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5日星期四

香港狀元投身祖國懷抱 - 馮睎乾

香港狀元投身祖國懷抱 - 馮睎乾

《食神》截圖(互聯網)

內子看了我昨日專欄,眉頭大皺:「咩係『範式轉移』?」我坦承不知道,那是沈旭暉博士受訪時說的,看上文下理,「範式」似表示「風氣」,「轉移」即「改變」。她更疑惑:「咁點解唔直接講『風氣變』呢?」

我說:「你冇睇《食神》咩?賣嗱喳麵想賣貴啲,就唔好講『嗱喳麵』,要叫佢『刻骨銘心初戀金銀情侶套餐』,豬紅叫『濃情化不開豬紅』,豬皮係『情比金堅炸豬皮』,明未?做生意嚟講呢,兩個字:吹水。將來我出嚟行,一定開返間『中國新時代非物質宇宙未來信息科學研究中心』。」「即係乜?」「算命。」

言歸正傳。香港人到大陸工作,不是新鮮事,從前叫「北上」。我很多朋友早已北上,只是他們不會矯情地說:「眼界跨越邊界,超越意識形態。」有朋友在東莞(現在可叫大灣區)生活了十多廿年,管理幾百人,不是響應KOL號召,只是接受公司委派。去不去,是看錢,不是看「範式轉移」。北上成功的人,本身已很優秀,不用高人指點他們「擴闊視野」,正如畢菲特也不會坐在電視機前,聽財演講冧把。

另一位久居北京的朋友,是多年前十優狀元D君。D很聰明,除了是哈佛經濟學博士,還得了物理、數學、法學學位,文學音樂皆造詣深厚。十多年前,一畢業便離開美國,入某國企總部擔任要職,是那兒唯一的香港人。他的妻兒初時留在香港,後來都搬往加拿大,聚少離多。曾問D君,為什麼要選擇大陸?他聳聳肩說why not,他喜歡見識不同的文化,而且在中國也不難賺到錢。我跟D已好幾年沒見,但知他仍在北京,好像樂不思蜀。

要數北上成功例子,太多,但「北上」跟「擁抱大灣區」是兩回事。身懷絕技,自己決定北上的一群,是叻人;今天受了感召,才跑到經大師開光的大灣區找機遇的,是傻仔。沈大師說近年社會鼓吹創業,配合大灣區發展,可令年輕人有更大發展空間:「當你的眼界跨越邊界時,便會豁然開朗,這是新一代可以思考的未來方向。」即是說,當你睇遠啲,你就可以睇遠啲,跟「六十秒後,我的人生將消逝一分鐘」,同樣是傻人金句。

沈大師在老餅才看的Facebook,沒發表「大灣區福地論」,但在年輕人常用的IG,卻張貼自己的威水訪問,真是機關算盡。香港下一代在他眼中,應該好傻。說到底,世上沒有人夠資格指導「新一代思考未來」。新一代未來,自有新一代決定。老人家想提意見,不是不行,但請講得實在一點,不要再「範式轉移」。2019年還在玩「情比金堅炸豬皮」,太尷尬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