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星期六

黃金壁上的田野筆記

黃金壁上的田野筆記

小豹律蛺蝶(Lexias pardalis),原屬熱帶地區品種,今年在香港多處現身。

大清早登馬鞍山,原為拍攝野生杜鵑花,甫踏入郊野公園燒烤場,便在草地邂逅稀客。聽到有人興奮大叫「嗚哇!以後不用山長水遠到水口了」,目光轉向叫聲來源,看見幾位手持專業攝影器材的拍友伏在草地,正圍着一隻稀有的小豹律蛺蝶(Lexias pardalis)拍攝。

稀有蝶蹤 成為本地常客

小豹律蛺蝶原只分佈於菲律賓、印尼、泰國、老撾、越南及馬來西亞等熱帶地區,2008年首次在港被發現影蹤,但只限於大嶼山水口,今年卻在多區現身。小豹律蛺蝶也不是個別例子,同為熱帶品種的斯米玳灰蝶(Deudorix smilis),2017年首次於香港被發現後,也變身本地常客。

離開燒烤場,繼續踏上登「黃金壁」之路。黃金壁是吊手岩頂以北山脊上的一堵直崖,華南杜鵑群落集中地,途中穿越吊手岩北坡昔日礦場橫腰通道「雁谷迷徑」,也是賞香港杜鵑和紅杜鵑地點。每年都會在春天登馬鞍山賞野生杜鵑花,近年花期大混亂,上山前會先參考山友Mike臉書上的情報。他是位比我還瘋狂的杜鵑花癡,每年花期前便開始上山,連續幾周觀察開花情況,一切源自十多年一次誤打誤撞登黃金壁,剛好碰上華南杜鵑盛開的日子,驚為天人,也促成此堅持多年的「花之約會」。「某程度上,你有點像梭羅(Thoreau)。」對這個說法,Mike顯然有點摸不着頭腦。

生於1817年的亨利.大衛.梭羅,美國作家、詩人、哲學家,一般香港人可能不熟識。被譽為自然書寫的創始人,梭羅較為人認識的著作,反而是討論對抗不義政府與強權的政論散文集《論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大學時副修植物學,教授推薦了他的《湖濱散記》(Walden),一部記載他在瓦爾登湖的隱逸生活,提倡回歸本心、親近自然的散文集,當年並沒有用心細讀,到2013年往澳門參加「自然書寫」寫作坊時,擔任導師的台灣小說作家吳明益大力推薦,才重新閱讀,並開始搜尋更多關於梭羅的資料。

《湖濱散記》中固然有大量關於動植物觀察紀錄,近年發現,原來一批從未發表的田野筆記,更是珍貴:梭羅離開瓦爾登後,仍持續記錄麻省康科特地區數百種植物發葉和開花時間,這些筆記,如今成為波士頓和哈佛大學研究新英格蘭地區植物及氣候暖化證據的寶貴資料——現時春天樹木發葉和開花的日子,均比170年前提早了18天。

冬天消失 植物無所適從

冬天消失、春天早臨的趨勢,近年更為急速,很多植物品種已經無所適從。繼木棉樹不再先落葉後開花,鳳凰木去年六個月內開了兩次花、冬天也沒落葉。去年幾種原生杜鵑提早在隆冬時分開花,這次上山,竟又見香港杜鵑在四個月後第二度開花。華南杜鵑花期早了近半個月,環境暴露的株植,卻因為高溫,花蕾未開盡,瓣已焦黃。想起月初日本櫻花盛開之時,忽然下起罕見大雪,大家紛紛讚嘆「雪櫻」美景夢幻,忘了被冰雪凍壞了的櫻花,也忘了極端天氣臨門,一如發見新蝴蝶品種時的莫名雀躍,卻忽略了物種北移現象並非好事,意味氣候異變越加嚴重。

梭羅1862年逝世時,工業革命才剛開始把溫室氣體灌注大氣層,他萬萬料不到,地球今天會變成這樣,也沒想到,十年來的觀察紀錄在一百六十五年後對研究氣候暖化的貢獻。Mike每年拍攝放上臉書的杜鵑開花照片,其實也是一種見證氣候異變的田野筆記。「很擔心這樣暖化下去,十年八載後,已再看不到華南杜鵑。」已經水浸眼眉,這一點,Mike很清楚。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