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星期一

黃皮──發光發亮的甘草演員 - 坪原猴

黃皮──發光發亮的甘草演員 - 坪原猴




【越陌度阡】
我讀的是鄉村小學,所招收的多是農民子弟,同學們都是住在鄉村郊野,有貧也有富(當然貧的佔了一大半啦),但識見和生活習慣一樣跟都市的小孩非常不同,在課堂學習時即可略窺一二。我讀書的那個年代當然沒有通識啦,也不叫作常識課,而是分成「社會」、「健教」(健康教育)和「自然」(後來改為「科學」)三科,同學們最不喜歡的就是健教,因為老師又惡,內容又沉悶,鄉下孩子那會着重身體健康和衞生習慣呢?社會科及自然科就有趣得多了。在鄉村長大的小孩,用的課本可能跟市區小孩的相差無幾,但讀上來的體會就大有不同了。還記得低年級的課程內容以「認識」為主,例如香港的花卉、香港的魚類、香港的雀鳥、香港的水果等等(非常本土,現在可能會解讀為政治不正確啦),全部都是一個套子,課文寫出一些香港的常見物種,再列舉一些例子簡單解說一下便完事,城市孩子看着圖片,可能沒有甚麼感覺,但是鄉村孩子便會七嘴八舌,爭相發表意見,說村中那棵荔枝核小味甜,那棵龍眼是無主之物,人皆可取等等,老師又會叫家中有果樹的同學帶來一些時令水果來作實物教學,甚至走出校園去看看路旁的果樹,把生活融入教學之內。
養生水果 長者最愛
那時的課文我仍有一點印象,荔枝龍眼是一起介紹,而枇杷黃皮又是做一道說明,因為我回校的路上並沒有黃皮樹和枇杷樹,所以在課堂上聽到同學談論才略懂一二。枇杷樹是比較少見的一種果樹,但黃皮則非常易見,兩者在植物學上無甚關連,除了色澤相似,比較相近的應是其「品性」,荔枝龍眼、香蕉菠蘿在老人家眼中都是多吃無益的,但枇杷黃皮就像合乎養生之道,兩者都俱化痰降氣的好處,雖然不是日常吃的水果,但風評甚佳,少有負面新聞。

黃皮其實也是芸香科的一員,跟柑橘類的檸檬和橙算是遠房之親。芸香科(Rutaceae)的植物,其葉、花、果大都帶有香氣,遂有芸香之名,黃皮屬於該科以下的黃皮屬(Clausena)植物,是一種原生於嶺南的小喬木,比起荔枝龍眼要小上許多,特別是其樹冠較為狹窄,也易於修剪,非常適合小庭園栽培。黃皮的產期正好跟荔枝龍眼撞上,跟兩位明星水果同場演出,就算演技多好,也只能淪為甘草演員。黃皮另一樣比較吃虧的是其果肉較小而核多,而且以前鄉間的黃皮樹多是胡亂吃過的果核留下便種,味道多酸,拿到天光墟也賣不起價錢,甚至小孩也不大偷採,反而是老人家更為愛吃,一方面可能是長者不大怕酸,另一方面是貪其正氣。
可入藥醃製 商業價值高
原以為黃皮也會步向「老土作物」的系列,但幾年前到過廣州的水果育苗基地,原來比起荔枝龍眼,黃皮跟油甘子才是最多農民栽培的水果,產苗數量遠出於其他水果。原來黃皮與油甘子在中藥上的用途更廣,可以提煉也可以醃製,其商業價值比鮮吃的水果更高,而且也更易打理。好明顯市場就是一切,國內百姓慢慢由「愛吃」的心態演變成要「養生」,保健產品更為重要,農民也要轉變迎合,甘草演員到老也可以發光發亮呢。
未熟的黃皮
未熟的黃皮
「黃皮樹了哥,唔熟唔食」,點只了哥,螞蟻昆蟲都會來襲。
「黃皮樹了哥,唔熟唔食」,點只了哥,螞蟻昆蟲都會來襲。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