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8日星期日

黃豆、大豆、毛豆(撰文:坪原猴)

黃豆、大豆、毛豆(撰文:坪原猴)

黃豆田
每天春夏之交都是蔬菜淡季,定植在田的瓜豆都仍在努力生長。寫作也像是有淡季,腦中閃不起甚麼農作物好寫,幸好得妻子在截稿的晚上弄了一大盤鹽水毛豆作菜,便用毛豆作題吧!
香港人稱的「黃豆」又叫大豆,是中國人的重要糧食,古名叫「菽」,加上「稻」(稻米)、「麥」(大麥)、「黍」(黃黍)和「稷」(小米),便是我們常說的五穀了。現代的中國人以吃稻米和小麥(後來小麥取代了大麥)粉製的麵條製品為主,小米和黍比起稻麥其實更早成為古人的主食,是先秦之前的古代主食,這等「粗糧」慢慢從中國主食的舞台退出,直至近年得健康飲食文化提倡,才再一次重新受到重視,這四種「穀」類都是提供澱粉的真正「Grain crop」,卻不能提供足夠的蛋白質。異於游牧民族和狩獵民俗以動物為蛋白質供應源,中國以農立國,找到以豆類作物加以純化栽培,可是農業進步的一大步伐,令飲食可以脫離成本高昂的動物為蛋白質來源,讓整個民族都可以以耕作養活人口。

黃豆源自中國 人類健康之寶

黃豆源自中國,幾乎影響着大江南北每一個地方的飲食,豆腐、豆豉、麵豉、醬油都是歷史悠久的黃豆加工品,更影響周遭的國家飲食,日本、韓國、越南諸國都有各自風味的發酵黃豆食品。經發酵的黃豆製品除了可以保存更久,增添飲食風味之外,因有發酵而來的有益微生物,也令到西方醫學研究起東方的發酵食品的好處。黃豆是如此的重要,也是人類健康來源的寶藏,如果沒有黃豆,素食者很難再找到另外一種如此多功能又有益的蛋白質源替代品。近數十年來的全球黃豆生產年年攀升,可不是用來做豆腐或是當人類糧食。黃豆是一種蛋白質及不飽和脂肪豐富的農產品,不單對人類有益,用來作動物飼料更可以加速牲畜的成長,提升品質。黃豆與玉米為了畜牧需要而年年增加耕作面積,令耕作的土地需求日殷,特別是近十多年,中國的經濟能力大增,中國人對肉類的需求也持續飆升,需要大量進口黃豆用作工業原料和飼料,一躍成為最大的黃豆進口國。一如棉花、玉米,黃豆這種經濟作物更適合於粗放式以大面積的農地、大型機械去種植生產,中國的小型農場用來種黃豆的成本比進口還高,中國十幾年前已開始發展南美非洲一帶的農產貿易關係,更自己投資當地的農業生產,在全球化及糧食問題之下,各國早已不是用「自己種自己食」這一思維去生產糧食了。

我小時候仍然可以在街市買到「中國大豆」,但現在街市買到的多是加拿大、美國和巴西的黃豆了,巴西及阿根廷這兩國家土地廣闊、人工便宜,三四十年來不停開闢農地生產各類經濟作物,成為頭幾名的農業出口國了,而且南亞及非洲也緊隨其步伐。可惜,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熱帶雨林的開發和環境的破壞,其實為了滿足人類的「胃口」(無論是肉類或商品),有錢國家不想動自己的地方,便向窮國進口,只不過是把責任推卸給別人,但最後也是全地球「埋單」。不如由今天起,大家吃少一點肉,selfie少一些滿桌吃不完的美食,改為吃多一些新鮮蔬菜、粗糧及各式豆製品,進一步可以購買更多在地生產,甚至參與農耕種植,種一把毛豆來吃,selfie這些自己種的農作物,自己煮的素食餐,不是更有型嗎?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