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1日星期二

我們活在切爾諾貝爾 - 方俊傑

我們活在切爾諾貝爾 - 方俊傑

以《切爾諾貝爾》的高水平,將五小時內容剪成兩齣電影,放去奧斯卡也大熱。劇照

【西遊記】
世事有沒有巧合?六月四日,騰訊收市股價跌六元四角,成交額64.64億,還有少少可能是巧合;香港警方話維園得三萬幾人,一點巧合也沒有,早早意料之內。
HBO新劇《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Chernobyl)安排在北京時間六月四日放映最後一集,是出於巧合,還是別有用心?核電廠大爆炸,科學家奉命救亡,政府高層竟然不配合。蘇聯共產黨以威權治國,不敢也不肯向外透露事件的嚴重程度,怕影響國家穩定,用一個又一個謊言欺騙群眾,直接殺死無數無知百姓。科學家冒死揭露真相,換來的下場是發言紀錄被清洗,人身自由被剝奪,以保國家顏面。戈爾巴喬夫後來自白:是切爾諾貝爾事件導致蘇聯解體。今日,烏克蘭已獨立成國,歷史慢慢被還原。不知道幾時到天安門。

當睇辦公室鬥爭 一樣精采

災難題材果然要放在電視劇才扣人心弦。以《切爾諾貝爾》的高水平,將五小時內容剪成兩齣電影,放去奧斯卡也大熱。不過,拍成電影,好大機會被迫變成《哥斯拉II:王者巨獸》(Godzilla: King of the Monsters),着眼點只放在核電廠大爆炸有幾大,主角死裏逃生有幾威猛。事實上,最恐怖的災難,無色無相,無路可逃。不是說核輻射,是說人性。

就算不把《切爾諾貝爾》推上國家層面,當成辦公室鬥爭觀看,也精采。上司下了一個人人明知危險的決定,下屬為了保住飯碗無奈盲從。出事了,第一時間,不是補鑊,是想盡方法掩耳盜鈴,不斷說服自己好小事好小事,以為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等於解決問題。明明可以大事化小,終於,錯過了修正的黃金時間,讓災情一發不可收拾。你看看自己任職間公司,是否感同身受?根據吸引力法則,自私的領導層,會提升自私的下屬,有了權力的下屬,又會提升自私的更下屬,慢慢形成一個龐大的自私權力集團。敢於揭開國王新衣的員工,反而會被排擠會被鏟除。你看看堅持說真話的科學家要用甚麼方法才能夠以下犯上,大概知道為何多數人選擇沉默,更多數人索性一齊說謊自欺欺人。劇集有句對白說得刻骨銘心:你搞事,當權者搞你家人搞你朋友,在生死之前,道德會變得微不足道。去到大結局,科學家在法庭上,由揭穿核電廠領導的愚昧開始,推到最遠,一舉篤穿國家領導死要面子草菅人命的醜陋,你沒有立即把兩個共產黨政權相提並論,算你贏。我們正活在切爾諾貝爾核電廠,自私而無能而蠢的廠長為爭取表現討好莫斯科,急功近利,根本不斷靠害。爆煲之前,好像只有兩條路:一是辭職唔撈走得越遠越好;走不到的,等死。切爾諾貝爾到今日仍然是空城一個,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好像一本預言書。

好,我就假設你討厭政治,《切爾諾貝爾》也是非看不可的傑作。因為罕有。1990年,John McTiernan執導的《追擊赤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動機不明的蘇聯潛艇艦長向美國投誠,美蘇雙方互相猜忌,隨時引發世界大戰;1995年,Tony Scott執導的《紅潮風暴》(Crimson Tide),主張發射核彈的艦長,跟堅持確定另一份命令內容的副艦長,在潛艇之中劍拔弩張。二十多年後,再拍,也變成《潛艦獵殺令》(Hunter Killer),似打機,潛艇像一級方程式賽車。拍過《虎膽龍威》(Die Hard)的John McTiernan,拍過《壯志凌雲》(Top Gun)的Tony Scott,拍不出動作場面?不可能。不過,不是次次也需要。二十多年前,電影圈還有空間用文戲製造張力。好在搬到電視劇層面,《切爾諾貝爾》有幸力保不失,重現《追擊赤色十月》及《紅潮風暴》的風采。站在生意立場,《切爾諾貝爾》應該不太可能似《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具潛力無限發展,HBO賺極有限;站在觀眾立場,五集清,至少保證不會爛尾。不爛尾,變得十分重要。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