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星期一

古董暗藏城市密碼 港英水掣屋梗有間喺左近

古董暗藏城市密碼 港英水掣屋梗有間喺左近

【港情講趣】
港英遺留下來的產物,又何止一本BNO?當你低頭看手機走過街角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塗於牆上的這些神秘屋仔圖案?在七、八十年代成長的你,對這些黃、紅、黑色的「屋仔」,一定有印象。但你又有沒有了解過這些在我們生活中存在、面目開始模糊,數量一直減少的神秘屋仔圖案呢?
曾任職水務署,從事水務工程逾五十七年的熊志權博士(Dr. Hung),帶我們解構這些「屋仔」的密碼。Dr. Hung說:「這些屋仔其實是水掣位置圖,是當年水務署做防漏測試時,用來找水掣的。黃色是沖廁用鹹水,黑色是飲用水,紅色的是消防用水。這些屋仔圖案的作用,是讓維修人員很快便知道,那個水掣是鹹、淡水和食水。」

在過去,食水可說是非常珍貴的資源,所以測試水管漏水情況、維修水管減少滲漏是非常重要工作。Dr. Hung說:「這個屋仔是仿效英國流傳下來的設計,亦有實際用途,意旨從屋仔圖案的頂部尖端開始度出去,如果是正方形就不知道從哪裏開始度起。」懂得解構圖案上的神秘數字,便能知道水掣的種類、編號、位置和大小,「三角位置上面這個是代表水掣的號碼,最底部是防漏區域編號。中間四方形入面的100V,代表水掣大小尺寸和種類,這個指水掣是一百毫米。而箭嘴便顯示出水掣方向,兩組數字代表水掣的距離和位置。」
有多少見過這些圖案的人,知道它們的作用呢?
有多少見過這些圖案的人,知道它們的作用呢?
不敵科技進步 屋仔圖案被淘汰
測漏的工作是由距離總水錶最遠的供水分區開始,通過逐步關閉物業範圍的分區供水掣,逐步縮小測試區域,觀察分段之間錄得的水流量異樣,從而推斷那個管道可能漏水。香港現時水資源充足,珍惜和浪費似乎不受大家重視,但不同時代建成的地下管道,多多少少有滲漏,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斜坡失靈,或產生地下空隙,當有重物通過時會有坍塌危機,所以水管測漏還得繼續。不過自一九九八年開始使用數碼化資料系統,水務署已經停用這些屋仔標誌,Dr. Hung說:「老同事才知道這些圖案的意思,年輕一輩可能都未必知道了。這些可說是古董,非常值得我們懷念。」

保留值得懷念的事物,從來都不會旨意政府,所以這個重任便落在民間。自稱喜歡城市探秘的香港遺美版主林曉敏為博物館員工,便用照片和文字,收集和分享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屋仔圖案。曉敏說:「我認為有很多東西是,『存在的不存在』或『不存在的存在』。例如有舖頭結業,舖位空置了,你便會回想這裏以前是甚麼呢?不確定又好像沒有甚麼印象,即使它每天在身邊,你也不會留意它的存在,到有日突然消失才意識到。」記者就跟曉敏去尋找這個城市中的屋仔圖案,曉敏說:「通常是政府建築物、天橋底,或者是唐樓的轉角位,會比較容易看見這些屋仔。」

我們走到土瓜灣木廠街,在我眼前的不是一個正宗的屋仔圖案,而是一個資料比較簡陋的四方形。「推斷這個是比較早期或初代的屋仔圖案,我在網路上尋找四五十年代的舊照片和黑白照中,已見到這些圖案的存在,屋頂是後來才加上去的。」這個古老的四方形水掣圖案只得黑色,上面只簡單記載了大小和距離,寫的是尺寸而非毫米和米。從大廈的痕迹看,我們相信前身有可能是被僭建物或排檔之類的東西遮蓋着,這個圖案才得以保存至今。現在外物被拆卸,圖案才得以重見天日。

曉敏不只單純把圖案拍下,充滿好奇心的她還準備了一把尺,試圖量度那一個是圖案中所顯示的水掣。「攝影打開了我的好奇心,因為攝下一樣東西,便很想知道那是甚麼,拍攝完屋仔圖案便很想去解碼。拍了這麼多屋仔圖案,其實我也沒有看見過那個水掣。」她還不厭其煩的傳電郵到水務署,了解更多這個屋仔圖案的故事,「他們有嘗試解答,但可能因為水務局在八十年代變了水務署,檔案資料不是保存得十分齊全,早期的記錄也找不到了。我找到比較早期的照片,詢問這些圖案是何時畫上去,他們也不清楚年份。」曉敏也會去尋找政府地圖網,發現所記載的公開資料十分多,例如水管是污水渠或清水渠,也是她尋找拍攝目標的其中一個途徑。不過她表示這些屋仔圖案,多是在她探索城市下不經意發掘的。
屋仔圖案垂直排列 成香港社會縮影
其後,她帶記者來到薄扶林沙宣道,在一間大宅的綠化牆壁上,園丁細心留下了一個空間給這些「屋仔」。曉敏說:「有一次我去找一間古宅時路經這一幅牆,看見這些攀藤植物下,騰空了一個位置,我便想園丁是否在美化這幅牆,刻意把這個資訊保留下來?我很喜歡他的用心,當城市的建築都不會刻意保留有歷史文化的圖案,偏偏有些人就給它們留下一個位置。」

遊覽薄扶林一帶,會發現不少未被破壞的屋仔圖案,相比城市中與舊樓共存,又是另一番風味,尤其合乎喜愛拍攝港英建築曉敏的口味,「在這些大麻石上,經常看到屋仔圖案,構圖很漂亮。」雖然這些圖案是由工程維修人員執筆,但手繪這件事亦為圖案帶來了藝術感,「每間屋仔圖案高矮肥瘦各有不同,這便是手繪圖案的特別之處。有時看見一些保存得比較好,字體清晰的便會覺得興奮,但油漆剝落了的圖案也是另一種美。」

這些圖案只是為交代水掣位置,但在曉敏的眼中,就成了一個社會的縮影。她笑說:「這個圖案有屋頂,有時會是一層兩層或三層的結構,真的很像我們住的房子,很有親切感。」她帶我們來到伯大尼對面的薄扶林水塘道口,有三個屋仔圖案垂直畫在路牌的石柱上,「我在巴士上看見這個圖案垂直排,覺得它盡用空間,我就忍不住下車把它拍下來。連路牌這些位置也不放過,很像我們香港人,都面對着空間不足的問題。」

曉敏跟我們分享她之前所拍下的屋仔圖案,「在深水埗一個唐樓騎樓的柱位,因為有報紙檔遮住,所以沒有人為意,這裏隱藏了一個屋仔圖案和一個五位數的電話號碼。另外,有很多屋仔圖案都和渠王塗鴉相連在一起,他們就像朋友一樣。」她在自己家樓下的天橋底亦收集了一個,「其實住了這麼多年,我沒有留意過原來我家樓下有這些屋仔圖案,這就是我說的『存在的不存在』。每天經過都發現不到它,開始去找的時候,原來家附近便有了。」

屋仔圖案只是曉敏其中一個收集系列,曉敏還會拍攝水磨石樓梯、花磚和舊式窗花,還有舊時拆卸鐘樓後,保存下來的銅鐘。曉敏說:「好像是某種收集癖,你影了一樣東西,便會想再儲多一點,有一套比較完整的紀錄。歷史感是特別吸引我的地方,縱使是復刻,也很難再重現同樣的味道,我喜歡真正的舊東西,很想在它們消失之前,用相片和文字記載下來。」

記者:鄭汝翹
攝影:鄧 欣
求真心切的曉敏在三四十年代的資料圖片發現到這個四方圖案。受訪者提供
求真心切的曉敏在三四十年代的資料圖片發現到這個四方圖案。受訪者提供
曉敏對照今昔照片,發現屋仔圖案都隨大廈拆卸而消失。受訪者提供
曉敏對照今昔照片,發現屋仔圖案都隨大廈拆卸而消失。受訪者提供
在旺角黑布街一帶,留有不少被遺忘的屋仔圖案。
在旺角黑布街一帶,留有不少被遺忘的屋仔圖案。
在非常有歷史價值的聖約翰座堂界石上,也有屋仔圖案。林曉敏攝
在非常有歷史價值的聖約翰座堂界石上,也有屋仔圖案。林曉敏攝
香港遺美版主林曉敏,喜歡用鏡頭拍下將要消失的舊物。
香港遺美版主林曉敏,喜歡用鏡頭拍下將要消失的舊物。
由從事水務工程近六十年的Dr.Hung解說這些圖案最適合不過。
由從事水務工程近六十年的Dr.Hung解說這些圖案最適合不過。
紅色是顯示消防用水掣的位置,攝於太子警署外。
紅色是顯示消防用水掣的位置,攝於太子警署外。
空間不足屋仔只好向上發展。林曉敏攝
空間不足屋仔只好向上發展。林曉敏攝
旺角黑布街一帶,有不少屋仔躲在鐵籠入面,成了它們的生存之道。
旺角黑布街一帶,有不少屋仔躲在鐵籠入面,成了它們的生存之道。
位於木廠街的四方圖案,相信是屋仔圖案的前身,歷史更久。林曉敏攝
位於木廠街的四方圖案,相信是屋仔圖案的前身,歷史更久。林曉敏攝
在觀塘,屋仔和渠王經常在一起,是一對好夥伴。林曉敏攝
在觀塘,屋仔和渠王經常在一起,是一對好夥伴。林曉敏攝
曉敏在留意到其他屋仔圖案後才發現,原來家的正樓下便留有一個。林曉敏攝
曉敏在留意到其他屋仔圖案後才發現,原來家的正樓下便留有一個。林曉敏攝
深水埗的報紙檔後藏着屋仔消失的痕迹和一組五位數字的電話號碼。林曉敏攝
深水埗的報紙檔後藏着屋仔消失的痕迹和一組五位數字的電話號碼。林曉敏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