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星期三

港式茶餐廳的迷思

港式茶餐廳的迷思

港式食物的賣相可以很精美。

【有個台灣家】
來了台灣兩年,雖然我們經營港式餐廳,但我們依然很喜歡到處找地道的港式美食,知己知彼;始終這是我們熟悉的味道,人在異鄉更加懷念。
港式茶餐廳總給人一種食物價錢大眾化的感覺,餐點美味但就不講究有甚麼精緻擺盤,餐廳的環境也大多不太舒適,更加有很多台灣人覺得,在很多香港或台灣的港式茶餐廳用餐時,服務生總是「黑口黑面」,點餐要快,上菜也快,收餐盤更快,雖然台灣人真的很喜歡吃港式食物,但誰都沒有在港式茶餐廳多坐一會的打算,醫飽肚就立即走人。 

其實為何港式茶餐廳不可以走舒適文青的路線呢? 如果可以像在Starbucks般的餐廳氛圍中,吃上一碟地道的乾炒牛河和悠閒地喝一杯絲襪奶茶又何嘗不可呢?

我們在香港雖然是餐飲業的外行人,但來到台灣,既然創業門檻較低,何不來個大膽嘗試,把我們心目中的港式餐廳在台灣嘗試呈現出來?打造一間走北歐簡約風的港式風味茶餐廳,讓客人在一個舒適悠閒的環境中品嚐港式美食,把港點精緻化。

「慢活」嚐港式平民美食

一邊聽着廣東流行曲,一邊坐在窗邊前品嚐一碟美味的叉燒飯,再呷上一口鹹檸七,慢慢享受一個美好下午。 在香港租金貴人工貴,要在香港開這種「慢活」港式餐廳幾乎是不可能的願望,但在台灣卻可以找到不一樣的生存空間,可能仍然有很多人覺得,比較喜歡花80台幣在傳統台式「油淋淋」的燒臘店吃上一碟大雜燴的燒味飯,但或許這就是在台灣開餐廳的可愛之處,就是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餐廳,也不難找到有各自的生存空間和目標客群。

鹹魚青菜,各有喜好,無論是80台幣或二百多台幣的叉燒飯,也有不同種類的顧客肯付賬單。在台灣這個還未被大型連鎖餐廳集團壟斷經營的情況下,各類小店還有空間按着自己喜歡的模式去走自己的風格。

常常有很多香港人問我們,在台灣開港式餐廳難不難?當然,其實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開餐廳也沒有甚麼捷徑或必贏方法。 就像在台灣港式茶餐廳給人的感覺總是難登大雅之堂,但只要我們可以認清自己餐廳的定位、特色和目標客群,不一定要盲目用「大件夾抵食」去賣餐點。 

記得曾經有客人問我們,為何我們餐廳一碟豬頸肉炒出前一丁要賣二百台幣?為何不轉賣意大利麵?天知道在台灣買一包出前一丁的成本,已經是一份意大利麵的四、五倍!台灣有很多親子餐廳或是文青一點的餐廳,大多都在賣意大利麵,一般一碟意大利麵定價約二百台幣上下, 哪怕只是一盤「白烚」意粉加點醬汁和洋葱煙肉,卻沒有太多台灣人覺得這很貴,價值觀人人不同吧。

但這不緊要,還是那一句,開餐廳不見得要全世界人也喜歡你的餐點,找到對口味的客人比較重要。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