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2日星期一

龍眼與桂圓 - 坪原猴

龍眼與桂圓 - 坪原猴

【越陌度阡】
水果世界如果有「二奶命」或「千年老二」的選舉,龍眼一定勝出,人人都會說「荔枝龍眼」,但絕不會反轉來說,更把龍眼稱為「荔枝奴」。愛啖荔枝的朋友永遠高調狂熱,但吃龍眼的人卻比較少話,兩者風格的差異,可以試以「顏色、氣味和產期」來推度。荔枝顏色艷紅之餘更帶有獨特紋理,形狀如心,有一種妖野之美,但龍眼則灰黃平淡,如鄉土姑娘;荔枝味甜,是嗜甜老饕的最愛,成熟時在樹上爆裂後,總會惹得黃蜂螞蟻聚集,而龍眼甜味較清爽,就算老掉也少有爆破流蜜的情形;荔枝產期剛比龍眼早上一兩個月,令到大家品嚐龍眼的滋味,永遠墮在荔枝之後。
入藥龍眼勝 曬乾受歡迎
荔枝好像永遠也「食住」龍眼一般,新界的鄉間會以荔枝建園,卻少有龍眼園的出現,經濟價值遠比荔枝落後。雖然如此,龍眼樹散落栽培的地方仍然不少,只是以三數株的方式出現於各地鄉郊,比較像自用的農作物。龍眼樹跟荔枝樹都是屬於「無患子科」的華南原生植物,無患子一名很古雅,是一種跟龍眼頗像的樹木,其果實無食用價值,但是有藥用功能,藥材舖的「木眼仔」便是無患子了,可跟淡豆豉一起煮成防治感冒的藥茶(非常難喝呢)。其果實又可以釋出去污的泡液,自古便用來清潔東西,後來被人工洗衣粉取代,不過近年重吹天然風,無患子又再出現於家用品市場了。說到藥用價值,龍眼終於扳回一城,「桂圓」、「圓肉」就是曬乾了的龍眼肉,不過,從前就真的直接叫龍眼乾便是,因為鄉下人會把吃不完賣不掉的荔枝龍眼,不剝殼的直接放於烈日下曬乾,連殼帶核的售予藥材舖或雜貨舖。乾貨來說,龍眼乾的風味較好,民眾也相信其藥效比荔枝乾優勝,荔枝乾漸漸消失於市面。現在的桂圓都是脫核剝殼後才烘乾曬乾的,大部份都是以泰國龍眼製成,又甜又厚肉,但風味遠遜中國石硤龍眼,可是現代市場商品最重要是好看,無論乾鮮,泰國龍眼都取代了石硤龍眼在香港市場的地位。其實還有一個種植上的原因,令到泰國種變得流行,就是供應期能常態化。泰國長年溫暖,龍眼容易人工調節花期,可以一年四季出貨,而且龍眼比荔枝適合冷藏,長途運輸也容易得多。廣東每年冬季的寒流使龍眼只能限於春季開花、夏季結果的生長模式,現代市場講求穩定供應,讓消費者習慣持續購買,商業角度上,廣東龍眼要再領風騷,可能要學習日本人的「期間限定」與品牌建立的策略了。
台式炭熏 磚狀圓肉
除了泰國與廣東,台灣的龍眼產品都頗為特別,我在台灣買過當地的桂圓,跟我們吃慣的淺黃乾身的大大不同,而是壓成磚狀黑黑的一塊,沒有那麼甜,但有濃濃的炭熏香氣。台灣仍有不少把連殼龍眼以窯爐熏焙的老方式製作桂圓,因為是先烘焙後剝殼,果肉呈光澤的黑色,跟泰國的完全不同,也不用擔心會偷偷加糖處理。這種圓肉的味道極其濃郁,有焦糖熏香味,不過,如果放進廣東湯水就會搶味了,還是用於泡水或甜品更為適合,台灣的麵包達人吳寶春就是以當地的桂圓肉和荔枝乾加入麵包,取代西方人的葡萄乾紅莓乾,贏得世界比賽。

龍眼是一種韜光養晦的農作物,外表樸實老土,事事退在荔枝後面,但只要經熟成醞釀之後,價值只會比風騷冶艷的荔枝姐更高。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
龍眼葉
龍眼葉
老家的石硤龍眼
老家的石硤龍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