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論西東文化(陶傑)
特府新任女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被揭獨立屋僭建,特首林鄭挺身護短,希望香港人「多點包容」,但香港人這次沒有失憶,都偏記得林鄭對前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同樣的僭建,並無包容,眼鏡片閃着寒光,冷冷聲稱「不是補點錢就可以了事」,並傳召四十名證人,要將唐某送上法庭。
林鄭還提出一個很有趣的理由:特區政府已經是英語所謂的「熱廚房」,司局高官已經無「精英」肯做,有些污點也不包容,特府就更難吸納「人才」。
她的意思就是:馬虎一點點,「吸引人才」第一,僭建甚至可能向銀行謊報資料取得按揭金額的「法治」先犧牲一下,不然就招不到人。
然而二○一七年八月二十一日,林鄭會見香港傳媒,很明晰地保證,上任後必「彰顯管治承擔公義,維護法治不容衝擊」,此後不止一次,申明法律是很重要的。
二○一八年新年之後,林鄭又直斥一些大律師「精英心態,雙重標準」。可能那時特首尚未知道她委任的律政司司長也有僭建,與唐唐相比,若不雙重標準,鄭若驊就要下台。
這次連親中愛國的才女也看不過眼,直斥林鄭政府沒有背景審查,犯了「低級錯誤」,並嚴正指出,英治時代,委任高官,必徹查三代,若發現三代中有一名同性戀,任你多麼精英人才,也絕不聘用。
這就講中了要點。中國人社會管治三千年,兼用人命和理想,摸着石頭過河,實驗了七十年,事實和人心證明,雖非完美但最適合中國人社會的制度,是西方的殖民主義。
英國人由倫敦來香港,殖民地配給公僕宿舍、房屋津貼,絕無你自己的房子僭建的可能。布政司夏鼎基、律政司馬富善、財政司麥高樂,都有配偶,這些鬼婆,看見香港家長個個想子女學好英文,也不會兼營教育工程,開辦英語學校(雖然她們都有資格),由英文到餐桌禮儀,還包去英國遊學,一條龍的收錢。
中國清代小說「歧路燈」有名句:「遍天底下買賣,只有做官的利錢最好」;還有一部小說「活地獄」結論:「千里求官只為財」,不信你問問林鄭的最高主人習總書記:中國的貪官,是不是千秋萬世抓不完?廚房再熱,若有錢可撈,水裏來火裏去的一定有大把人會進。特區二十年,賞覽中國文化,中國哲學家毛澤東說得好: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中國市場龐大,竟肯晉身做司局長,月薪僅三數十萬元,而無其他目的,你以為膚色是白的乎?
中國社會講人情,何謂人情?禮運篇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指人情之偏私,是生來的基因。所以梁振英僭建無事,唐唐僭建,本來也無事,但那一刻,他的祖國主人換了主意,叫他滾蛋,無事變成有事。所謂「精英心態,雙重標準」,越講越空玄,總之中國人每講「法治」一字,西方的耶和華上帝,我猜想,一定會發笑一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