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星期二

四代人的堅持 石磨銅鍋製靚豆品(蘋果日報)

四代人的堅持 石磨銅鍋製靚豆品(蘋果日報)

阿帶已60歲,入行逾30年,希望70歲也繼續工作,不退休。
【飲食籽:識飲惜食】
豆腐、豆漿和豆卜等豆製品都是較低廉的食材,普遍被用作伴菜,不值錢但製作工序繁多。由原材料開始,單是浸泡黃豆已花上八小時,再經過傳統石磨黃豆、銅鍋煲煮豆漿等過程,一磚豆腐才能呈現到我們眼前,是花了十多個小時的成果,不能計較時間的付出與成品的售價。每晚當我們熟睡之際,這些人正於凌晨時分為我們日夜顛倒地工作。
位於深水埗的公和荳品廠一九五九年開業,到現在已五十多年,店舖負責人亦傳到第四代蘇意霞小姐。她接手四年間,經歷了牌照風波,屢被食環署檢控,被指違法做堂食。所以於本年六月中休業,花上百萬重新修建,改成合政府規格,並申領食肆牌照,為的是令店舖可以走得更遠。

每日運作廿二小時 老師傅寧願凌晨開工

豆品廠每朝六時開門,準時交貨給老主顧,所有豆品堅持每日新鮮製造,夜班員工由午夜十二時開始不停製作新鮮豆品,直至凌晨五時,蘇小姐指,店舖一天內有二十二小時是在運作的,為早晨開舖作準備。多數人覺得凌晨工作比日間工作更辛苦勞累,應賺錢更多,但員工阿帶與阿葉說:「其實人工差不多,老闆再畀我揀我都揀凌晨,做呢行三十幾年都慣晒,你叫我轉日班?轉唔到㗎喇,要轉後生四十幾歲就轉,都到退休年齡啦!」廚房一切工作都由他二人包辦,兩人身兼數職,分工合作很有默契。二人指現在沒有年輕人願意入行,青黃不接,最年輕的豆品師傅已經五十歲,皆因太辛苦又捱夜。如果老闆繼續聘用他們,做到七十歲也不退休。
公和荳品廠
深水埗北河街118號地下

記者:吳業紅
攝影:伍慶泉
編輯:陳慧玲
50年豆品廠的情意結 冇錢賺都要做豆卜

豆卜工序繁多,凝固及油炸後才變成金黃色。
【飲食籽:識飲惜食】
深水埗公和荳品廠是市區少數自家製作豆卜的豆品廠,豆卜工序多又不能多賺錢。「豆卜唔係鮑參翅肚,賣唔到貴價錢。豆卜加價唔多,但原材料就不斷加價,做豆卜都係我同爸爸嘅情意結,唔係可以獲取好大利潤嘅產品,只係想保留番呢種風味。」店舖負責人,亦是豆品廠第四代傳人蘇意霞小姐說。
老店堅持每晚用石磨,生磨黃豆三至四小時成生豆漿;亦堅持用傳熱快、受熱較均勻的銅鍋來煲豆漿,蘇小姐說,手製銅鍋師傅唔多,花了五位數字於本港碩果僅存的「炳記銅器」打造。
所有豆製品不留過夜。曾有客人到訪,想一次過買十多支豆漿回家中雪藏,待日後飲用,蘇小姐只賣兩支,不想客人冒變壞的風險,「一來我哋冇防腐劑,二來我唔知道客人屋企路程遠唔遠,做少啲生意好過。」她更指由於並非高檔食材,普遍的豆製品價錢十多元就有交易,相當親民,寧願以量取勝,也不賣太貴,增加客人負擔。
公和荳品廠
深水埗北河街118號地下

記者:吳業紅
攝影:伍慶泉
編輯:陳慧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