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30日星期日

雨打芭蕉 - 坪原猴

雨打芭蕉 - 坪原猴

蕉筍如竹筍一樣,在春夏長得特別快。


要數夏天最有意境的農作物,不是菱角風荷,便是雨打芭蕉了。李清照的《採桑子。窗前誰》寫景入情,寥寥數字便描寫出芭蕉的面貌: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開始的兩句道出芭蕉一直都是庭園植物的一種,既可吃,又是美化庭園的景觀植物,不大用打理便能長得綠意滿園,又不像樹木橫生枝節,長得過份巨大。而「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二句更是簡而精的生物外觀描述,蕉並非樹木一類,沒有樹幹這種結構,能夠挺直如樹,全靠層層裹捲的「葉鞘」形成的「假莖」支撐,而葉子便由這些捲曲的葉鞘中,一片片舒展出來。蕉是中國南方的植物,只要沒有霜雪所害,便能全年生長。濕熱的南方夏季是她們盡情生長的時節,雨水更是滋潤芭蕉的根本,所以點滴霖霪打在寬闊蕉葉上的滴答聲,倍增由北方南下的旅人的無奈愁思。

屬性強韌 吹倒極速重生

香港位於嶺南沿海位置,每年都有颱風光臨,冬季亦間有霜害,但芭蕉屬性強韌,就算被強風吹倒,地下的筍苗總能快速長出,未幾月即能重新長出一片蕉林。這些蕉筍,園藝學正式來說是叫「吸芽」(英語為sucker,中文稱呼不知是否由此而來),不過,農夫一般都會稱為蕉筍。吸芽是不少草本作物用來繁殖的器官,香蕉、竹子、菠蘿和芋頭等等,因有性繁殖器官退化(花果形成),變成主要依賴在老株旁不停長出吸芽以延續後代的無性繁殖形式,好處是快速繁衍,不需花時間花營養去開花結果,但壞處是基因上的一致,在病害肆虐的時候,同一品種的香蕉便無力抵抗,全軍覆沒。現在香港市面上售賣的蕉大多都是進口的,品種以「香蕉」為主,形狀長而彎曲,成熟時會發出濃烈香味,所以叫「香蕉」。香港農業式微,水果生產更見零碎,但仍然有農夫會種點蕉來幫補家計,最典型的本地出產就是「大蕉」和「牛奶蕉」了,這兩種蕉嚴格來說都不能叫「香蕉」。大蕉肉質結實帶點酸味,形狀較肥短而直;而牛奶蕉跟大蕉有點像,比較小一些,質地幼滑味道清甜,是「粉蕉」的一種。這兩種蕉成熟後都不大有香味,在南亞一帶及太平洋的島國更見盛行,很多時該地居民在這一類蕉仍然青澀時,煮熟來食,是當地其中一種重要的熱量來源,這類煮食用的青香蕉英文有個特定名稱叫「Plantain」。

那麼,香港有沒有人種植「香蕉」呢?也是有的,而且味道跟長途運輸到來的南美和菲律賓香蕉相比,味道更香甜。香蕉生產是一門重要的「農產品工業」,差不多一半的出口香蕉都由三幾個寡頭企業所壟斷,他們選擇培育一些方便長途運輸及易於控制後熟的品種來生產。這類香蕉以藥品處理過後,可經歷數星期的船運仍然保持新鮮,在到達目的地才作後熟加工,讓其成熟變黃,雖然品質劃一,但卻遜於風味。

套黑膠袋開孔 慢慢後熟風味佳

父親是南洋華僑,我家自然也栽有一些芭蕉,分別是牛奶蕉和一種矮蕉,牛奶蕉較正氣,多吃也不怕胃寒。另一種矮蕉屬於香蕉一類,矮身的好處是比較耐風,在空曠的田地栽種也不易遇風即倒。而我的農場所種又是另一種香蕉,株身較高味道更香甜,二十年前朋友從中山帶來了一株繁殖,現在經已滿佈農場一隅。本地的香蕉盛產期由每年的五六月到年尾,農夫把蕉筍定植後大概年多後便開花掛蕾,待一梳梳的嫩蕉出現後便要「斷蕾」,那些採下的花蕾也有食用價植,不少南亞朋友都愛用。斷蕾後再三個月左右便可收獲了,從前的農夫會把剛採下來的蕉放入瓦缸,點燃一炷香並密封其中使其熟黃,可是我覺得這方法熏出來的蕉又濕又爛,效果不佳,還是學我老爸的南洋方法,用透氣開孔的黑膠袋套着,掛於陰涼的房間慢慢後熟,端出來的香蕉味道質地無與倫比,外國貨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