴巴多斯橋鎮、愛爾蘭都柏林、南非開普敦、印度加爾各答、香港、孟買、澳洲墨爾本、新德里、最後回到英國利物浦,探討大英帝國意識形態如何化為現實。
共黨一直從馬列帝國主義理論去理解殖民統治,認為只有奴役與被奴役、掠奪與被掠奪的關係,是萬惡之源。他們不會理解殖民城市是一個新社會的形塑過程,產生一種混合形態的多元文化。作者選擇每一座城市,代表不同時代大英帝國的形態及發展階段,而不同歷史脈絡影響了殖民城市的特色,如巴巴多斯的橋鎮,顯示奴隸貿易對大英帝國結構,以及後來17與18世紀間工業化過程所同時具備的重要性。都柏林則是說明了18世紀末,英國方面在展開全球化野心前,要一統不列顛群島的目標。
共黨一直從馬列帝國主義理論去理解殖民統治,認為只有奴役與被奴役、掠奪與被掠奪的關係,是萬惡之源。他們不會理解殖民城市是一個新社會的形塑過程,產生一種混合形態的多元文化。作者選擇每一座城市,代表不同時代大英帝國的形態及發展階段,而不同歷史脈絡影響了殖民城市的特色,如巴巴多斯的橋鎮,顯示奴隸貿易對大英帝國結構,以及後來17與18世紀間工業化過程所同時具備的重要性。都柏林則是說明了18世紀末,英國方面在展開全球化野心前,要一統不列顛群島的目標。
香港,新時代
至於從荷蘭人手上奪得開普敦,則是大英帝國崛起前期,荷、英兩大歐洲海上強權的鬥爭,此後英國東印度公司向東擴張有了安全保障,大舉投入在英屬印度的首都加爾各答。加爾各答這座城市的誕生,代表了英國重商思想全球化。而1841年香港這座殖民城市橫空出世,就是進入了世界自由貿易的證明,城市代表了19世紀中期新出現的自由放任價值。最先體現自由貿易時代開始是「藥物」鴉片,罌粟起先來自孟加拉,但等到印度摩臘婆鴉片到來,孟買也隨之進入了藥物經濟體系。
作者認為香港最終並沒有實現英帝國的使命,敲開中國大陸自由貿易的大門,但卻留下了帝國的精神建設:法治私有產權、新聞自由、國會遺迹及賽馬。而1949年後毛澤東的鎖國政策,確保了香港作為遠東貿易轉口港的地位。
今天中共意圖建立新港口城市,輸出的精神文明,即所謂「中國模式」,與大英帝國作類比,只不過是處於東印度公司重商主義階段,中企在官方支持下控制當地港口。還未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後,香港開埠,建立自由貿易體系的階段。這種中共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新殖民城市,會對當地帶來甚麼影響,中國模式可以形塑新社會,產生創造性改變嗎?猶如加爾各答、香港、孟買嗎?我們不需要水晶球,只要看看香港這廿年的改變,就會得到答案。
作者認為香港最終並沒有實現英帝國的使命,敲開中國大陸自由貿易的大門,但卻留下了帝國的精神建設:法治私有產權、新聞自由、國會遺迹及賽馬。而1949年後毛澤東的鎖國政策,確保了香港作為遠東貿易轉口港的地位。
今天中共意圖建立新港口城市,輸出的精神文明,即所謂「中國模式」,與大英帝國作類比,只不過是處於東印度公司重商主義階段,中企在官方支持下控制當地港口。還未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後,香港開埠,建立自由貿易體系的階段。這種中共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新殖民城市,會對當地帶來甚麼影響,中國模式可以形塑新社會,產生創造性改變嗎?猶如加爾各答、香港、孟買嗎?我們不需要水晶球,只要看看香港這廿年的改變,就會得到答案。
撰文:劉細良
編輯:施明慧
編輯:施明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